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传统文化题材的现代化叙事策略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故事叙事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大圣归来》与《大闹天宫》两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寻找到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成长过程中叙事策略的变化及现象予以归纳。希望能提炼出动画电影现代化叙事策略的共性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动画电影;传统文化题材;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090-02
  动画电影是一种故事传播的载体,其核心在于它背后的文化内涵,通俗来讲即是呈现精彩的故事以及如何把故事呈现的更精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来的深厚积淀是中国传统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源泉。
  或许当今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程度不及其“原产地”欧美,制作团队、技术设备等条件也有待改善,但它的发展速度却不断上升,优秀作品也不断涌现,正逐渐进入国际竞争的大舞台[1]。比较典型的案例便是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国内外票房双纪录,可以称得上国产动画的经典之作。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部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式的作品——20世纪6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或许其二者年代相距太过久远,技术条件时代背景没有可比性,但就叙事策略而言,通过对比这一“新”一“老”两部作品,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叙事策略的转变可见一斑。
  一、知识财产开发的现代化
  知识财产的开发是影响动画电影叙事策略转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电影作品,其创作往往依附于原有的传说、神话、民间故事、古典名著或其他作品本身,似乎创新的空间很小,从传统的观念来看,稍有逾越就会被指“篡改原著”,所以很多作品都恪守原著的故事情节,注重“原汁原味”,只是在表现手法上稍做表现。如《大闹天宫》的叙事便是中规中矩地演绎《西游记》中的章节,情节大同小异,正如同老者给人们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开头便是耳熟能详的“在很久很久以前……”,读过原著的观众能够轻易知晓故事情节。
  《大圣归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它跳脱了原著的影子,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如影片中“江流儿”“混沌”等角色皆是原著中不曾出现过的,影片中找到被囚禁的孙悟空的不是人们印象中身披袈裟,到东土大唐取经的高僧玄奘,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孩童……这些创新表面上与原著毫不相干,但背后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江流儿”实际是玄奘的前世,三世”的概念源于佛教文化,影片中的孩童角色是玄奘的另一种体现。这些创新所带来的是观众们被影片牵动的思绪,目睹“未知”元素的好奇心,以及聆听新故事的新鲜感。
  由此可见,在现代化叙事策略中,对于知识财产的开源自于故事原本却不拘泥于斯。绝非“老话新说”的更新,而是在不偏离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
  二、动画电影角色的现代化
  (一)美术造型
  《大闹天宫》是民族传统艺术的体现,人物造型融合我国古代画像、石刻造像、皮影、脸谱等多重元素。如美猴王身穿鹅黄色紧身短衫,正红色裤子,头戴黄帽子,颈系绿色领巾,腰束虎皮纹裙,足踏皂靴。其轮廓,线条都能找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子,至于京剧元素更是始终贯穿,无论面部装饰、动作造型、锣点鼓点皆出于此。京剧脸谱用于面部装饰的另一好处则是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征,如片中玉皇大帝的装饰以粉白色为主,体现出他的浮华虚伪;托塔天王以赭色为主,体现了他的鲁莽凶狠等;太白金星以白为主,体现了他的狡诈……
  《大圣归来》与之相比更加具象化,更注重外形,首先,人物采用3D技术制作,更加具体,特别是对于孙悟空而言,对他成为“大圣”的装束表现有明显变化,大红色超大比例披風以及武器铠甲、魔法光晕等十分眩目,不同于《大闹天宫》重人物,轻装束的表现形式。同时,一定程度上同样运用了京剧元素,如“混沌”出场,无论形象和背景音乐都有明显的京剧特征。这便是两部作品在美术造型方面的“大异”和“小同”之处。
  (二)性格塑造
  中国动画电影受众主要针对青少年,所以其角色往往承载着许多教化使命,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更甚,必须精确无误地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动画角色的塑造,让早起的动画制作人在塑造角色时谨小慎微,精心雕琢,但这也无形之中疏远了角色与受众的心理距离[2]。
  对比《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大圣”给受众带来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是大英雄,是完美的,即使是他与天庭的抗争也是桀骜不驯,豪气凛然的体现,看罢影片皆是钦佩仰慕之情。
  《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是有一定性格缺陷的,爱面子,浮躁,甚至有时还会自暴自弃,但这个孙悟空是完整的,他的性格可能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某个人,甚至就是观众本人,给人的感觉不仅是可敬,更多的是可爱可亲。
  不能否认的是,《大闹天宫》这种精雕细琢的正面人物刻画方式其影响力之巨大,但《大圣归来》这种“英雄平民化”的做法或许更易于被受众的内心所接纳。
  三、创作思维的现代化
  对待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电影作品,创作思维的转变是现代叙事策略的核心所在。就《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两部作品而言,同样是优秀的作品,但其背后所展现的创作思维却截然不同。
  通过之前对角色现代化转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闹天宫》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艺术特征——意象表达,注重神似。而《大圣归来》无论从角色塑造和美术造型更加具象,更加侧重于形似,这样的呈现方式与欧美动画电影作品相似。而这种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易于被欧美等国所接受,也就更利于中国动画电影作品“走出去”。
  创作思维的现代化转变同样体现了动画电影制作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内容上从以往固守传统形式,严格从传统元素取材逐渐转变为中西合璧,开始吸取国外的艺术元素进行创作。表达方式上也从以往的在地化考虑,传统文化题材作品的审美水平锁定在本土受众转变为全球化考虑,顾及国外受众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作品。   这正是《大圣归来》能够突破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在海外票房纪录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这种全球化思考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传统文化题材更应将它本身的本土化优势通过合理的、易于国际受众接受的形式转化为全球化、国际化的竞争力[3]。
  四、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两部中国国产动画电影作品的对比分析,对于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现代化叙事,笔者归纳提炼出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对于知识财产的开发,中国动画电影逐步从恪守原著,忠于人物事件的模式跳脱出来,开始融入更多的创作创意成分;第二,动画角色的现代化转变体现在美术造型和性格塑造两个层面,现代化叙事中美术造型的表现更加具象,性格塑造更加注重人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更加接近受众的生活;第三,创作思维的现代化转变是现代化叙事策略的根本,主要体现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两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由传统的意向化表达,注重神似转变为现代的,与欧美等国动画电影作品的具象化表达与形似[4]。对故事叙事的演绎也更多着眼于国际受众的接纳。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传统文化题材的现代叙事笔者还有以下几点思考:其一,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虽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但动画电影制作人绝不能生搬硬套,放弃思考,让它们束缚创作的手脚。不能把动画电影作品看作是宣扬传统文化的工具,而让动画电影作品承载过多“负担”,特别是对于角色塑造更应抛弃这些传统包袱,让它们更加鲜活生动,易于人们接纳。其二,不要仅从更新传统做思考。中国动画电影作品的创作脱离传统文化题材的寥寥无几,无论昔日的《大闹天宫》还是今日的《大圣归来》,归根到底它们的IP仍是源于几百年前的文学创作,终究是老生常谈。而纵观欧美,日韩等动漫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它们的动画电影作品的创新之处绝不仅仅在于艺术和技术的呈现手段,其根源在于IP的发掘与创作;其三,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电影作品要敢于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正如《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相比,更加原汁原味,但这种“原汁原味”却难以被国际市场所接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动画电影作品“走出去”绝非一句口号所能实现,归根结底在于保持何种姿态来迎接国际市场的考验与审视。
  参考文献:
  [1] 欧阳友权.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 拉里·A·萨瓦默,理查德·E·波特,埃德温·R·麦克丹尼尔.闵惠泉,贺文发,徐培喜等译.跨文化传播(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道格拉斯·霍尔特,道格拉斯·卡梅隆,汪凯(译).文化战略:以创新的意识形态构建独特的文化品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 孙慰川,丁磊.论美国皮克斯动画电影的现代化叙事策略[J].动画研究,2009(3).
  [5] 詹尼弗·范茜秋.王旭锋(译).电影化叙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油画作为西方艺术典型现已延续了近千年,传入中国至今也已近百年。在与中国山水画的激烈碰撞与交融下,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日趋成熟,这也使得中国审美精神在油画风景中的体现日益鲜明。本文从山水画与风景画的融合来探讨、剖析油画风景中的中国审美精神。  关键词:中国审美精神;油画风景;山水画;两者融合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149-02 
期刊
【摘 要】: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 键 词】:微博;群体心理;《乌合之众》  【作者简介】:蔡楚泓,男,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系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责编介绍】:东方绪,男,今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兰州市主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如何使用微博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交流,根据这种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分析总结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工具对兰州市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关 键 词】:微博;在校大学生;定量分析;抽样调查  【作者简介】:曹婷,女,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新闻学研究;张洁,女,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期刊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执着、坚定、追求、付出,一直怀揣着一颗感激的心总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始终保持着一种简单、质朴、纯净以及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这样才会把生活过得像诗!  编者按:新的媒体时代,主持人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角色和更大的责任,既担负着引领主流文化的责任,又是连接节目和观众的纽带。随着新媒体的多领域普及和广泛运用,特别是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主持人要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
期刊
摘 要: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而这种网络直播的方式也为政府提供了一种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新的契机。本文将借助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山东潍坊交警直播执法为例,从微观角度对政务直播中政务“主播”与用户互的动行为进行思考。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政务微博直播;互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030-0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公众提供了意见的自由市场,拓宽了普通大众参与政治的渠道,由此打破了原先的政治权力格局,大众政治迅速崛起。以微博问政为代表的大众政治具有民粹主义的倾向,充分运用“名人效应”、社交化的情感动员模式传达大众的声音。大众政治是迈向民主政治的关键一步,但不能说大众政治就是完全的民主政治,大众政治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  关键词:互联网;大众政治
期刊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更倾向于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手机阅读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新疆大学生手机阅读呈现出普遍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长、阅读使用频率、阅读内容等角度,采用问卷调查等调研方式,以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手机阅读的现状及特点。  关键词:手机阅读;新疆大学生;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
期刊
摘 要:风险社会下媒介環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以三星Note 7爆炸门事件为例,采用“情景式危机传播”理论分析此次危机,进而揭示三星在此次危机中出现的重大危机传播策略问题,并从四个阶段渐进式的提出企业应当做到的危机传播策略。  关键词:风险社会;危机传播;“三星Note 7爆炸”;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
期刊
摘 要:通过梳理文献、提出设想和小规模实证,此文对“有意义的他者”的存在以及产生根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大学学生心目中是存在的,而产生的根源是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感和更好融入社会的需要,其身份确立主要经由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途径。在“出现问题——‘镜像’模仿——自我说服——做出回应”模式下,“有意义的他者”充当了自我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角色,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职业观和爱情观,对大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追求影视的商业价值时,最不能忽略的是影视艺术中的文化隐喻,这才是促进一部影视作品向优秀作品迈进的重要举措。影视艺术中的文化隐喻可以为人们营造更深刻的审美感受。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影《大鱼》的主要内容以及其讲述的母题,最后着重介绍了《大鱼》当中的文化隐喻。  关键词:影视艺术;文化隐喻;电影;《大鱼》;母题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