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理念与我们党历史上的执政经验和大政方针若合一契。而且直面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能力的一大跃升。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新形势下我国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选择,因此当前对党执政能力的探讨也必须放在中国与世界互联互动的背景下来认识和谋划,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更高境界、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开放理念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执政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提升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依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切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高效务实态度。
“十三五”规划渐次实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基于“开放”理念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通过促进发展,夯实执政根基,同时抵御和化解各类风险,是对党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严峻考验。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开放”理念深刻揭示当今时代的脉搏与趋势,具有前瞻性。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键在党。所以,要推进各项事业向前迈进,必须要发挥党的核心引领作用,即以坚强、正确的政治领导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开放发展理念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宗旨与追求
开放理念的提出从另一个层面表明当前涉外事务、国际事务管理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力量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筑牢底线思维,增强开放发展定力。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秉持对国家、民族、人民高度负责的原则,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学会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在制定对外政策和进行外交活动时更多地从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实践。其一,对内要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因素,肩负起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的神圣使命,把风险祸患遏制在萌芽状态。对一些敏感问题要谨慎处理,及早预防,防止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其二,对外要防止和化解外部力量的干涉与颠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随着中国参与世界进程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必然会让原先的全球和地区霸主充满防范和警惕心理。虽然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外国一些团体和势力经常鼓吹各种形态的“中国威胁论”,甚至会采取卑劣行动干扰中国的崛起之路。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时刻提高警惕,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坚持底线思维,确保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开放理念”作为引领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深刻变革的科学理论,是在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的前提下提出的。在新时期下,中国与周边邻国、区域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社会、文化联系愈来愈紧密,同时,又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这样一个三期叠加阶段,改革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和繁杂。而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提升和完善党的执政能力。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要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执政理念,树立全局思维,善于在外交工作中洞察国际形势变化趋势,深刻认识大国关系的多变性、复杂性、敏感性,掌握主动权,科学制定外交方针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在对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正确认识评估基础上,对整个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发展方向有总体掌握的情况下,找到中国内部改革和外交活跃之间的契合点,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推动实现国内、国际的同步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中国共产党提升执政能力的世界视野与创新举措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如何从世界层面、决策层面、实践层面出发,使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担当起领导中国和平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是当下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用历史发展的视角,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步入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掌握话语权的机会越来越频繁。然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是简单的叙事,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充实丰富、有理有据的内容。当前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崛起还存有诸多疑虑与担忧,反映出外部世界对中国传统外交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思维仍然缺乏基本的了解,致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还十分微弱。为避免“中国故事”含糊不清,必须构建一个可以产生话语权,并且能够说明和解释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确立起一套能够解释自身价值观与行动逻辑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使中国在大国关系中脱离被动,与世界平等对话。首先,中国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值取向、精神意境,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0多年来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凝炼,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独立自主的发展经验,形成了灿烂夺目的中国魅力。
另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有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平台。中国共产党应着手推进搭建有利于同其他国家、政党展开交流对话并且推广、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来逐步有序地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相沟通,从而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 (下转至144)( 上接105) 巧妙运用“中国力量”,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不仅需要自身实力强大,还需要学会巧妙运用自己的力量。就外部世界来说,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中国未来角色的扮演抱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国际社会充斥着“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只突出“硬实力”的建设往往会使外界对中国的日益崛起更加充满疑虑。为避免在国际社会上制造出许多不真实的恐惧和猜测,引起外部世界的焦虑、对抗和敌对情绪,中国共产党要在对外事务中注重以“和实力”理念指导对外开放战略。“和实力”的表述区别于“软实力”,更加突出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即注重用和平与和谐的方式使用国家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国共产党要狠抓中国的“和实力”建设,在同国际社会交往中学会运用、善于运用“和实力”,通过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展现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力量,以真诚推动各国之间开展良性互动,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崛起的动因不是称霸,而是维护人类社会永久和平,实现不同国家的共同发展。
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治理进程。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新型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开放发展”不仅是为了中国内部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为了实现全球和平与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一,中国的自身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尤其进入新常态以后,对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必须以世界眼光来看待开放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服从于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其二,中国与外部世界进入到了深度互动时期,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其三,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必然要求。一是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的相互影响明显加深,中国对世界的能动性影响、世界对中国发挥作用的期待和需求在增加;二是中国与外部世界共同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日益增多,世界需要中国不仅要在理论上提出创新内容,并且在实践上展现出积极主动、多点突破的姿态。中国共产党应该思考中国的“开放发展”能为世界做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并在全球治理中做到“有所作为”,推动中国更好地汇入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并真正服务和服从于全球人类共同的生存与发展。
第一,要多关注周边国家的发展动态。当前,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还存在政局不稳定、安全问题频发,贫穷落后问题也十分突出。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形成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依托的国际体系。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进一步加深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建构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多层次的相互依托的共生关系,使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真正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在经济上,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和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上进一步采取更多战略性创举,并推动这些战略和举措的付诸实施,让沿线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实现共同繁荣。
第二,要主动参与全球性事务。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体系,成为利益相关者,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深入国际局势中。其一,要树立整体性、联系性、互动性的思维方式,紧密围绕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把握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在与国际社会交往过程中强调公平正义、共同发展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推动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健康稳定、良性互动关系;其二,采取更加自信的外交政策,承担与实力相适应的新兴大国的国际责任。以和平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适时调整自身的国际战略,在国际事务中树立一个全新的、理性的、注重合作参与的形象。通过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发声、掌握话语权,在全球问题、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三,维护网络安全,携手世界其他国家推动全球网络治理。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但在提供重大战略契机的同时也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了一些问题。中国作为网络大国,中国共产党应该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努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话语权,着力为全球网络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第三,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全球规则的制定、调整和完善。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应主动参与构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要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与国际交往活动,学习和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使中国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和影响国际规则的磋商、制定、修改和调整,掌握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对国际议题的主导权,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富有创造性的观念、规则、方案、思想,引领国际体系改造并促使国际规则更加公平合理、切合当今实际和各国共同利益。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关键词】开放理念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执政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提升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依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切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高效务实态度。
“十三五”规划渐次实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基于“开放”理念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通过促进发展,夯实执政根基,同时抵御和化解各类风险,是对党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严峻考验。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开放”理念深刻揭示当今时代的脉搏与趋势,具有前瞻性。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键在党。所以,要推进各项事业向前迈进,必须要发挥党的核心引领作用,即以坚强、正确的政治领导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开放发展理念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宗旨与追求
开放理念的提出从另一个层面表明当前涉外事务、国际事务管理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力量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筑牢底线思维,增强开放发展定力。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秉持对国家、民族、人民高度负责的原则,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学会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在制定对外政策和进行外交活动时更多地从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实践。其一,对内要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因素,肩负起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的神圣使命,把风险祸患遏制在萌芽状态。对一些敏感问题要谨慎处理,及早预防,防止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其二,对外要防止和化解外部力量的干涉与颠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随着中国参与世界进程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必然会让原先的全球和地区霸主充满防范和警惕心理。虽然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外国一些团体和势力经常鼓吹各种形态的“中国威胁论”,甚至会采取卑劣行动干扰中国的崛起之路。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时刻提高警惕,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坚持底线思维,确保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开放理念”作为引领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深刻变革的科学理论,是在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的前提下提出的。在新时期下,中国与周边邻国、区域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社会、文化联系愈来愈紧密,同时,又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这样一个三期叠加阶段,改革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和繁杂。而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提升和完善党的执政能力。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要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执政理念,树立全局思维,善于在外交工作中洞察国际形势变化趋势,深刻认识大国关系的多变性、复杂性、敏感性,掌握主动权,科学制定外交方针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在对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正确认识评估基础上,对整个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发展方向有总体掌握的情况下,找到中国内部改革和外交活跃之间的契合点,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推动实现国内、国际的同步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中国共产党提升执政能力的世界视野与创新举措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如何从世界层面、决策层面、实践层面出发,使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担当起领导中国和平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是当下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用历史发展的视角,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步入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掌握话语权的机会越来越频繁。然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是简单的叙事,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充实丰富、有理有据的内容。当前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崛起还存有诸多疑虑与担忧,反映出外部世界对中国传统外交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思维仍然缺乏基本的了解,致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还十分微弱。为避免“中国故事”含糊不清,必须构建一个可以产生话语权,并且能够说明和解释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确立起一套能够解释自身价值观与行动逻辑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使中国在大国关系中脱离被动,与世界平等对话。首先,中国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值取向、精神意境,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0多年来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凝炼,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独立自主的发展经验,形成了灿烂夺目的中国魅力。
另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有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平台。中国共产党应着手推进搭建有利于同其他国家、政党展开交流对话并且推广、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来逐步有序地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相沟通,从而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 (下转至144)( 上接105) 巧妙运用“中国力量”,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不仅需要自身实力强大,还需要学会巧妙运用自己的力量。就外部世界来说,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中国未来角色的扮演抱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国际社会充斥着“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只突出“硬实力”的建设往往会使外界对中国的日益崛起更加充满疑虑。为避免在国际社会上制造出许多不真实的恐惧和猜测,引起外部世界的焦虑、对抗和敌对情绪,中国共产党要在对外事务中注重以“和实力”理念指导对外开放战略。“和实力”的表述区别于“软实力”,更加突出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即注重用和平与和谐的方式使用国家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国共产党要狠抓中国的“和实力”建设,在同国际社会交往中学会运用、善于运用“和实力”,通过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展现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力量,以真诚推动各国之间开展良性互动,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崛起的动因不是称霸,而是维护人类社会永久和平,实现不同国家的共同发展。
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治理进程。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新型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开放发展”不仅是为了中国内部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为了实现全球和平与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一,中国的自身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尤其进入新常态以后,对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必须以世界眼光来看待开放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服从于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其二,中国与外部世界进入到了深度互动时期,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其三,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必然要求。一是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的相互影响明显加深,中国对世界的能动性影响、世界对中国发挥作用的期待和需求在增加;二是中国与外部世界共同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日益增多,世界需要中国不仅要在理论上提出创新内容,并且在实践上展现出积极主动、多点突破的姿态。中国共产党应该思考中国的“开放发展”能为世界做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并在全球治理中做到“有所作为”,推动中国更好地汇入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并真正服务和服从于全球人类共同的生存与发展。
第一,要多关注周边国家的发展动态。当前,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还存在政局不稳定、安全问题频发,贫穷落后问题也十分突出。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形成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依托的国际体系。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进一步加深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建构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多层次的相互依托的共生关系,使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真正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在经济上,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和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上进一步采取更多战略性创举,并推动这些战略和举措的付诸实施,让沿线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实现共同繁荣。
第二,要主动参与全球性事务。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体系,成为利益相关者,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深入国际局势中。其一,要树立整体性、联系性、互动性的思维方式,紧密围绕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把握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在与国际社会交往过程中强调公平正义、共同发展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推动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健康稳定、良性互动关系;其二,采取更加自信的外交政策,承担与实力相适应的新兴大国的国际责任。以和平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适时调整自身的国际战略,在国际事务中树立一个全新的、理性的、注重合作参与的形象。通过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发声、掌握话语权,在全球问题、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三,维护网络安全,携手世界其他国家推动全球网络治理。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但在提供重大战略契机的同时也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了一些问题。中国作为网络大国,中国共产党应该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努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话语权,着力为全球网络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第三,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全球规则的制定、调整和完善。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应主动参与构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要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与国际交往活动,学习和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使中国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和影响国际规则的磋商、制定、修改和调整,掌握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对国际议题的主导权,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富有创造性的观念、规则、方案、思想,引领国际体系改造并促使国际规则更加公平合理、切合当今实际和各国共同利益。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