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用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作一些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化学 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它与自然和社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从化学知识的角度看待自然和社会,从而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能力。而在实际活动中展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的热情
  
  初中学生,在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好奇与恐惧都有。他们对新学科、新知识充满着好奇,同时又害怕学不好。因此,在教学伊始,我们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主动地去探索化学知识,揭开化学世界的奥秘。化学实验,很多是有趣的,比如滴水生烟、茶变饮料、魔棒点火,等等;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开展实践活动,比如,自制汽水、冰箱除臭剂,除去衣服上的各种斑迹,配制去墨灵、粘蝇纸等。这些活动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化学奥秘的热情。
  
  二、锻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来培养创新能力
  
  利用设计化学实验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操作、思考、分析,最后总结出结论。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怎样防止铁生锈,这是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学生也有铁生锈原因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从而使学生能借助科学实验得出结论。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了以下的探索方案:在切过咸菜的刀面上,选相邻的三个地方,分别用湿棉布擦一处,干棉布擦一处,干棉布擦后涂一层食用油。把菜刀放置一日一夜后观察,就能分析出哪种防锈效果好了。
  
  三、创设探究情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
  
  欲调动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的内心充满好奇与疑问,当学生有了好奇与疑问,他们就会对探索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探索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化学探究活动。比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道路上的水结成了冰,严重影响了汽车的正常行驶。为了能保证车辆的行驶,护路工人就在路面上撒盐?请你用实验来说明撒盐的科学道理。”经过思索,很快有部分同学设计出了探索的方案,他们将冰的温度与冰加盐后的温度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盐能使水的凝固点下降的结论,因此,在路面上撒盐可以有效地阻止结冰。
  
  四、开展家庭探索实验活动
  
  让学生在家庭中开展探究实验活动,有助学生独立思维的训练。化学学科的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集中在课堂中消化掉,课外学习活动便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家庭化学探索活动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就地取材,不要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比如,饮料瓶做容器、注射器做小量筒,等等。教师可布置学生做在家庭中易于做的探索性的实验,如,探究鸡蛋壳的主要组成等活动。
  2.注意安全性,不能进行那些对学生可能产生危险的探索活动。那些容易燃烧的、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用。
  3.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学生家长的支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的家长可能就是化学方面的专家,他们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
  
  五、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的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因为在探索活动中,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假设、制定解决方案、收集处理信息、交流总结结论,这些都是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必要过程。所以,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后,就能体验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重复于教材,又不严重脱离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密切联系生活,注重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比如,缺水是全球性的问题,水的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就此,我们可以开展“水与我们健康”的探索性活动。类似的探究活动还有“空气与健康”。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当地的水与空气的污染情况,认识到废水、废气排放所带来的危害,寻找清洁水源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重视活动的安全性
  安全是一切活动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化学课外活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起火、腐蚀、爆炸或有毒气体泄露等。因此,在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时候,凡是涉及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等活动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学生也是主体,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学生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设计化学课外活动时,我们要特别谨慎。
  2.力争使每个同学在活动中得到进步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化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或许有人认为,培养创新能力就是针对尖子学生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化学课外活动不同于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即使部分学生对开展课外活动的兴趣不浓,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努力使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并在化学活动中得到提高。
  3.重视活动的过程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在活动中,关心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学生活动所得到的结论或结果。我们要在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創造性能力,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激励性的评价
  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否创新,常常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好奇心、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要支持学生大胆地去求新、求异和创新;不断鼓励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新的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理论的不断深入人心,追求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每位政治老师关注的焦点。本文探讨了“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如何借助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如何穿插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等等,都将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平衡点 导入 案例 有效提问 评价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撑起整个地球。”可见,只要找到一
学地理容易,但要真正学好地理很难。要使学生学好地理,掌握有用知识,我们就必须向地理课堂要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地理的质量呢?根据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量,我们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入手。  视听能力,是指学生利用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相等的时间内,谁获取的信息量越多,谁的视听能力就愈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量主要信赖于视觉和听觉。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在人脑中进行加工、分析、处
复杂的神经网络是脑动态活动和认知功能的基础,尤其需要从整体网络角度加以分析。从单个神经元间到宏观脑区间形成的神经网络中均具有非随机的结构连接,而其形成条件、机制和生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中国俗语    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所贯穿的新课程理念就是关注“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只限于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不是要求受教育者什么都知道,而是要知道“如何”与“怎样”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那么,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呢
在飞速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带动下,光纤传感器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光纤传感器由于具有抗电磁干扰、精度高、体积小和耐腐蚀等突出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适用于
在现代工程实践中,伪随机序列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数字通信、密码学、自动控制等领域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伪随机序列发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产生高质量、高
围绕环渤海平原地区,针对该区中低产田所占比重比较大,后备耕地资源丰富这一问题,利用该区190个平原县的农业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6个不同类型区的粮食
實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就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那么,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好奇心强,遇事好问个为什么。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说过: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质疑,是创新意
诗是最有灵性的表达方式之一,从小培养学生的诗性,是最佳时期,诗性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对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笔者对培养儿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的职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具体表现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新的世纪中,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了,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承担任务的技校毕业生,而且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