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奥武甫》:英雄与图腾的中古北欧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贝奥武甫》作为欧洲最早的史诗之一,记录了欧洲先祖最初“结构”世界、解释世界的企图。《贝奥武甫》是对固有人物角色模式的一种重构,是结构主义解析的一个范例文本。
  
  关键词:史诗;结构主义;人物角色模式;重构
  
  一、史诗:“结构”世界的永恒追求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认识世界的脚步。人类祖先极其敏锐地对周围的世界作出反应,同时将这些反应以各种形式保存下来,流传至今。
  史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诞生的文学形式之一,是人类先祖剖析自身、解释世界、拓展思考疆界的智慧结晶。在史诗中,人类将自己的思想意识、感知结果综合为一套体系“强加”给世界,最终建立起最初的世界体系。
  一部史诗就是人类为认识世界而作出的一次尝试,它以隐喻、象征、神话等一系列方式追问与逼近表象背后的世界本质。“结构”世界是史诗的永恒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史诗“结构”世界的企图与几千年后结构主义学派的观点不谋而合。史诗企图建构与解释的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与模式,而结构主义则将具体个案抽象出来,将目光转向纯粹的关系本身。
  几千年前,当人类先祖写下史诗之时,或许出于本能,或许出于“认识世界”、解释神秘现象(诸如电闪雷鸣等)的懵懂意识。而今天的结构主义者们则不同,他们具备一种清晰的“结构意识”,并用这种意识分解世界的方方面面,最终建构起一个个独立的系统。
  在此意义上,用结构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史诗,建立起关于史诗自身、史诗情节的相关系统,不仅有趣,也显得尤为必要。
  
  二、《贝奥武甫》:一种角色模式的重构
  
  《贝奥武甫》自公元5-6世纪开始在民间以口头形式流传,公元8世纪在英国以书面形式保存下来,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重要的民族史诗,被视为英格兰文学的起点。史诗是一部欧洲先祖的斗争史,欧洲先祖们为保持本民族的生存与繁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这种抗争既针对反复无常的大自然,也针对人类内部的民族矛盾而展开。虽然成文于8世纪的英国,《贝奥武甫》反映的却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英格兰之前(中古北欧)的民族史。
  史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神话中的英雄、主人公贝奥武甫先后战胜巨怪葛婪代和母怪的英雄事迹为主要线索,描述了主人公年轻时斩妖除魔的光辉业绩;第二部分记述贝奥武甫晚年不畏火龙、英勇奋战直至牺牲的壮举。
  与传统情节分析和文本细读相比,结构主义视角令《贝奥武甫》的解读展现出一幅宏观、全新的图景。
  结构主义者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并不存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眼里,永恒的结构才是最终目标。“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可以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1]事物之间的关系一旦发生改变,世界的本质即会改变,走向与原先截然不同的方向。在此视角下,要分析《贝奥武甫》,重点并不在于具体的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而在于发掘那些隐藏于文本深处、操纵故事延展的根本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贝奥武甫》囊括了形形色色、性格不一的人物。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细致入微的性格分析,这些人物会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眩晕感。但是在结构主义的视角下,所有的人物都可归为以下几类:①英雄;②恶魔(反面角色);③施予者(英雄所效力的主人、奖赏英雄功绩者);④助手(帮助英雄成就事业的人);⑤假英雄。
  在《贝奥武甫》中,“英雄”对应于贝奥武甫,他身强力壮、机智无畏,先后战胜三头巨怪,保卫了丹麦与高特国的和平与安乐;“恶魔”对应于三头巨怪——葛婪代、葛婪代的母亲(母怪)以及火龙;“施予者”对应于丹麦国王罗瑟迦;“助手”对应于帮助贝奥武甫一起斩妖除魔的十一位随从;“假英雄”的作用在于烘托英雄,史诗中翁弗思的愚昧可笑、不自量力从反面衬托出贝奥武甫的高大无畏。
  进一步概括总结以上五类人物角色,可以得出更为简洁清晰的一组范畴,即主体—助手—敌手。英雄是全部故事的核心主体,其他人物角色皆围绕着这一主体逐个铺陈开来。在上面的五类人物角色中,施予者为英雄提供斩妖除魔的后备支持与成功之后的赏赐,在此意义上,丹麦国王罗瑟迦可以与十一位随从同时归入助手的角色模式之中;而恶魔(葛婪代、母怪、火龙)与假英雄(翁弗思)都是阻碍英雄建功立业、获得最终胜利的因素,皆可并入敌手的范畴。
  这些便是构成《贝奥武甫》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文本的角色模式。以这些要素为基础,各个人物类型之间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的组合关系,最终架构起整个故事情节与史诗结构。
  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中,音位是使语音相区别的最小语言单位。正是凭借不同音位间的对立与差异,我们才得以分辨出不同的音节,进而区分不同的词语。倘若不同的人物对应的是语音,那么格雷马斯所谓的“行动素”对应的就是音位的概念。正是不同的行动素构成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进而构成最终的人物角色模式。
  结构主义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发现了语言结构内部的聚合(联想)与组合(句段)关系。具有相同功能的词汇聚合成集,并遵循语言规则,构成一个个横向的句段。《贝奥武甫》中具有相同行动素(相同性格、立场)的人物聚合成同一种角色(范畴),而最终让人物之间建立起关系、完成史诗横向故事架构的是组合规则。
  根据格雷马斯的理论,这种组合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1、契约性结构,包括契约的建立和中止、分裂或重新统一等;2、表演性结构,包括艰难的考验、斗争、任务的执行情况等;3、分离性结构,包括迁移、离别、到达等等。
  《贝奥武甫》中各种人物角色之间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正是这样一种规则。根据分离规则,贝奥武甫离别家乡高特,抵达丹麦降妖除魔,史诗由此开始;英雄抵达丹麦之后接受丹麦国王的嘱托,踏上降妖除魔的征途,可视为契约的建立;而在取得最终胜利之前贝奥武甫所经历的那些考验、斗争以及期间发生的其他事件(赏赐、欢宴、娶妻等)皆带有表演性色彩,趣味横生。
  《贝奥武甫》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结构主义理论家格雷马斯的归纳总结。可以想见的是,倘若改变三种组合规则中的一种(比如贝奥武甫与丹麦国王之间的契约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建立,或是突然中止),那么史诗的情节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故事会完全变成另一种样子(葛婪代和母怪可能继续肆虐丹麦,丹麦和高特有可能结怨并陷入战争)。
  因此,《贝奥武甫》可以被视为对一种固有角色模式的重构,即文本中存在的那些人物角色分类(聚合)先于文本而存在,通过欧洲先祖创造性地利用各种建立关系的方法(组合规则),最终完成了一次“结构”的过程。诚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言,神话的“意义”不可能存在于构成神话的各种孤立的要素之中,它天生就存在于那些孤立要素的组合方式之中。
  
  三、结语
  
  《贝奥武甫》是人类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诗,是人类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一次“结构”世界、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开拓性尝试。在不同角色模式的基础上,文本通过组合关系的各种变换与选择,最终完成了一次人物角色模式的重构,使一个不朽的故事得以流传千古。
  如果整个史诗文学被看做一种巨型的语言,那么《贝奥武甫》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言语。这句言语本身体现出史诗文学的方方面面:音位(行动素)、音节(人物角色模式)、词语、句子(整部史诗故事)以及语言规则(人物关系组合规则)。
  《贝奥武甫》的世界是英雄与图腾的中古北欧世界。《贝奥武甫》是自成系统、结构完整的史诗作品,是结构主义解析的范例性文本。
  
  注释:
  [1] [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其他文献
A初见栀子    八月,初见栀子,杭州的桂花正值灿烂,迎风飘香。  在利星购物广场的女鞋世界里,栀子一袭红衣,妖艳惹目,引来一双双或惊艳或嫉妒或羡慕的目光。我回头看她一眼,在心里轻叹,这样一个招摇的女子,怎不怕被人盯梢。淡淡笑了一下,继续挑选我的鞋子。  突然,一只纤纤玉手探来,夺走我手中的高跟鞋,咯咯地笑:“好漂亮的鞋子!姐姐,能让给我吗?”  我打量着她,莫名有些生气:“你浑身上下全是红色,还
期刊
就从此,山岳向东方推涌  一浪一浪蔷薇的潮  让我轻握你冰凉的小手  在雨地里,让我轻握你  蔷薇的,冰凉的小手    去年的秋季尚残留在我鬓上  我们曾共有那温暖的流星河  袖上遗着你的指印  让我轻握你两手蔷薇  我是那寒夜的篝火    啊月浅,啊灯深  哪一天你将踏霜寻我  一路摘着宿命的红叶  来我读诗的窗口?  你沿阶升上  踩乱我满院瘦瘦的花影    我便是篝火  让青焰弹去你衣上的霜
期刊
■ 嘻哈段子    下载禁片被老公逮到    论坛里经常会遇到一些网友发的附带着撩人介绍的网址,打开时,往往不是有病毒就是要用手机注册,尽管早知道这其中的危险性,然而,做了妈妈后的我不知为何,好色了许多,每每遇到此类帖子,还是忍不住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点击一下。  那天凌晨,也是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个撩人的帖子:“一群青春男女,赤身裸体,三点全露,年龄绝不超过20岁,风吹欲破的肌肤,活泼自然的表情,让
期刊
对有些人,性是乏味的本能,对另一些人,性是体验美好生活的潜能。从本能到潜能要的不是频率是韵律。白天在外,每个人努力“修身”;晚上关好房门,与你的他甜蜜“养性”。 和相爱的人做爱做的事,以爱孕育,以性滋润,幸福绵长……  主持人悠游站在“性福”的路口为您铺设坦途,欢迎您的匿名参与赏读。  E-mail:made-in-uu@163.com      如果把完美的性爱比作是一段段唯美悠扬的小夜曲,那么
期刊
偷看手机盗取QQ密码在他的办公室安排线人……这些缺乏档次又吃力不讨好的方法已经过时了。识破男人正被引诱或已经外遇的法宝是看他最近的穿衣打扮。除非你的BF或老公是模特或时装设计师,否则男人很少像女人那样根据潮流改变自己的着穿风格。当他突然挑剔你买的衬衣的颜色或衣橱里频频出现“开会发的、朋友送的”内衣内裤甚至袜子,多半敌情已经出现。增强自信,理智还击,毕竟你是目前在他身边的女人。     男人质变看行
期刊
张中信是一位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也是一位思路敏捷、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激情满怀,壮志凌云。一生都在为事业,为前途奋斗不息、拼搏不止,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体现人生的价值。  他是受传统文化教育培养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炎黄子孙中的一位,骨子里深藏着忠孝节义的基因,正气凛然,乐于助人,好打抱不平,为身边的朋友、同仁所敬佩。我知道张中信这个名字已有好几年了,传闻中,他给我留下了好印象。前年一个偶然的
期刊
我看大部头的专业书,讲的是人的性格与职位匹配的原理。我测试了自己的,然后马上测了她的,她是我很熟悉的一个人,尽管我并未见过她。  我记着她生活中林林总总的大欢喜,小悲伤。她当主编了,她打了儿子悦擎一顿,她做了红酒醉梨,她去北京出差了。  她有几张很漂亮的艺术照,她臭美地把那些照片放大,挂在自己卧室的墙上。  那时候她清瘦,眉眼如画,娴静如水,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婉约的宋词。  我曾把那些照片做成电脑
期刊
张中信是与我神交已久的青年诗人。后来读到了他寄来的散文诗集《失语的村庄》(第Ⅰ卷),便被他所精心营造的文学乡村世界吸引住了。中信的文本叙述朴实、粗粝,却可直抵生活的本相与事物的本质内在,颇具心魂的震撼之内力。故在我主持的《大众阅读报》文艺版上接连编发了他的两个专版,并配发了简介和评论,在散文诗坛引起了反响。  日前,中信来电话,他要出版《失语的村庄》(第Ⅱ卷),并说海梦老兄答应作序。他想要我再给他
期刊
走进野茶灞    1  露珠的晶莹,晾晒着老村的屋脊。  雾岚的翅膀把山峦浪漫成一幅早晨的剪影。  牛娃子家那个被花轿和唢呐吹吹打打娶进门的新娘,不到半年时间,便以一对双生子的啼哭声,惊破了小村人疑惑不安的眼睛。  当双生子开始满村乱跑时,那张贴在牛娃子家门楣上的大红“喜”字,还挂着若隐若现的苦笑。  2  夜猫一声长一声短地嚎哭,悲怆而凄凉的声音刺破夜的眼。  一个头顶长布衣衫,光着双脚的中年妇
期刊
摘要:不管有意无意,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国历史发展的简略图,也是一部“美国人”的形成史。小说向读者展示了美国作者笔下“美国人”的根本特点:开拓性与包容性。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开拓性;包容性    提到美国人,我们脑中很快出现的形象有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马丁·路德·金等,他们都是美国人的杰出代表。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属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