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自己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开展“情景探究”实验以来的所思所悟,我确立了自己所追求的教学思想,那就是“拨动情感的弦;放飞思维的线,让历史学习成为一种引导下的创造”,这一教学思想所追求的是一种“情知相融,情知相促”的教学效果,以这种教学思想为先导,我努力在实践中打造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
课堂追求:情思激荡的历史课堂
在情景探究教学实践中,我确立的教学风格类型是“情思型”历史课堂。情:是情景与情感,情景是情感的前提。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情景,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令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借助于课堂情景,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思:思维与思想。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诱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能力,升华历史情感。说到底,“情思型”历史课堂,在历史课堂中要实现与达到的目标是:献给学生一个感悟、探究、对话、建构、快乐的课堂。
“情思型”历史课堂,实际上是冷冉教授“情·知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情思型”课堂风格。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情绪、情感、性格等诸多情性因素,忽视了情感因素的教学,认知往往无力,思维往往凋谢,课堂往往沉闷,只有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思型”历史课堂正是基于以上规律的一种“情知相融,情知相促”的课堂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这种课堂在实践中要把握四个关键点——
第一,发掘教学内容的情知因素,把握情知的最佳结合点,这是实施情知教学的前提;
第二,创造生动的学习情景,形成融洽的情知交流,这是实施情知教学的保证;
第三,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情知发展。这是实施情知教学的条件;
第四,共创引人入胜的活动,满足情知表现的需要,这是实施情知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反观自己的教育成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对“情”与“思”相融相促的生成路径的把握还不够娴熟与灵活,所以在省级重点项目《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顺利结题的基础上,我又确立了《中学历史情思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希望借助于这一实践平台,有效地促进自己成长,更好地实现自己对历史课堂的价值追求。
教育信念:在行动中去舞动教育梦想
有梦就有希望,只有心怀梦想,一切才有可能发生。正是因为有梦,我们才带着激情,去创造,去发现,勇做一条破浪的船。
什季佩克1988年提出“教师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布置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从外部转向内部的作业和创造学习环境。”为了促进内在积极性,斯波尔丁提出,“对控制的认知”和“对能力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学习如何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进行自我创造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认为自己是称职的,能够对自我进行控制,教师还需要使用“搭脚手架式”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搭“脚手架”,做一个智慧型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带着这一个问题,怀着这一个梦想,从2009年9月开始,从默默探试到立项结题,六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历程,有喜悦,有困惑,但有一点非常坚定的,就是从没有傍徨,从没有停顿探索的步伐。
有人说,作为改革,其行动策略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先有思想再有行动;第二种是先有行动再有思想;第三种是思想与行动同行。而我选择的是第四种,从思想到行动,再由行动到思想的行动策略。在这过程中,来自同行和学生的鼓励成为了我前行路上的最大的支持和动力。
行走在教学与教研的路上,我一直非常坚持与自信的是:第一,让教学与研究扎根在课堂。第二,让教学与研究在交流中绽放光彩。第三,让教学与研究在总结中提升。围绕“情景”和“探究”两大主题,我带领课题组同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图片剧布景、历史视频细节放大法布景、生活情景联系法布景、历史素材巧妙设疑布景等情景创设模型和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景化等问题探究策略。实践中证明,这些策略与模型可操作性强,深受学生喜欢,能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效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2月26日“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经验交流会”在韶关举行,受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魏恤民老师邀请,在大会上我对“情思型”历史课堂的探究成果进行介绍,获得广泛的关注与影响。更难得的是,2016年6月14日,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名师、名校长结业典礼上,我代表学员进行教学思想宣讲,吴颖民教授和王红教授高度评价了“情思历史”的教育理念,并指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位哲人曾告诫我们:把理想放在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煎熬,再用判断做调料,理想之味一定能在锅中散发出足以回味清香。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程改革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心怀梦想,坚持行走,远方必将山高水长,一路风景必将催生历史教育新的希望。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教育局教研室)
课堂追求:情思激荡的历史课堂
在情景探究教学实践中,我确立的教学风格类型是“情思型”历史课堂。情:是情景与情感,情景是情感的前提。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情景,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令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借助于课堂情景,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思:思维与思想。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诱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能力,升华历史情感。说到底,“情思型”历史课堂,在历史课堂中要实现与达到的目标是:献给学生一个感悟、探究、对话、建构、快乐的课堂。
“情思型”历史课堂,实际上是冷冉教授“情·知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情思型”课堂风格。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情绪、情感、性格等诸多情性因素,忽视了情感因素的教学,认知往往无力,思维往往凋谢,课堂往往沉闷,只有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思型”历史课堂正是基于以上规律的一种“情知相融,情知相促”的课堂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这种课堂在实践中要把握四个关键点——
第一,发掘教学内容的情知因素,把握情知的最佳结合点,这是实施情知教学的前提;
第二,创造生动的学习情景,形成融洽的情知交流,这是实施情知教学的保证;
第三,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情知发展。这是实施情知教学的条件;
第四,共创引人入胜的活动,满足情知表现的需要,这是实施情知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反观自己的教育成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对“情”与“思”相融相促的生成路径的把握还不够娴熟与灵活,所以在省级重点项目《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顺利结题的基础上,我又确立了《中学历史情思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希望借助于这一实践平台,有效地促进自己成长,更好地实现自己对历史课堂的价值追求。
教育信念:在行动中去舞动教育梦想
有梦就有希望,只有心怀梦想,一切才有可能发生。正是因为有梦,我们才带着激情,去创造,去发现,勇做一条破浪的船。
什季佩克1988年提出“教师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布置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从外部转向内部的作业和创造学习环境。”为了促进内在积极性,斯波尔丁提出,“对控制的认知”和“对能力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学习如何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进行自我创造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认为自己是称职的,能够对自我进行控制,教师还需要使用“搭脚手架式”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搭“脚手架”,做一个智慧型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带着这一个问题,怀着这一个梦想,从2009年9月开始,从默默探试到立项结题,六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历程,有喜悦,有困惑,但有一点非常坚定的,就是从没有傍徨,从没有停顿探索的步伐。
有人说,作为改革,其行动策略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先有思想再有行动;第二种是先有行动再有思想;第三种是思想与行动同行。而我选择的是第四种,从思想到行动,再由行动到思想的行动策略。在这过程中,来自同行和学生的鼓励成为了我前行路上的最大的支持和动力。
行走在教学与教研的路上,我一直非常坚持与自信的是:第一,让教学与研究扎根在课堂。第二,让教学与研究在交流中绽放光彩。第三,让教学与研究在总结中提升。围绕“情景”和“探究”两大主题,我带领课题组同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图片剧布景、历史视频细节放大法布景、生活情景联系法布景、历史素材巧妙设疑布景等情景创设模型和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景化等问题探究策略。实践中证明,这些策略与模型可操作性强,深受学生喜欢,能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效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2月26日“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经验交流会”在韶关举行,受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魏恤民老师邀请,在大会上我对“情思型”历史课堂的探究成果进行介绍,获得广泛的关注与影响。更难得的是,2016年6月14日,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名师、名校长结业典礼上,我代表学员进行教学思想宣讲,吴颖民教授和王红教授高度评价了“情思历史”的教育理念,并指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位哲人曾告诫我们:把理想放在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煎熬,再用判断做调料,理想之味一定能在锅中散发出足以回味清香。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程改革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心怀梦想,坚持行走,远方必将山高水长,一路风景必将催生历史教育新的希望。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