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方法。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以SAS与SDS作为评定基础,将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情况与焦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SAS评分(35.0±1.5)分低于对照组SAS评分(42.5±1.8)分;SDS评分(27.45±3.0)分低于对照组(41.90±3.7)分,组间比较差异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对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抑郁与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临床护理 效果
  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冠动脉由于病变影响所导致血供中断或血供减少的现象。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老年人常见病,病情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和心肌缺血坏死症状[1]。心肌梗死对患者身体伤害极大,该病症起病急、变化快,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患者治疗不及时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将承受极大的身体痛苦与心理痛苦,与此同时,还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我院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有效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一共收治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7至81岁,平均年龄(73.2±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9至82岁,平均年龄(75.1±3.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且无家族性精神病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临床优质护理,具体方法为:
  1.2.1 急救护理
  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与其他指标变化情况;心肌梗死会严重影响患者血管扩张功能,因此要对患者血压进行重点观察;与此同时,还需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依照患者实际心衰与梗死情况进行对应处理。
  1.2.2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由于发病急等特点,会对患者造成胸闷、胸痛等濒死感。患者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除了主动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之外,还需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疾病内容,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提升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
  1.2.3 体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夜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心功能实际情况调整患者体位。轻微心力衰竭患者应采用头高位;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应采用半卧位或坐位。
  1.2.4 吸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若病情较轻,可凭借低流量吸氧缓解症状;给予呼吸困难患者麻醉剂面罩给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开放式或密闭式面罩吸氧,保持患者吸氧时间在20至30min之间,2h后才能进行下一轮吸氧。
  1.3 观察指标
  以SAS与SDS作为测量标准,对两组患者心理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评分≥53代表抑郁、焦虑情况严重,评分在41至53之间代表存在抑郁、焦虑情况,评分≤41,代表没有抑郁、焦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测量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对比(x±s)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并发症中,起病最急、变化最快的心力衰竭症状是对患者造成大量身体痛苦与心理创伤的最大凶手。据统计,全世界共有60%左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心衰合并忧郁症。因此,在实际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拥有极强的责任感,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生命体征监测,为患者提供转危为安的生存条件[3]。
  本文对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分组比较法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经护理后SAS评分(35.0±1.5)分低于对照组SAS评分(42.5±1.8)分;SDS评分(27.45±3.0)分低于对照组(41.90±3.7)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婷研究结果相符[4]。原因分析:临床护理通过多种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急救护理能够随时保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理辅导能够消除患者心中不安情绪;体位护理避免了患者在夜间由于呼吸困难而出现生命危险;吸氧护理则能及时缓解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抑郁与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云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20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76-77.
  [2]严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救处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152.
  [3]陈晓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144-145.
  [4]赵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10):484-484.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难免会出现由各类原因所导致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容易造成误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对误差的种类和来源进行了介绍,并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医学检验 误差 临床 医疗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此期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检验学也逐渐独立出来,
目的:本文从魂魄理论的角度分析梦游症的病因病机,来进一步阐述魂魄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在精神神志病中的运用,方法:通过查阅大量中医典籍中关于魂魄的论述,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更深入
<正> 一般来说,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城市的起源、萌芽、以及逐渐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牛产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发展而引起的城乡对立、工农对立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这三大差别的出现和加深。现代化的城市则是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作用是十
【摘 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妇科疾病,目前对其进行诊断检查和治疗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而为了根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妊娠率,需要加强对选择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重视,基于此,本文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表现 诊断检查 治疗方法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是因为腺体、间质等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宫内膜
于2006-2009年在北京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杂交狼尾草作为草本能源植物的适应性、生物质产量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杂交狼尾草不能越冬,其干物质产量可达40.14~48.54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