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MRI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均进行3.0T MR颅脑常规序列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magnetically sensitive weighted imaging,SWI),观察检查结果。结果:SWI对蛛网膜下腔、脑实质的出血病检出效能显著高于常规MRI,对硬膜下水肿病灶检出效能显著低于常规序列(P<0.05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予以CT与磁共振诊断,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金标准,比较CT、磁共振ARCO分级(股骨头坏死分级标准)总诊断率、股骨头坏死症状检出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磁共振ARCO分级总诊断率(96.00%)高于CT检查(80.00%);磁共振线样征、水肿检出率(15.63%、13.54%)高于CT检查(3.75%、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分析脂肪组织和脂肪肝中多模态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名疑似脂肪性肝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多模态MRI组和常规MRI组,每组各30例。常规MRI组采用常规MRI扫描技术进行扫描,多模态MRI组采用MRI改良双回波成像的多模态MRI扫描。以两组患者的肝脏组织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多模态MRI组患者中30例患者全部经肝脏活检确诊为脂肪性肝脏病变患者,经多模态MRI全部得以检出,检出率为100.00%;常规MRI组患者
目的:探究CT诊断肝脏囊性病变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病理检查等方法,对比患者CT诊断正确率,综合分析CT诊断肝脏囊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分析所有患者的CT影像,60例肝脏囊性病变患者的CT检出率为100.00%。与经手术或针刺病理检查等方法的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如下:发育性囊性病变CT诊断准确率80.00%;肿瘤囊变CT诊断准确率92.86%;对于炎症性囊性病变,CT诊断准确率为85.37%。根据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肠脂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多层螺旋CT的表现,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围的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0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病灶位于乙状结肠旁11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9例。病灶中央多层螺旋CT扫描呈现病灶为卵圆形状脂肪密度,边缘呈环状高密度,犹如“戒指”,直径0.9~5.6 cm,平均直径是(2.14±0.88)cm。结论:多层螺旋CT在
目的:观察能谱纯化(管电压Sn150 kV)技术扫描在全腹部CT平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3月本科室60例受检者进行双源CT(Siemens Force)全腹部平扫,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分别选用管电压Sn150 kV的能谱纯化技术和120 kV扫描。完成CT扫描后,分别记录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超声造影及二维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共计36例)和无转移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共计24例)。比较两组患者二维超声体征以及超声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转移组36例患者质地不均匀23例,微钙化20例,结节≥1 cm有15例,结节与被膜接触有15例;而无转移组24例患者中质地不均匀仅有4例,微钙化2例,结节≥1 cm有9例,结节与被膜接触
目的: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软组织肿瘤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行常规MRI纹理分析技术诊断,观察并比较良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纹理参数等。结果:经病理组织学检验诊断,本组8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分别有37例和43例,设为良性组与恶性组。恶性组肿瘤直径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基于T1WI和FS-PDWI测量得到的对比度、差方差、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245例,对患者行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将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观察诊断精准性。结果:245例患者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结果显示,宫外孕与泌尿系统结石及胆管结石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其他血管病变与急性炎症及肠梗阻等疾病诊断符合率也均大于95.00%。肝脓肿患者平扫显示病灶单发或多发,密度较低不均匀,边界模糊清晰度较差,增强扫描后环形强化。宫外孕显示附件区低密度囊性,增强扫描后中
目的:通过分析低浓度、流速下CT智能跟踪触发扫描行胸腹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受检者心率与到达阈值的时间关系,研究不同心率下启动实时监测的时间范围。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我院87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且行胸腹部CTA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技术行胸腹主动脉成像,注射速率固定为3.5 mL/s,感兴趣区触发阈值为100 HU,
目的:探究Myrian影像后处理系统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并且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 T进行扫描,将获得的影像数据传至Myrian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及特征量化,分析诊断的价值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Myrian影像后处理系统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高于64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yrian影像后处理系统和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