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是教师设计过程的关键,是打通学生知识吸收与自主表达隔阂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读写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却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读写结合的目标设计相对模糊、读写结合的实践方法相对单一等等。针对此,笔者结合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实际,对二者的结合过程进行简要探究。
理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调整阅读策略,加强写作指导的基本前提。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基于叶老的观点,我们在初中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确定“以读促写”的基本目标,并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在以读促写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应赋予阅读知识与素材积累的基本任务,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教师可以从文字阅读和观察生活两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素材库,一方面在朱自清的文字中,体会春天的花木、山水以及各种展现出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以自己对春天的经历与体会,形成个性化的素材积累,进而推进阅读理解,充实关于春天描写的素材库。此外,教师还应利用文本阅读,为学生设计写作话题,以触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例如在学习了《看云识天气》《月亮上的足迹》等文章后,教师可以围绕“探索月球”这一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想象与表达,用想象带领自己漫游月球,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阅读范围,更能够拓宽其写作思路,启发其在主题探究中形成写作动机。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面对“如何写”的困境,即缺乏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没有建立完善的语言表达模型。语言表达模型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对文字进行设计与组合的方式。从一些初中生的作文来看,其文字叙述苍白无力,缺乏逻辑,对于描写事物的结构缺乏理解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构建其语言表达的模型,引导其理解语言表达规律,进而引导其实现文字与情感的有效融合。在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对于语言表达模型的构建应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而对文本的模仿就是帮助学生“入门”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斑羚飞渡》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阅读后,一些学生对于斑羚的命运有着不同的观点,教师则可以以此为切入口,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改写,从新的角度解释、安排斑羚的命运,以抒发学生对斑羚飞渡这一过程的体会与感触。再如在法布尔《昆虫记》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读后感、心得体会等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过程,做出自己的评论与分析,在阅读中独立表达观点与看法,进而加强对学生的写作锻炼。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中,方法的选择十分丰富,教师在写作教学设计中的途径也十分灵活,因此,根据读写结合目标,合理设计实践方法则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
读写结合的方法有很多,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等都是教学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初中阶段,学生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情感表达形成了一定的动机,而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围绕阅读,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创作,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譬如,教师可以围绕新闻体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当前社会生活的新闻报道,并要求学生抓住某一社会事件,通过模仿格式、语言、表达方式等完成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构建过程,摸索语言表达技巧,并对照新闻稿进行改写与完善,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翻译内容,进行适当扩写,用抒情散文的形式,将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所见所感描写出来,并融合自己的体验与想象,丰富写作内容,扩展诗词意境,依托诗词完成自我创作。又如在学习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故事在小男孩戳破谎言之后谢幕,这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留白”,为学生设计续写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与延展,对皇帝的态度、两个骗子的命运、小男孩的际遇、大臣们的表现等进行描写,从而接续故事情节,将自我情绪融合到故事中来,在文字与情感的对接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设计并完善教学目标;探索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语言表达模型;创新读写结合方法,帮助学生在读写融合中提升综合素养。
一、理顺读写的关系点,明确学生的读写目标
理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调整阅读策略,加强写作指导的基本前提。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基于叶老的观点,我们在初中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确定“以读促写”的基本目标,并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在以读促写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应赋予阅读知识与素材积累的基本任务,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教师可以从文字阅读和观察生活两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素材库,一方面在朱自清的文字中,体会春天的花木、山水以及各种展现出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以自己对春天的经历与体会,形成个性化的素材积累,进而推进阅读理解,充实关于春天描写的素材库。此外,教师还应利用文本阅读,为学生设计写作话题,以触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例如在学习了《看云识天气》《月亮上的足迹》等文章后,教师可以围绕“探索月球”这一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想象与表达,用想象带领自己漫游月球,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阅读范围,更能够拓宽其写作思路,启发其在主题探究中形成写作动机。
二、探索讀写的切入口,构建学生的语言表达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面对“如何写”的困境,即缺乏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没有建立完善的语言表达模型。语言表达模型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对文字进行设计与组合的方式。从一些初中生的作文来看,其文字叙述苍白无力,缺乏逻辑,对于描写事物的结构缺乏理解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构建其语言表达的模型,引导其理解语言表达规律,进而引导其实现文字与情感的有效融合。在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对于语言表达模型的构建应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而对文本的模仿就是帮助学生“入门”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斑羚飞渡》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阅读后,一些学生对于斑羚的命运有着不同的观点,教师则可以以此为切入口,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改写,从新的角度解释、安排斑羚的命运,以抒发学生对斑羚飞渡这一过程的体会与感触。再如在法布尔《昆虫记》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读后感、心得体会等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过程,做出自己的评论与分析,在阅读中独立表达观点与看法,进而加强对学生的写作锻炼。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中,方法的选择十分丰富,教师在写作教学设计中的途径也十分灵活,因此,根据读写结合目标,合理设计实践方法则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
三、运用读写的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读写结合的方法有很多,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等都是教学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初中阶段,学生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情感表达形成了一定的动机,而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围绕阅读,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创作,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譬如,教师可以围绕新闻体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当前社会生活的新闻报道,并要求学生抓住某一社会事件,通过模仿格式、语言、表达方式等完成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构建过程,摸索语言表达技巧,并对照新闻稿进行改写与完善,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翻译内容,进行适当扩写,用抒情散文的形式,将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所见所感描写出来,并融合自己的体验与想象,丰富写作内容,扩展诗词意境,依托诗词完成自我创作。又如在学习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故事在小男孩戳破谎言之后谢幕,这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留白”,为学生设计续写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与延展,对皇帝的态度、两个骗子的命运、小男孩的际遇、大臣们的表现等进行描写,从而接续故事情节,将自我情绪融合到故事中来,在文字与情感的对接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设计并完善教学目标;探索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语言表达模型;创新读写结合方法,帮助学生在读写融合中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