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离去就是最后一行诗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周梦蝶再也不能在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馆楼下摆书摊了。
   一卷《二十二行》诗手稿、一尊佛像,诗人周梦蝶的告别式布置如诗人一生的低调朴素。龙应台吊唁时说,因为诗,让他孤独、单薄的身影有了态度,“周的离去,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方式写下最后一行诗”。
   这个“孤绝,黯淡,丰盈的云水僧”,一生清贫。他去世时,享年94岁。他一路活过若干黑发人,丧父丧母丧妻丧子。为生计,他看管过茶馆,当过守墓人,在台北街头摆书摊20余年,贩售诗集等不大流行的书,直至晚年罹患胃疾,割除3/4个胃。
   朋友说他生活方式太差。他总是独自一人,头上一顶帽,手中一把伞,居无定所。同一条毛巾,擦桌又抹脸还顺带擦皮鞋。
   周梦蝶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清苦。相反,他倒觉得,写诗太痛苦。“假如要想获得人世的幸福,不要写诗。”他说。
   可一写诗,他便要呕心沥血。周梦蝶作诗字字推敲,一首短诗可以苦吟半年。书写最久的诗《好雪!片片不落别处》,酝酿期长达40年。
   “他写诗像炼石补天,补心中的遗憾。” 诗人余光中曾评价说,他形容周梦蝶是“大伤心人”。
   从1962年起,周梦蝶开始礼佛习禅,每日一袭布袍静坐街头,不动声色如入定老僧,成为台湾一道文艺“风景”。与他作伴的是400多本书,一天卖得二三十元台币,他便满足。他自诩为孤独国国主,“自种自熬还魂草”。
   周梦蝶曾在1977年获“十大诗人”荣衔,却选择退出,“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种商业行为。” 20多年后,他的第一部诗集《孤独国》膺选为“台湾文学经典”。即便如此,也难改生活落魄之貌。在获得《中央日报》文学成就奖的第二天,就把1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了出去。
   周梦蝶一生诗作,不过300余篇。但终其一生,他都是在践行其在《孤独国》首页所写:“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副教授曾进丰赞誉周的诗是“霜雪淬砺的生命滋味”,他相信周的诗作将可与唐诗宋词并列。
   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曾为周梦蝶的诗集《还魂草》作序,序文里叶先生写道:周先生乃是一位以哲思凝铸悲苦的诗人,因之周先生的诗,凡其言禅理哲思之处,不但不为超旷,而且因其汲取自一悲苦之心灵而弥见其用情之深,……如此“于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的结果,其悲苦虽未尝得片刻之消融,而却被铸炼得莹洁而透明。
   几年前,让更多大陆读者了解周梦蝶的是一系列“他们在岛屿写作”的纪录片。其中《化城再来人》专门呈现了一个详尽的关于周梦蝶的故事。另外五部的主角分别是林海音、余光中、郑愁予、王文兴和杨牧。
   “最难请的算是周梦蝶先生了。”制片人廖美立说。他几次托编辑游说周公都没成功,其间还传闻,周公生病马英九前去探望,而周公也几乎是一言不发。最终说服周公同意拍摄,前前后后努力8个月之久。
   这部长达近3个小时的片子,以瘦弱的周梦蝶清晨起床开始,画外音道:“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周梦蝶的声音干涩铿锵,似磨掉诗中靡靡柔音,只剩“一团浑浑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他全身赤裸地慢慢穿上一件长衫,赤裸地沐浴,一切是那么自然。他慢慢地吃早餐,慢慢地穿鞋子,拄着拐杖,出门买报读报,坐车,裁纸,磨墨,写字,听经,慢慢讲话,似乎对有限的生命充满无限的尊重。
   朋友老了,均有大房子,周梦蝶则食素面居陋室。室内一张小床,旁边是书柜和书桌,厨房也在屋子里,显得凌乱拥挤。他在书桌前用毛笔写瘦金小字,落笔手腕微颤,墨迹在纸上微微漾开。他用河南口音念道:“但是我,只想做一个蝴蝶。” 这一腔河南话,像是古人语。
   周梦蝶把自己比作蝴蝶,而且是,紫蝴蝶,他说紫色是暗淡色,他不喜欢出风头,祈求不多,在一首诗中他曾写到他是贴水逆风而飞,低低的,低低低低低低的……
   周梦蝶,原名周起述,祖籍河南淅川。他年轻时就瘦小窈窕,弱不禁风,与人兴奋谈诗,“越讲越激动,后来就吐了”。老了,枯成木乃伊,沐浴中赤裸裸躯体似归罗汉相。
   朋友问他,为什么比树叶还要无力轻薄的你,还不走?为什么痴迷佛法的你不出家?他没有回答。大世界理发店的老板娘说他,喜欢吃甜。可人生这般苦,甜食可抵得过?
   2014年4月22日晚,龙应台曾前往医院探望周梦蝶,当时周还能握着手说话。女诗人紫鹃5月1日上午,在周梦蝶病榻前喊着:“梦蝶伯伯。”周公那时流下一滴泪水,成了他在人间最后一滴眼泪。
   而生前,他曾在诗中感叹,“不敢回头,不敢哭,也不敢笑,生怕自己成为江河。”
其他文献
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带我去的。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注视着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壳里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
期刊
“牛婆”不是“姓牛的婆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东北地区对接生婆的一种称谓。过去因为生活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道路交通不便利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农村妇女生孩子都要请本地的牛婆接生。牛婆的年龄大多是40岁以上有生育经验的中老年妇女。那时候的农村没有人给她们培训,所谓的接生手艺,自然靠的是经验;本人生育多了,或者接生多了,“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自然而然接产的经验就积累起来了。那时候没
期刊
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以细腻真挚的文字,讲述了出生在阿富汗的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从童年时对友情的无知背叛到成年后对友情的全力救赎,历时半生时光的曲折磨难的成长故事。12岁的阿米尔少爷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帮助阿米尔少爷追回那只象征胜利的风筝,无端被民族异端分子强暴。而躲在角落里目睹这一切的阿米尔,作为哈桑最亲密的朋友,却由于胆怯没能站出来阻止。内心受到强烈自责的阿米
期刊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绪应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性情绪。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态度,并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良好的作用,如快乐、高兴、满足等。另一類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良情绪。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否定的态度,并产生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愤怒、焦虑、忧郁、嫉妒等。  恐怕没有人喜欢坏情绪,但科学家们已证明,
期刊
在城市坐车,去农村走路。地球同样在旋转,感觉时间行走的速度却不一样。时间是一种节奏。城市的日子是快的,农村的日子是慢的。热的,感觉快,冷的,感觉慢;忙碌,感觉快,悠闲,感觉慢;幸福,感觉快,痛苦,感觉慢。  时间本身是不可感应的。可感应的是与时间相对应的事物。每件事物都要对应一定的时间,每段时间都要对应一定的事物。并且,这对应似乎还有稠密度。人类更加明确意识的是心灵自由的时间。事情越多,时间越少;
期刊
近日,绥化市总工会召开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全市近年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情况通报,讨论审议了《2016年-2018年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划(草案)》和《2016年-2018年职工代表培训规划(草案)》。  联席会议召集人、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康长桥就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开展好今后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二是
期刊
一天,一個农夫在田里捡到了一枚很稀有的金币,因为年代久远,金币的表面布满了泥土和锈迹。邻人们听说后,纷纷跑来一饱眼福,还有不少人争相出高价购买那枚金币。农夫表面不置可否,内心却在盘算着怎样才能提高这枚金币的价值,让他们出更高的价钱来买。  回到家里,他找来砂子和打磨金币的工具,心想,如果将金币外表的污物去掉,显露出耀眼的光泽,那便会吸引更多的人,这样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他拿起工具就开始清理金币上的污
期刊
“再不创业就老了!”是当今网络时代深入人心的呼声;“互联网+”则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理念。当“呼声”和“理念”相逢,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强大的渗透力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新阵地、最大引擎、最强支点,撬动了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版图。  “互联网+创业”到底什么样?为什么受到青年创业者的青睐?记者近日走进“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们,和他们
期刊
一个位于加拿大亚伯达省拉科姆市的家庭农场,申请认证了一个奇特的玉米迷宫,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世界最大的、可使用的二维码。这个玉米迷宫面积达2.876万平方米,如果有人乘坐直升机,在玉米迷宫的上空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迷宫图案,就能自动跳转到农场的专属网站。原本属于辨识商业信息的一种工具,由此变得有趣起来。在今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俄罗斯设计的展厅也选择了一个相当有趣的二维码主题。展厅到处都有各种QR
期刊
1895年6月30日,周瘦鹃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小职员家庭。6岁那年,由于维持家庭生计的父亲因病去世,生活展开了一幅艰辛的画卷。但幸运的是,周母是一位倔强的女人,为了能让儿子读书,她挑起家庭的重担,日夜为人缝补做活。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周瘦鹃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因为成绩优异和家庭贫困,教过他的老师们都对他另眼相待,他也由此受到免交学杂费的特殊优待,直到中学毕业。   其实,早在中学时期,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