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写景手法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haiku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指津】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在写景方面是很有讲究的,作者常常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地描绘奇特瑰丽的画面,有时还为后面的議论埋下伏笔。所以阅读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如其人,不同的作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作者1054年由舒州通判辞职回家探亲,归途中顺道游览褒禅山,于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的。作者寄寓于文中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思想感情,不过是借游山而抒发早就具有的思想罢了,这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变法图强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文章所表现的大气磅礴、锐意进取和深思慎取的品格,正体现了一个政治家、改革家的胸襟和气魄。
  二、抓住时代特征,读出作品的共性规律。虽然都是山水游记散文,但因朝代不同,文章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唐代的游记偏重于从对大自然的描摹中表现某种心绪或情趣,而宋代的游记则偏重于从对大自然的描摹中表现某种精神和理趣。由于宋代文人好发议论,文章多以理见长,作为一种时代风尚影响到文学,宋代的游记常常是在详细记述游程、描绘景物之后,发一通议论以阐发一个深邃的道理。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这样,文章大部分记述游程、调查的情况,最后归结出“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凭空臆断其有无的道理。
  三、要善于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找到共同点。古代文人在写山水游记散文时,往往会抓住关键点,然后围绕关键点选择材料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喜好之感,如袁宏道《虎丘记》就围绕“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来写景。明代徐霞客《游黄山后记》在写景时始终抓住一个“奇”字,奇路、奇峰、奇景、奇松,人行云霧,天也奇,地也奇,一幅千岩万壑、松涛云海的壮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而“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通过作者的议论,可看出他好学不倦,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学习作者在描绘景物时运用的修辞手法。为了将景物描绘得清楚明白,作者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透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窥探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较好地理解文意。例如《石钟山记》中的“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这是用比喻绘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这是用比喻拟声,在“莫夜”之时,见此情状,闻其声响,令人毛骨悚然,气氛阴森可怖,正因如此才有后文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呼应,才有“笑李渤之陋”结语,体现了作者敢于探索真知的求实思想。
其他文献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詩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犯了華盖
期刊
朱自清一生勤勉,记日记为日常功课。他的两卷日记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其中之一在于:它是观察某类民国文人经济状况的一个绝好样本。简而言之,朱自清日记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贫困史。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有触目惊心的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据而归,甚矣”;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朱自清1920年大学毕业,赴江浙任教,先后輾转杭、扬、沪
期刊
“九月,十贝勒意图谋反,必诛之!”  尽管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多遍,但当我换上霓裳登上舞台,看见正大口喝酒的他时,心中竟有些莫名的惊诧——他和十月的面孔竟如此相似!一袭黑衣,与银白的发丝形成鲜明对比,还有轻扬的嘴角——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十月。  我和十月都是师父收养的,我们也自幼跟随师傅习武。那日,我们抛开一日练功的疲累,沐浴在静谧的月辉下,十月扭过头对我说:“习武之人,定当驰骋沙场,为国效力!”
期刊
《汪曾祺散文精选》给我的暑假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它以平淡、质朴的笔触,展现了生活之美,让我加深了对散文的认识,引导我去探寻生活中的美好与真诚……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能发现一株草的生长吗?你能发现一朵花的绽放吗?你能发现平常的吃穿住行中的奥秘吗?我做不到,于是就更惊异于作者的观察力。他感受到那些草“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他观察到“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他走遍大江南北,
期刊
白雪皑皑,偶有几处嫣红,凑近一看,原来是几树红梅竞相开放。倒也不足为奇,梅就应长在严冬,红和白的搭配,相得益彰。  互联网的时代,多少人因为网络一夜爆红,90后、00后争相出动,甚至本应心性淡泊的作家们都频繁地出现在镜头中,不再为写作而写作。但在纷扰的时光中仍有人一直坚持自己,如梅在寂静的荒原里凌寒盛放。  梅,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大雪将它的枝桠压断,它反倒越长越挺拔。它骨子里的韧劲让它有勇气面对
期刊
精段1:  我記得《荒岛余生》中的查克,苦苦等待,在时机终于到来之际,依然没能逃出荒岛,原因就在于信念不够坚定;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在经历重重困难后仍然没有放弃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回荡,于是,他终于摆脱了一切束缚,重获自由!  品味:作为旁观者的“我”将似乎毫不相关的材料通过冷静的“转述”巧妙地链接起来,同时也烙上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印记。  精段2:  春花,总是因为冬的磨砺,才释放出沁
期刊
【佳作展示】  远方轻纱似的薄云,柔柔地萦绕在我的心間。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到外省打工了,每次到过年才能团聚。家里还没有电话,实在需要联系时就去隔壁叔叔家借。可每当我以一份忐忑的心情拨下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时,却怯怯地说不上几句话就匆忙挂掉了,一次次话到嘴边又莫名其妙地咽下。  夜深人静时,母亲那张温婉可亲的脸庞像从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那般温暖,却又好像一直都在薄薄的雨幕里,若即若离。  后
期刊
历史系有个艺术家,叫周迪。  他是武汉人,他说他亲眼看见过毛主席怎样畅游长江,累了,就到橘子洲头吃武昌鱼。说得活灵活现。他上大学时才17岁,毛主席畅游长江时,他还没有出生呢。  他很幽默,有很多朋友。朋友都叫他艺术家,不叫他周迪,牛仔裤牛仔衣半年不洗。他们的辅导员爱好文学,喜欢看点艺术家传记,因此对他很宽容,当着人也叫他“脏娃娃”,他得意无比。他曾有过一个女朋友,比他大一岁,是老乡,湖北黄石的。他
期刊
当代作家莫怀戚散文《散步》,写的是全家三辈四口人(母亲、“我”、妻子、儿子)有一次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这样一件小事,卻表现了一个温馨而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小中见大”。所谓“小中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重大的或深刻的
期刊
【技法梳理】  想象的作文,虚构性的作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一类是科学幻想化。写作此类文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虛构”不虚,虚实结合。名篇佳作中,虚写手法相当普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实为实,未来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当然,此“虚构”并非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