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的诅咒”你信吗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过陵墓墙上的一个小洞,他们向内窥视。那是一位古埃及国王的长眠地。“你看见什么了吗?”其中一人发问。“是的,太神奇了!”另一人回答道。他们看到雕像和金质的随葬品在昏暗的墓室中闪闪发光。
  这两个人就是霍华德·卡特和卡纳文勋爵。6年来,霍华德·卡特一直在寻找一座陵墓,而卡纳文勋爵则支付了他所需的费用。1922年11月,工人们终于找到了他们要找的东西。那满是宝藏的墓室是图坦卡蒙陵墓4个墓室中的一个。这位法老,即古埃及的国王,死于公元前1320年,那时他只有十八九岁。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但卡纳文勋爵并没有高兴多久。次年4月,在他们打开并进入墓室的6周后,他意外地去世了,享年56岁。
  医生认为卡纳文勋爵是被蚊子叮咬后去世的,但真有这么凑巧吗?为什么他是在进入古墓后不久去世的呢?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即那位塑造了著名侦探福尔摩斯形象的大作家,对此疑虑重重。他想知道,是不是一个恶灵制造了这起悲剧。许多人相信图坦卡蒙对他的陵墓受到侵扰而感到不满,于是实施了报复。
  但科学界从未发现任何证据表明灵魂在死后依然存在,也没有任何证据证实灵魂(如果存在的话)可以影响现实的世界。
根据墓碑上文字的描述,这对夫妻的生日、结婚日和死亡日期全相同,都是9月19日。
古埃及人把图坦卡蒙的遗体制成木乃伊,放进纯金装饰的棺椁里。墓室中堆满了财宝。

  如今,在古墓中工作的埃及考古学家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至少不用担心复仇的幽灵。埃及学家萨利马·伊卡姆说:“我研究木乃伊,但我还活着。”这位美国科学家在埃及从事研究古埃及史的工作。对于这些研究者来说,如果在工作中真要担心什么,那就是蛇或墓室崩塌的碎石。
  然而,对很多人而言,一个人进入坟墓后不久就离奇去世,这并不像是巧合,因而法老诅咒的说法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诅咒说”的破灭


  在现实的世界里,巧合经常出现。有人说,一只流浪猫出现在他家门口的前夜,他梦到自己养了一只宠物猫。类似的经历看起来非常有意义,相继发生的事情看上去不大可能没有联系。然而,真是这样的吗?
  在卡纳文勋爵去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闯进图坦卡蒙陵墓中的人也相继死去了。每一个人的死亡,都加强了木乃伊“诅咒说”的说服力。一些不相信“诅咒说”的人怀疑是墓穴中的有毒霉菌或者其他细菌导致了擅闯者的死亡。但人们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从科学的视角看,在你确定因果关系之前,你必须确定事件之间是否确实有联系,你要知道事件随机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从大局出发。
  就职于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的马克·纳尔逊,于2002年对“图坦卡蒙的诅咒”进行了研究。马克·纳尔逊确认了44位来自欧洲的人,他们在古墓打开时都在开罗,其中25人进入过古墓或者研究过古墓中的木乃伊,其余的人则没有做过任何可能使他们受到诅咒(如果有的话)的事。研究后他发现,两组人员的平均寿命都达到了预期值,这说明那些接触了木乃伊的人早逝的几率并不大。事实上,霍华德·卡特又活了16年,他在60多岁时死于癌症。如果真有诅咒的话,那么他应该是第一批死去的人之一。
  那為何有那么多人相信“诅咒说”呢?

大脑的倾向


  对兴奋和神秘的渴望是一个原因,但不仅于此。
  美国科普作家迈克尔·舍默是一位著名的怀疑论者,他认为,因果联系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类了解世界的方式。大多数时候,我们会理解真正的、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如果蚊子叮咬了你,那么你会发现皮肤上有发痒的红斑;如果你看到闪电,那么你很快就会听到雷声。然而,当我们只看到结果时,我们就会倾向于猜测它的原因。例如,草丛中发出的沙沙声会让大多数人害怕或惊讶。那很可能只是风吹草丛造成的,但也可能意味着一头狮子或其他大型动物埋伏其间。在这种时候,人类的大脑往往会作最坏的打算,原因就在于,如果只是风,你跑开,并没有什么损失;但如果是狮子,而你什么都不做,那你就是它的午餐。所以,最有利的假设就是,某个又大又危险的东西正在威胁着你的安全。
记忆,尤其是梦的记忆常常因混合了其他细节而出错。

  假若你是一个处于黑暗卧室中的小孩,有东西发出“哐啷”的声响,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一本书从书架上掉了下来,而是床下藏着一个怪物。这种倾向于将不相关联的事件联系起来,或者错误地相信某个事物或某个人导致了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思维模式,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它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幻想性错觉。这是进化的结果,是你的大脑在试图保护你。

我们身边的巧合


  巧合最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不太可能的原因。如果你最喜欢的球队在你赤脚的时候进了一球,那么你可能会在以后观看比赛时也脱掉你的鞋子和袜子。如果你在一个遥远的城市碰见隔壁的邻居,那么你可能会怀疑是命运或者运气让你们碰到了一起。   大多数人意识到这类事情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但它们既离奇又有趣,我们每个人都会偶尔遇到这样的事。那么,如何分辨哪些联系是真实的(如同闪电和雷鸣),哪些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如同光脚和进球)呢?
  使用统计学吧!这是一门收集数据并利用数学来理解意义的科学。从本质上说,统计学帮助你将数据转化为信息。
  统计学还可以确定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两件事之间是否有可能发生关联。当年,马克·纳尔逊就是用统计学揭穿了“图坦卡蒙诅咒”的谣言。
  大卫·斯皮格豪特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统计学。近十年来,他一直要求人们把他们遇见的巧合事件发布在网站上。他甚至还举办了“巧合派对”,并要求参加派对的人在脖子上挂块牌子,写上自己的生日、宠物的名字、最喜欢的电影等信息。斯皮格豪特说:“如果你把50个人聚在一起,几乎可以肯定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是在同一天。”
我们的大脑认为意外的响动意味着麻烦,这是进化导致的一种保护机制。

  大卫·斯皮格豪特选择在9月19日举行这种派对。这一天被命名为“亨特罗德日”,是为了纪念弗朗西斯·亨特罗德和玛丽·亨特罗德。他们都生于1600年9月19日,于1620年9月19日结婚,又在1680年9月19日这一天在几个小时内相继去世。他们的故事比两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更不可能发生。但大卫·斯皮格豪特认为,你不需要用命运或运气来解释这种事,发生这种巧合事件的几率太高了。如果你等待和观察的时间足够长,那么真的会有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
  例如,在2014年4月,8天内发生了3起重大空难。这一系列悲剧似乎不太可能随机发生。是否又是某种诅咒发生了作用?对此,大卫·斯皮格豪特解释道:“你需要问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类似的事件多久会发生一次?”这位科学家研究了2004年至2013年的空难数据,在那段时间里,大约每40天就会发生一次空难。尽管连续8天发生3次空难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在10年内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还是接近60%,因而这种事件依然被认为仅仅是一个悲剧性的巧合。

做一个怀疑论者


  在许多科学研究中,若研究人员认为其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那就意味着他们用数学证明了他们发现了一种真正的因果联系,而不是某种巧合或随机的关联。
  诅咒,复仇的亡灵,预测未来的能力和其他类似现象被称为“超自然现象”。许多人相信超自然现象,即使没有科学证据,对此也是深信不疑。心理学家发现,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更有可能在随机事件中看出所谓的“意义”。错误理解随机性或概率的人可能会觉得事件之间必定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超自然的解释。同时,如果一个人相信超自然现象,那么他也会在随机事件中发现更多的联系。
  有时候,一个人可能只是因为不能准确地回忆发生了什么,才发现了所谓的联系。还记得有人梦见了一只宠物猫,第二天却发现一只流浪猫的例子吗?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寻常,但这个人真能确定他对梦的记忆准确无误吗?
  其实,我们都拥有不完整的记忆。当一个人记住某件事的时候,细节会混淆。例如,一个人可能梦到一只狗或一只老虎,或者梦里确实有一只猫,但它发生在真猫出现的几个月之前,甚至是一天之后。在現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记错哪件事发生在先、哪件事发生在后。
  好的思考者都是怀疑论者。他们使用统计学论证事件中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然后证明是否确实存在着因果联系。
  但是,将所有巧合和类似模式都视为随机事件也是错误的。优秀的思考者总是在寻找可能的联系和可能的原因。如果一种事件模式看起来太奇怪又不像是巧合,那么就挑战自我吧——提出问题,展开调查以寻找正确的解释。最优秀的思考者能将积极的想象力和对真相的不懈探索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企业的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或者说所谓的“风口”。目前百年不遇的潮流或风口,就是全球碳中和。2015年《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
中国试点碳市场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碳排放总量的有效政策工具,碳
中国在未来十到四十年时间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面临不小的困难与挑战。但是,中国未来的探索经验也将给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提供值得借鉴的独特样本。“碳达
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出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考量,发展低碳经济已逐渐取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观察与搜证,人们逐步得出了全球变暖的结论,
实施(30·60)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城市为主体来实施(30·60)战略具有五大优势。一是,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占75%)。二是,我国城市行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而疫苗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新冠疫苗犹如助力全球抗疫的“春雨”,无声润泽世界,为全球协同抗疫带来信心和力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寻求摆脱瘟疫和疾病的方法,但通过接种疫苗来抵抗疾病的历史其实很短暂——从爱德华·詹纳医生给人群接種牛痘预防天花以来,只不过200多年。说起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的“诞生”过程,充满了戏剧色彩。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了上万
地球资源在枯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超出了资源再生速度,而自然环境的自洁能力也跟不上人类排放污染的速度。据美国环保机构“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发布的历史数据,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呈现生态盈余,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球透支日”开始出现。“地球透支”的概念最早由“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提出,是指在一年内,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过了地球自然资源的再生总量。“地球透支日”是不确定的。随着人口
不稳定的小分子从中学生物课本上可了解到,基因是所有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基因能指导细胞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则行使各种生理功能,比如血红蛋白运送氧气、消化酶帮忙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肽段或氨基酸等等。但是基因并不能直接指导合成蛋白质,还需要一种不太稳定的小分子来帮忙,这个小分子就是mRNA(信使RNA)。基因的物质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生物学家们发现,基因与蛋白质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一种基因指导合
提到中国古代的都城,势必绕不开洛阳城。今天的河南洛阳市内有两处洛阳城遗址,分别是汉魏洛阳城遗址与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时期,其作为都城的历史更是长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