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城区中的“重甲骑兵”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坦克和步兵战车为骨干力量的重型装甲部队素来以擅长野战著称,但其作战能力在城市巷战中却受到极大制约。历史上不乏重装甲部队贸然进八城区作战而遭受惨重损失的事例。然而,美军重装甲部队在情况特殊的伊拉克城区作战中却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军控制伊拉克局势的重要力量。
  
  关于重装甲车辆与轻装甲车辆城区作战中优劣之比较
  
  目前,新军事变革热潮在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美军更是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其改革力度之大和涉及面之广是绝无仅有的。美军在改革中出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急需提高其陆军部队的战略机动性。美国陆军已完全机械化,装备重型装甲战斗车辆的重型师是骨干力量。重型师的弱点恰恰是战略机动性不足,因此美军中有人主张将重型师改编为装备“斯特赖克”装甲车的“斯特赖克”旅。“斯特赖克”装甲车比M1A1/A2主战坦克和M2系列步兵战车要轻得多,在战略机动性方面显然要更优越。“斯特赖克”装甲车以及美军大量装备的“悍马”吉普车的战术机动性也很出色,这使之成为战场上的多面手,是美军执行勤务任务和日常巡逻的主力。就在“斯特赖克”装甲车大有取代重型装甲车辆之势的时候,伊拉克战争和之后持续不断的武装袭击使事情又发生了变化。以坦克和步兵战车为主力的美军重装甲部队成了维持当地秩序的骨干力量,轻型装甲部队(包括“斯特赖克”旅)则损失惨重。
  美军所面对的伊拉克反美武装主要装备是步枪、机枪和火箭筒,还有一些迫击炮和自制炸弹。这些武器装备对于美军M1A1/A2主战坦克而言显然威力不足。步、机枪除了能杀伤暴露在车体外的坦克乘员外,对坦克本身毫无效力。火箭筒只能在击中坦克的薄弱部位后,才能对坦克造成大的损伤。自制炸弹除非做得非常大,否则也不能对坦克造成致命威胁,此外美军装备的重达30吨的M2A3步兵战车也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但反美武装的这些武器对付轻型装甲目标时则有很大效力。不管是装甲增强型的M1114型“悍马”还是“斯特赖克”装甲车,在破甲厚度260毫米以上的RPG-7火箭筒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简直是“薄皮大馅”的绝好目标。
  


  美军有报告称,“斯特赖克”装甲车抵挡不了RPG火箭筒的攻击,其底盘也无法抵挡简易爆炸装置的袭击,多次发生弹片击穿装甲后杀伤乘员的事例。“斯特赖克”装甲车为提高生存能力不得不加装格栅装甲和反应装甲。虽然这样提高了对抗火箭弹的能力,但列于路边炸弹的防护能力没有多大提高。
  美军以提高态势感知能力弥补装甲防护不足的设想在伊拉克也无法实现。伊拉克反美武装亦兵亦民,在他们没有拿出武器射击时根本无法分清。在这种情况下,态势感知优势只是一种空想。此外,伊拉克反美武装的作战方式基本是打一枪就跑的城市游击战,这与有组织的正规武装力量之间进行的巷战有很大不同。伊拉克反美武装总是分成小组,先踩好点,然后等美军到来后进行攻击,给美军造成一些伤亡后迅速撤离(缺乏统一组织的伊拉克反美武装的战斗力实际上远远赶不上车臣非法武装)。这样的作战方式无疑列于重装甲车辆有利。火箭弹对于重型装甲车辆很难一击必杀。为了避免遭到反击,反美武装一般在攻击无效时会立即撤退。而轻型装甲车辆挨上一发火箭弹就很可能丧失战斗力,反美武装就可以继续进行攻击以增大美军伤亡。
  当今,城区中的军事行动是复杂多样的,日常的战备执勤和作战巡逻也应看作是一种作战行动。装甲坚固、火力强大的重型装甲车辆一旦出现在街头或巡逻队中,其巨大的威慑力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存在甚至会迫使对手放弃某些袭击行动。而装甲薄弱的轻型装甲车辆组成的巡逻队,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反美武装的袭击。
  在城区作战中,要求装甲车辆具有摧毁建筑物的能力和完善的火力系统。轻型装甲车辆由于重量限制,武器种类单一且威力不足。轻型装甲车辆一般只装备大口径机枪、榴弹发射器和小口径机关炮。这些武器虽然仰角较大,可以攻击楼顶或高层建筑物内的敌人,但威力较小,摧毁坚固建筑物很困难。M1A1/A2主战坦克的120毫米主炮发射的高爆榴弹对建筑物具有极高的摧毁效力,炮塔顶部的1挺1217毫米机枪和1挺7.62毫米机枪可以有效地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射击。M1A1/A2主战坦克的3种武器可同时控制3个方向,形成一个火力网掩护自身前方和两侧。M2系列步兵战车虽然没有大口径主炮,但其携带的“陶”式导弹也可以用来摧毁坚固建筑物。加上其装备的25毫米机关炮,M2步兵战车在城区作战中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因此从火力方面来看,以坦克和步兵战车为代表的重型装甲车辆在城区作战中也要优于轻型装甲车辆。
  


  最后,士兵所乘坐的战斗车辆装甲坚固与否,极大地影响着士兵的心理。坐在M1A1/A2主战坦克或M2系列步兵战车里作战的士兵,肯定要比坐在“斯特赖克”装甲车或“悍马”吉普车里的士兵感到安全得多。有资料显示,在伊拉克被火箭筒击毁的M1A1/A2主战坦克的车组成员绝大多数有机会从车内逃生。轻型装甲车辆内的乘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往往在装甲被击穿时就会遭到杀伤。造成轻型装甲车辆内的士兵精神高度紧张,时刻担心哪里会射出一发火箭弹索去小命,作战效率会受到影响而降低。总而言之,作战部队的士兵肯定希望执行任务时得到的是重型装甲车辆而非轻型装甲车辆。
  美军第3机步师在“伊拉克自由”行动战后总结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次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源于敌人面对我装甲战车一筹莫展。……归根结底,要打赢任何一场战争,最终都需要在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炮兵支援提供的最小安全距离内与敌交战。我师利用装甲战斗系统提供的防护能力,多次在城市地区接近并摧毁伊军重型装甲部队,自己则安然无恙。”这里的装甲战斗系统即是指以M1A1/A2主战坦克或M2系列步兵战车为代表的重型装甲车辆。这是美国军方自己对重型装甲车辆在城区作战中作用的肯定。当然,如果列手是一支装备精良、组织严密、作战顽强的正规武装力量,那么重型装甲车辆在城区中作战一定会困难得多。
  
  美军重型装甲车辆在城区作战中的运用
  
  重型装甲车辆尽管具有坚强的装甲防护力和强大的火力,但是城区作战中视野不良,观察困难;街道狭窄,不利于展开;各分队之间协同困难;道路两侧建筑物有利于敌方隐蔽等特点也使重型装甲车辆面临严峻考验。如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车辆,则非但不能发挥其威力,还可能重蹈历史上装甲部队城区作战的覆辙而遭受巨大损失。美军第3机步师在战后总结报告中这样说道:“在伊拉克实施的作战行动证明,机步师在城市地区完全可以行之有效地遂行多种战术任务,这是现有的机械化步兵作战条令始料不及的。”既然作战 条令没有相关规定,因此需要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运用重型装甲部队。美军在伊拉克作战期间,根据城区不同地形特点,列重型装甲车辆和其他作战力量进行了不同的编组,使得重型装甲车辆的作战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一种编组方式采取两路装甲纵队整体推进,M1A1/A2主战坦克和M2系列步兵战车间隔交叉编组协同作战,即第一排为M1A1/A2主战坦克,第二排为M2系列步兵战车,依次类推的编组方法。这种编组方法适用于城市中比较开阔的地区,用于迅速夺取并控制城区重要的进出通道和交通线。采用这种方式时,各车统一分配观察范围,主要火力指向纵队两侧及建筑物楼顶,以形成覆盖360°的观察网和火力网。坦克和步兵战车的火炮负责对付位于建筑物一层和地下的火力点,高射机枪负责压制楼顶火力点,步兵战车内的步兵负责清剿建筑物内或地下通道内之敌。这样就可以有效保护暴露的侧面,阻止敌人从多层面或多方向的同时攻击。
  第二种编组方式为小型合成编组,主要适用于狭窄的街道。具体编组方法是1辆M1A1/A2主战坦克与1辆M2系列步兵战车基本平行作战,坦克位置稍靠前并吸引埋伏的敌方火力,1辆M1114型“悍马”跟在坦克和步兵战车后方。坦克主火力指向自身暴露的侧翼和前方,高射机枪控制楼顶。步兵战车火力指向自身暴露的侧翼和前方,并负责消灭坦克射击盲区内的目标。“悍马”的机枪火力负责保护坦克和步兵战车的后部安全。如果情况允许,徒步步兵在坦克两侧掩护其安全。遇到更狭窄的街道时,坦克可机动到侧面,由车身较短便于机动、车载火力可实施近距离攻击的步兵战车“打头阵”。
  第三种编组方式是以坦克为主,采取多路攻击,平行推进。这种方式适用于人口众多、房屋密集的商业区、居民区等地形。具体编组方法是坦克成2排或2排以上分路推进,M1114型“悍马”紧随其后。第1排坦克火力指向前方和不受保护的侧面,第2排坦克火力指向前排坦克的两侧。坦克根据位置不同,有重点地搜索、打击侧后方或楼顶的目标。多路平行推进可以迅速控制多个交叉路口并将其封锁,以孤立并打击目标。“悍马”则负责保护坦克后部安全,车载步兵可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实施攻击或防御。
  美军通过这些灵活的编组方式,使得不适于城区作战的重型装甲部队在伊拉克城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伊拉克反美武装虽然不断消耗着美军的有生力量,但却无法围歼成建制的美军重型装甲分队。
  
  美军重装甲部队城区作战行动对世界坦克发展的影响
  
  在21世纪初的战略格局下,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陆上机械化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论是伊拉克战争及之后的反美武装与美军的战斗还是黎以冲突,坦克都担当了本不擅长的城区作战任务。想当年俄军坦克部队进入格罗兹尼遭受惨重损失之时,整个西方幸灾乐祸并大加嘲讽,直到自己的军队遇到同样的问题也遭到损失后才开始关注自己坦克的改进问题。可以说是美军装甲部队在伊拉克的城区作战行动,引发了全世界对坦克在城区进行巷战的关注。一时间各种坦克的巷战改进型纷纷出现。德国推出了“豹2”的巷战型——“城市豹”。法国也推出了“勒克莱尔-城市行动”坦克,它是“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巷战改进型。深陷伊拉克城区作战泥潭的美国人自然也不会落后。2006年8月,M1A2TUSK城市作战型坦克问世。M1A2TUSK坦克顶置遥控式武器站。该武器站包括12.7毫米机枪、彩色摄像机、激光测距机和稳定系统。乘员可在车内遥控射击,不必冒险开舱操作机枪了。炮塔顶部的7.62毫米机枪增装了防盾。120毫米火炮弹药中增加了高爆榴弹的数量。车体两侧加装反应装甲,车体后部安装了格栅装甲,腹部也增加了防地雷装甲。
  这些巷战改进型坦克的出现,说明人们对重装甲部队进入城区作战的必要性及其有效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许真有一天,重装甲部队这支“野战之王”真的会变成“巷战之王”的!
其他文献
从明治维新时代开始,日本就立志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以其出色的速度和机动性,曾一时间横扫太平洋无敌手,打得美英等强国一筹莫展。战后日本重建,复兴航空工业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航空工业成为强大的现代日本工业体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缺门,但这不等于日本就此放弃了努力。    纯国产梦想    战后日本航空工业由组装和引进制造F—86开始,日
期刊
德国海军在中期发展计划中,将新一代轻型护卫舰和防空护卫舰一起列为了重点发展对象。1995年9月,德国国防部正式批准了K-130轻型护卫舰项目。按照当时德国海军要求,K-130排水量在1400吨左右,航程2000~3000海里,最高航速可达25~30节,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和低速航行能力,自持力7~10天。  德国海军在中期发展计划中,将新代轻型护卫舰和防空护卫舰起列为了重点发展对象。1995年9月,
期刊
很难想象,在勃郎宁设计思想基础上开发而成的苏联托卡列夫TT-30/33军用手枪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序曲·TT-30    1930年时,苏联已经为前线部队装备了重量较轻、长度较短的M1891/30莫辛·纳甘(Mosin-Nagan)步枪,并正在准备开发新型半自动步枪。就在此时,苏联决定开发一种半自动军用手枪,因为当时苏联红军指挥员使用的纳甘转轮手枪已经太过老旧,难以满足战争的需要。19
期刊
提起以色列预警机,恐怕大多数读者朋友都不陌生。几年前因为美国的无端阻挠,原本我国订购的伊尔-76“费尔康”预警机(以伊尔-76运输机为平台安装“费尔康”雷达系统)被转手卖给了印度,印度空军目前正加紧进行接收该型机的准备。实际上以色列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便拥有了美制E-2C“鹰眼”预警机,90年代初以波音707飞机为平台为智利空军开发了“神鹰”预警机,然而以色列从心里瞧不起原本作为舰载预警机的E
期刊
2007年5月25日,美国防部公布了2007年《中国军事实力报告》分(下称《报告》)。报告继续沿袭2006年《四年一度防务评审》的结论,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最大的潜在对手”,对中国的总体战略和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趋势、进展,以及台海安全等内容作了全面评估。《报告》是美国防部长盖茨上任后公布的首份同类文件,保留了2006年版的大部分内容和观点,虽然在措词上有所缓和,感觉比较“客观”,
期刊
王维忠,山东人,1980年12月入伍,先后任班长、放映员、电影组长、新闻干事、政治指导员、作训参谋、空军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等职,空军上校军衔。  从1985年在《解放军画报》发表第一幅摄影作品开始,王维忠逐渐痴迷于摄影,并在空军飞行、地勤、高炮、导弹、雷达等各个领域充分发挥摄影记者的作用。从高山、海岛到戈壁、大漠,从冰封大地的北国到山花盛开的南疆,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和善的笑容和醇厚的男中音语
期刊
1147年,莫斯科还是一个藐小的边界小镇,但那年的莫斯科迎来了一个改变其命运的大人物——被誉为“长臂”的基辅大公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多尔戈鲁基(约1099年~1157年5月15日)!当时的尤里在争夺基辅王位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热情的尤里邀请了盟友斯维亚托斯拉夫·奥利戈维奇去了一个叫莫斯科的边界小镇庆祝自己的胜利。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莫斯科这个名字。在随后的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基加固了莫斯科的
期刊
在美国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片尾那组镜头让观众记忆深刻,男主人公颓然坐在瓦砾旁,面对向自己驶来的德军坦克,用一支手枪向其射击,手枪自然伤不了坦克的皮毛,那辆坦克最终被盟军飞机炸毁,但许多人却对那支外表健硕的手枪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果留心,你会在各种战争片中发现,它们频频出现在美国军官手中或被他们佩戴在胯部和腰间,这种被美国大兵们亲昵地称为“点四五自动手枪”的武器,恐怕是本世纪最为著名的美国军用手
期刊
20种兵器打造5大榜单    2007年,备受各方一目的伊朗核问题并未演化成如悲观者所预计的另一场海湾地区的战争。尽管美国不断暗示其军事准备正在升级,不过到目前为止一切还好。这个焦点之外。世界武器装鲁的整体情况延续着往年的一些特点,局部地区的冲突增加着冲突双方的损失,一些成名已久的武器快要说“再见”,而另有一些雄心勃勃的计期在这一年里变为现实。    本刊延续年终报道的传统。在此为您打造2007年
期刊
自2007年11月以来,土耳其以10万大军屯于安纳托利亚山区,随时准备杀进伊拉克北部。欲将与之作对多年的库尔德工人党斩尽杀绝。在这次“空地一体”扫荡行动中,土耳其装甲兵没有将心爱的“上驷”——刚从德国买来的“豹2A4”坦克拿到前线,而是以“中驷”——土耳其与以色列联合生产的M60T坦克冲锋陷阵。棱角分明的装甲块与修长的主炮让M60T坦克在前线显得异常“另类”,不少战地记者将它们称为“时尚的突厥巴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