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利率进行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金融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论点,广大群众各持己见,有较为激进的观点,也有思维理智的部分。本文则是在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相关实际情况,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国国情;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利率的管理一直遵循的都是行政体制管理。不得不说,这种严格形式的管理体制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确实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效果。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的推行,我国的利率构架和传导体制上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经济金融化的普及不完善、金融抑制的程度又过高,导致现存的金融资产机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利率无法正常反馈资金供求情况,从而没有对配置社会资金起到基本调节的作用。国际贸易组织的加入,也表明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必要程度。
一、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利率的调整控制,由市场反应的供求进行调整。其中包括利率确定、利率传导、利率构架以及利率的市场化管理。其中心含义就是由金融机构来确定利率的调整,让他们依据市场浮动和资金状况对利率水平进行自主调节,最终达成将中央银行利率基准为基本,货币市场利率为媒介,市场供求量抉择金融构架存贷利率的市场利率体制和利率形成体系。
利率市场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利率的调控不再收到通过政府的抑制从而恢复其市场特征,市场交易价格是由资金供求关系客观决定的,这样的做法,在一定基础上给予了经济中心对利率决策的主动支配权。在1996年,我国开放了同业拆借利率,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紧接着又建立了国债利率市场,向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良好利率体制的形成打好了基础,同时为进行利率调节的政府提供了一个利率基准。在印度提出利率市场的这两年,解析两国之间经济体系和利率体系的类似之处,这方面措施的提出应该给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方面一些综合经验。
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
(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要以利率市场化为基准
纵观国际金融市场,从80年代到现在,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了大势所趋。1994年的10月,日本在亚太地区成功实行了利率市场化,而早在1986年的3月,曾经的经济大国美国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二)国内银行业长期发展,要依靠利率市场化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依据相关经济要求,应该取消金融堡垒,也就是说银行业内的业务将彻底开放。而现在中国的银行业,仍旧沉浸在通过“利差”来麻醉自我的落后状态,甚至想通过这一方法来保持生存发展。行业有盈利,不代表能够作为维持生存的手段,形象的根本转变才是维系长期发展所应该走的路。
(三)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利率市场化的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要实现人民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实现兑换。正当现在海外经济处于倦怠期,人民币能够跻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舞台上。这个目标的完成,则需要四个基础计划同步完成,这其中包括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能够离岸市场中得以完善、建立更佳的汇率浮动体制和利率市场化。
(四)负利率的未来规划
当下,我国的通货膨胀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地位,而今年一月的CPI反弹则让我们不禁对负利率的平息产生一定的怀疑。负利率的存在形式,通常被群众看待为“税收”。由于负利率的出现,代表他们放在银行的存款相比于之前来说,在购买力方面的表现有所减少。但是相对来说,这种说法只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中,因为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获利的渠道基本不是依靠存款来实现,而是有其他高回报的方案或方法。如此一来,负利率便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于政府所追求的改革目标相悖,没有在公信力上提供给群众满意的表现。
而且,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胀预期有促进作用,鼓励房地产或者大宗商品有投机倒把嫌疑的过度投资行为。这几项都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对中国的严峻挑战,不是能够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够抑制的。资金成本过低,是这些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在行政调控措施上出现了松动,那么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又会像鬼魅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从根本上来说,负利率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我国的宏观经济就会出现不间断的过发达、行政调节、平衡的循环圈。
三、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
现如今的中国,在判断改革条件的成熟与否上,还是有合格的资质具备。但是没有真正在改革上放开手脚,资质的具备也只是空谈。如果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要是一直都是持条件具备以后再行动,或许就与改革的最佳时期失之交臂。据实而言,就算保持当前存贷款利率管制基础,央行相关政策能够对融资产生一定影响的比例也会有所降低,这时市场化的比重也会被无限增大,形成不可逆转的局面。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完成的过程,不是政府一手所能掌控的。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只能够循序渐进的经济建设,在期待利率管制的完全放松上,初步估计也应该有3-5年。在笔者看来,1-2年期限内的目标实现,只会体现在部分经济产品上,并且存在限度,基本不会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起到什么大的影响作用。但就长远影响来说,利率若处于自由发展状态,那么依据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同质性质,盈利的基本手法也以及相同,而且在产品开发方面,又具有很大的模拟性质。种种预想都表明,银行业内在价格上必然有恶战挑起,而这样的“战争”将对银行的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总结
对于经济热点话题的关注,笔者一直都持有关注状态。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一定充斥着困难和艰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经济改革之举。我国利率市场的深化改革,必将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最终形成“中央把握利率调控,市场决定利率走向”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家,2012(01).
[2]郭田勇,王忠冕.中国利率市场化路线图.社会观察,2012(05).
[3]朱仕宁,吴际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中国发展观察,2012(06).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国国情;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利率的管理一直遵循的都是行政体制管理。不得不说,这种严格形式的管理体制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确实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效果。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的推行,我国的利率构架和传导体制上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经济金融化的普及不完善、金融抑制的程度又过高,导致现存的金融资产机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利率无法正常反馈资金供求情况,从而没有对配置社会资金起到基本调节的作用。国际贸易组织的加入,也表明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必要程度。
一、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利率的调整控制,由市场反应的供求进行调整。其中包括利率确定、利率传导、利率构架以及利率的市场化管理。其中心含义就是由金融机构来确定利率的调整,让他们依据市场浮动和资金状况对利率水平进行自主调节,最终达成将中央银行利率基准为基本,货币市场利率为媒介,市场供求量抉择金融构架存贷利率的市场利率体制和利率形成体系。
利率市场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利率的调控不再收到通过政府的抑制从而恢复其市场特征,市场交易价格是由资金供求关系客观决定的,这样的做法,在一定基础上给予了经济中心对利率决策的主动支配权。在1996年,我国开放了同业拆借利率,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紧接着又建立了国债利率市场,向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良好利率体制的形成打好了基础,同时为进行利率调节的政府提供了一个利率基准。在印度提出利率市场的这两年,解析两国之间经济体系和利率体系的类似之处,这方面措施的提出应该给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方面一些综合经验。
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
(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要以利率市场化为基准
纵观国际金融市场,从80年代到现在,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了大势所趋。1994年的10月,日本在亚太地区成功实行了利率市场化,而早在1986年的3月,曾经的经济大国美国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二)国内银行业长期发展,要依靠利率市场化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依据相关经济要求,应该取消金融堡垒,也就是说银行业内的业务将彻底开放。而现在中国的银行业,仍旧沉浸在通过“利差”来麻醉自我的落后状态,甚至想通过这一方法来保持生存发展。行业有盈利,不代表能够作为维持生存的手段,形象的根本转变才是维系长期发展所应该走的路。
(三)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利率市场化的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要实现人民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实现兑换。正当现在海外经济处于倦怠期,人民币能够跻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舞台上。这个目标的完成,则需要四个基础计划同步完成,这其中包括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能够离岸市场中得以完善、建立更佳的汇率浮动体制和利率市场化。
(四)负利率的未来规划
当下,我国的通货膨胀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地位,而今年一月的CPI反弹则让我们不禁对负利率的平息产生一定的怀疑。负利率的存在形式,通常被群众看待为“税收”。由于负利率的出现,代表他们放在银行的存款相比于之前来说,在购买力方面的表现有所减少。但是相对来说,这种说法只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中,因为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获利的渠道基本不是依靠存款来实现,而是有其他高回报的方案或方法。如此一来,负利率便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于政府所追求的改革目标相悖,没有在公信力上提供给群众满意的表现。
而且,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胀预期有促进作用,鼓励房地产或者大宗商品有投机倒把嫌疑的过度投资行为。这几项都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对中国的严峻挑战,不是能够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够抑制的。资金成本过低,是这些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在行政调控措施上出现了松动,那么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又会像鬼魅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从根本上来说,负利率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我国的宏观经济就会出现不间断的过发达、行政调节、平衡的循环圈。
三、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
现如今的中国,在判断改革条件的成熟与否上,还是有合格的资质具备。但是没有真正在改革上放开手脚,资质的具备也只是空谈。如果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要是一直都是持条件具备以后再行动,或许就与改革的最佳时期失之交臂。据实而言,就算保持当前存贷款利率管制基础,央行相关政策能够对融资产生一定影响的比例也会有所降低,这时市场化的比重也会被无限增大,形成不可逆转的局面。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完成的过程,不是政府一手所能掌控的。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只能够循序渐进的经济建设,在期待利率管制的完全放松上,初步估计也应该有3-5年。在笔者看来,1-2年期限内的目标实现,只会体现在部分经济产品上,并且存在限度,基本不会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起到什么大的影响作用。但就长远影响来说,利率若处于自由发展状态,那么依据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同质性质,盈利的基本手法也以及相同,而且在产品开发方面,又具有很大的模拟性质。种种预想都表明,银行业内在价格上必然有恶战挑起,而这样的“战争”将对银行的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总结
对于经济热点话题的关注,笔者一直都持有关注状态。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一定充斥着困难和艰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经济改革之举。我国利率市场的深化改革,必将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最终形成“中央把握利率调控,市场决定利率走向”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家,2012(01).
[2]郭田勇,王忠冕.中国利率市场化路线图.社会观察,2012(05).
[3]朱仕宁,吴际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中国发展观察,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