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让创业“小道”变“通途”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s85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创业被认为是经济发展之源,是民族富裕之根,是培育新兴产业之路,也是缓解就业困境的可能途径。要想经济活跃,就需要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创业者。而创业者的造就需要创业教育的系统实施,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使部分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就职者转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据最新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从创业带动就业的层面来看,根据2012年中国就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大学生创业人数仅为大学毕业生的1%左右。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把创业当做另一种就业方式。但是,囿于创业环境、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管理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他们的“第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昆明市大学生创业园最近的一份调查问卷总结了大学生创业的难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资金不足、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市场分析能力弱、自我认识不充分、执行力欠缺等。
  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的支持,可以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一些社会力量来完善,而管理经验的欠缺、创业思维的练就却只能通过创业教育来完善。
  有学者给创业教育下的定义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技能培训等手段,使学生获得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从狭义理解,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层次来说,创业教育则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根本性转换。”目前,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把握创业机遇、开展创业实践,已成为社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创业教育的范本
  国外创业教育已有近60年历史,主要由三个机构来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商学院、市场化教育培训机构以及诸如劳工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
  美国的创业教育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如果说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创业教育就是美国创新源源不断的动力。迄今为止,美国创业教育经历了从课程教学到专业教学,再到学位教学,从单纯职业训练到系统教学过程的转变。创业教育课程已经渗透到从小学到研究生这一长长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美国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实施金融扫盲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专业教育。
  如今,美国已经在500多所大学里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课程主要包括新企业的创立、企业成长管理、创业企业融资、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的创业、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和税务课程、兼并收购、创业型企业营销、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创业相关法律等。如果做一个大致归类,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分为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课程。
  美国创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大学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百森商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这些学校分别于1947年、1949年、1967年和1970年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至今至少有40年的历史。
  哈佛大学商学院没有专业之分,但创业教育全面综合,包括了各行各业的知识,所有商学院学生都要学习与管理有关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商学院教师没有教科书,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案例学习。从哈佛商学院出来的学生半数以上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
  与哈佛恰好相反,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是辐射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将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等知识相互交织成综合知识,学校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商学院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有领导力、创业精神、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心的人。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学校有灵活的休学政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创业环境。“学校不但允许学生每周有1天到公司兼职,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还允许学生有1-2年脱离学校到硅谷创办科技公司或到公司兼职。对于创业的学生,学校给予他们两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们可以暂停学业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
  在教学方式上,斯坦福采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传授创业技能和创业思想。教师会在课堂上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让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的创业项目,或请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些委托项目,让学生来解决问题。学校还会邀请知名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为学生讲授他们的创业过程,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为了整合商学院的创业课程和研究资源,斯坦福于1996年成立了创业研究中心。目前,创业研究中心已开发了20多门创业学科领域的课程。
  背靠硅谷,斯坦福的创业环境相比其他院校更优越。学校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孵化基金,还为学生创业提供了资金资助。斯坦福大学技术授权办公室的设立,从制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先进科研项目与技术发明能够快速转变为现实的物质成果。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特点是要求讲创业的教师必须有企业从业经验,他们可以是创业投资家、创业家和实业家,也可以是新创立企业的高管,他们对创业教育领域的需求与发展方向有着无可比拟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美国的创业教育大都得到了雄厚的资金支持。美国大学都设有创业教育基金,基金来源一般是企业或校友捐款、学生的创业研究成果的转化等。高成长性公司的创立人、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家、法律专业人士、财会专业人士都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中。自从1951年成立了第一个主要赞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科尔曼基金会以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支持创业的基金会,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多项奖金和捐赠教席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基金。
  美国大学的创业中心负责把学生的研究成果转移给企业;还有的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外延拓展计划。   除了正规创业教育课程外,想要创业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以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的身份,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做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从而取得投资并创办公司。”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两位MBA大学生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后来很快传遍世界各国的大学,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也由此掀起。“他们还可以参加合作计划大赛,去丰富自己的实践。合作计划项目是指高校与公司、非盈利机构、政府机关合作,让在读的大学生定期到他们的机构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由此,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应用。”
  创业教育在中国破茧
  创业教育需要在中国落地,这是国情使然。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急之策,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迈向创业型经济的长远之计。“创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实现技术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容量和推动技术创新起了重要作用。”
  “如果我们这600多万学生有20%左右的人能够创业的话,应该能带动就业量的增长,今后创新型国家的希望应该在这批人身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强调,“大学生是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应该在就业、创业、创新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去找到自己。”
  其实早在几年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这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了难得契机。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诸如税收的减免政策、融资优惠贷款等。
  但是,当下的大学生创业遭遇了哪些现实问题?
  近期,共青团杭州市委对杭州171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只有11.53%的大学生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而通过政府创业基金、风险创投和导师投资获得创业资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4.47%和1.32%。只有22%的大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重视技术投入,产品或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创企业仅占16.39%,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缺少核心技术。7.2%的创业者认为创业中最大的困难是专业技术知识不足,对创业者来说最需要的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知识,投资、财务、法律知识以及创业项目推介。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对市场的敏感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对创业项目缺乏驾驭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也很薄弱。
  除了国家和社会力量在金融支持外,对潜在的创业者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变得越来越迫切。
  创业教育该如何开展,在中国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有专家指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突破现有教育体制的束缚,根据对象、专业背景、知识层次、思维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分年级、分专业因材施教。“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基础理论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选修课与必修课合理配置,推进跨学科教学,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在学生入学初期,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授,促进其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中期则应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毕业前夕应更加注重对其创业技能的发展拔高。”
  另一种观点是,目前把创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还不现实,创业教育应该融入传统教育的各个专业,形成相互交织、补充和促进的关系,这样一种新的教学范式才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将创业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但前提是学校要有办学自主权,在此基础上自主地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并根据这一定位踏踏实实地做一些‘落地’的工作。”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高校在创业教育领域做出了创新性的尝试。
  例如清华x-lab教育平台的建立,就涵盖了该校机械工程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医学院、环境学院等11个院系,面向清华各院系学生、校友、教师和校外的创业团队提供创新创业相关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促进跨学科团队融合协作。这开创了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并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有利于改变目前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没有完整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各种课程和活动分散进行、彼此缺乏契合的现状。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14个国家和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部分科研实验平台向学生开放,新建1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直接服务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免费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500平方米使用期限不少于两年的创业场地。学校每年投入2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校级创业训练,对国家和市级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设立3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每个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大学生企业可获得1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
其他文献
基辛格博士造访“百度”问起“中美互联网的发展特点”时,李彦宏给出解答:“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不同是‘市场不同’”;“第二个是‘发展路径不同’”。第一个特点,从市场角度看,中国的网民无需“计划生育”,目前已奔向6亿;为丰富内容,借力用户打造百度“贴吧”、“百科”、“知道”等知识产品,足见李彦宏谙熟“上帝”心理,用掌握的技术吸引用户体验,勾魂摄魄,用心良苦。第二个特点,唯独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利用互联网平台,
期刊
海淀区区长孙文锴曾在2013年中关村创新论坛指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探索和实践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三个世界一流”、这“三个世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的创新引领、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政府服务”。  为了实现创新引领,海淀区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办法,不管是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都加大了对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这种支持,还包括鼓励、引导创新型专业服务组织发展等。目前,海淀区已引进36
期刊
在我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公认的自主创新的发源地和集聚地。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中关村的科技创新究竟能为经济发展做出多大贡献呢?如果从数理的角度研究一下中关村最引以为傲的科技创新,得到的数字会证明什么呢?  历数中关村的丰功伟绩  提到中关村的辉煌成就,人们不外乎提及有多少家高新技术企业、其
期刊
近日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来,有的地方探索将教育经费按人头换算成一定面额的教育券,由学生手持教育券自主选择学校,政府根据学校收到教育券的情况划拨教育经费。教育券等做法涉及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管理等体制机制问题,尚不具备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的条件。(《人民日报》7月30日)  我国早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教育券试点——2001年,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开始对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发放教育券。2002年扩展到义
期刊
中国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热点,其产业聚集的运作模式对中国经济有着卓越的贡献。在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的大势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建产业园。但是令后来者不解的是,本想出奇制胜,却浑然不觉已步人后尘。在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区中,如何彰显自身的特色?这相当考验园区开发经营者的功力。而当形形色色的园区抛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商政策之时,入园企业该作何选择?这也是一道费解的难题。  本刊独家专访园区代表万德·智
期刊
由云计算、社交计算和移动计算等三大趋势推动的大数据正在重塑业务流程、IT基础设施以及我们对于企业、客户以及互联网信息的捕获与使用方式。到 2015年,超过 85%的财富500强企业将无法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来获得竞争优势。大多数企业均未做好应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技术和管理挑战的准备。其直接后果是,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一趋势来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寥寥无几。  我们很看好大数据的方向,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动因是,在
期刊
5月的北京,昆泰大酒店,迎来了一场地道的创新盛宴、创新大餐。  短短的一天时间,来自北京和全国科技界的创新专家、政府和民间精英汇聚一堂,轮番上场。各种形式的活动贯穿整个过程,而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富有灵感的智慧火花迸现。政、企、学、研各方互动,有合作、有交流、有交锋、有宣示,热闹的同时,也给人以启发,给人以鼓励。  这场论坛的全称是“中关村创新论坛——中国产业园区与企业发展论坛”。它是第十六届北京科
期刊
作为共和国的高级干部和历史学家,胡德平先生关心国是,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今年初问世的长卷《改革放言录》,就是一部用“改革视角审视中国进步”的文集。读后掩卷凝思,我深深地感到德平先生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情有独钟,关怀备至,字里行间,充满着激情,“民营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贯穿始终,为民营经济发展“鼓与呼”响遏流云振聋发聩。更令人敬佩的是德平先生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理论的高度解读党
期刊
七年的坚持,让人们深刻领悟了“中关村论坛”的魔力。  犹记得,“2008年中关村论坛”闭幕后,时任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此向记者道来:“14日我们预计有300人来就满意了,当时准备了600个座位,14日凌晨我们加印了800份资料,但当天上午来了1200人,全场爆满,形成了国际会议上少有的‘站听’场面。”  站听!此言不虚。随后的几年时间,中关村论坛都被一群热
期刊
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的开局之年,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乘风破浪,“昂起自主创新的龙头”,在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面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勇于探索,敢挑重担,努力实现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目标。北京市副市长、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苟仲文,结合中关村发展的实际,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一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科学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