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法治工作机构的新使命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教育法治化对加强高校法治工作提出了外在要求,高校自身发展建设、治理模式转变及面临的法治环境变化对加强依法治校提出了内在需求.当前,我国高校法治工作机构的设置及职责定位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校的迫切需要,应尽快明确高校法治工作机构新定位、提出新举措,强化其推进依法治校的核心和枢纽作用,将法治工作融入高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使法治切实成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其他文献
1The Notre?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 fire has been put out, but its spire (尖顶) and a large portion of its wooden roof have been damaged. The terrible destruction caused a sudden sharp pain t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What a pity that we cannot see the dam?age
期刊
1Pan Junfan, 42, lost his right leg in a car acci?dent in 2015. Before the accident, Pan worked in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business and had never par?ticipated in any kind of outdoor sport. However, in a bid to motivate himself, Pan set himself the
期刊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建和创办了多所学校.中国共产党通过在高校的建设,不仅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领导了学生运动,推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情绪的高涨,而且为革命和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这些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的保障,充分发挥了高校学生和高校党组织的“先锋”与“桥梁”作用.
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国家战略.从2015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不断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但是相当一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仍然按传统办学模式在发展,尚未构建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进行根本上的系统改革.实现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方向是“以社会为中心”建构课程.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需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现,需要高校各级行政和学术领导的
研究型课程的改革思路与一流课程建设不谋而合,是实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分析教育部关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总结了当前研究型课程的建设意义和困境.结合北京理工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介绍基于成果导向开展研究型课程教学设计,凝练构建优质研究型课程应具备的三个特点,助力推进建设高质量一流课程.
“双高校”是教育部评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的简称,于2019年启动建设计划,北京市有7所高职院校入围,占北京高职院校的28%.本文以毕业生就业情况梳理自2019年以来北京“双高校”建设进展情况.
期刊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的关键前提.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工作机制,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以制度建设筑基、以培训教育铸魂、以队伍建设助力,对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途径进行了实践与总结,对于保证发展党员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是助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劲力量,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迫切的历史任务.以“十四五”期间首都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为逻辑起点,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改革发展为引例,从融入新时代、站稳新定位、锁定新目标、实现新跨越四个维度,提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呈现新特点,授课面临师生不适应教学新模式、传统授课方式受到冲击、教师线上授课能力不足、课程交流机制缺位的挑战.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因时而变,新常态下通过制定教学新计划、探索教学新模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设立常态化反馈机制寻求应对之道.
乡村振兴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新农科建设需要高校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满足多学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以北京农学院为例,从首都农林业的发展变迁、新农科的建设内涵和办学定位三个方面分析了学校复合应用型都市农林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依据、围绕这一目标采取的改革举措和培养成效,为后续新农科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