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棚户区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然而在改造中依然存在各种利益问题。主要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改造中的利益目标,以及由此产生的博弈关系,为解决当前改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棚户区改造;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引言
   城市棚户区①是我国历史发展和快速城市化的遗留问题,我国政府积极推行和支持棚户区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随着中央政府的大力推进和政策支持,棚户区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8—2012年,全国改造各类棚户区1 260万户,占同期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的40%,基本建成750万套②,有效改善了群众的住房条件。然而在改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拆迁征地问题(高波等,2013;陈碧红,2008)、改造资金问题(楚德江,2011)、棚户区贫困问题(丁四保等,2008)、居民安置问题(熊耀平,2002)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与改造中的利益分配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着重对改造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也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一些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博弈主体
   博弈主体,也就是博弈的参与人,是博弈中能独立决策、行动和承担决策结果的个人或组织。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最直接相关的利益主体是地方政府、棚户区居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1.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中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政策文件指示,制定具体棚户区改造政策,圈定棚户区改造范围。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一些宏观调控手段来影响其他博弈主体的行动策略选择。
   2.棚户区居民。是棚户区居民的集合体,是棚改的对象,也是棚改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棚户区居民的利益问题解决不好,很容易产生钉子户问题,增加政府的改造成本。
   3.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棚户区改造的社会参与者,拥有开发资金和开发运营能力。
   三个博弈主体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中的策略选择上,存在行动和利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博弈问题,属于动态博弈。
   (二)博弈信息结构的假设
   本研究假设地方政府、棚户区居民和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支付一定成本获取其他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情况。本研究假设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用 Si 表示第 i 个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其中i=g,p,d。Si ={Si}表示第 i 个博弈主体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集合。根据以上假设和分析,可以得到棚户区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动态博弈的扩展型表示(见下页图1)。
   (三)博弈主体的收益分析
   利益主体的收益是其在博弈中进行判断和决策的依据。如果用Ui表示第i个博弈主体的收益函数,则地方政府、棚户区居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益分别可以表示为Ug,Up,Ud。
   1.地方政府收益情况。地方政府主要有政府实施和政府规制两种策略,其收益函数为:
   (1)Sg = 政府主导,承担全部改造费用(政府实施)。
   Ug=σ(E)-ω-I1
   ■是居民因改造获得的拆迁补偿,I1是政府承担的改造工程建造费用,σ(E)是政府从改造中的获益,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出让收益,因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等带来的收益。
   (2)Sg = 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开发商(政府规制)。
   Ug=σ(E)-I2
   I2为政府因优惠政策而减少的税费收入。
   2.棚户区居民的收益情况。居民的收益主要包括居住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改造后房屋价值的增加等。在博弈模型中,居民有合作与不合作两种策略。
   (1)SP= 合作
   UP=ω+ε-δ
   ε为改造后环境的改善、房屋价值的增加等收益,δ为改造前居民的出租房租金收入。
   (2)SP= 不合作
   UP=δ
   δ为改造前居民的出租房租金。
   3.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益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益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售价扣除其开发成本后的利润。房地产企业同样有参与和不参与两种策略选择。
   (1)Sd= 参与
   Ud=θ+I2-ω
   θ为房地产企业棚户区改造的纯利润。
   (2)Sd= 不参与
   Ud=0
   二、博弈均衡分析
   该博弈模型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地方政府首先做出决策,居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收益情况进行策略选择。博弈中的利益主体是相机行事,即“等待”博弈到达自己的信息集后再决定如何行动,即“如果……发生,我将选择……”。因此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动态博弈。
   (一)第一种情况:地方政府实施改造
   1.从最后阶段行动的参与人决策开始考虑。当政府选择“政府实施”策略时,最后行动的是棚户区居民,如果居民选择“合作”策略,则居民能获得改造带来的居住条件改善、房屋增值等收益。如果选择“不合作”策略,则因为政府强制拆迁付出成本。所以,对居民来说,必然选择“合作”策略。
   2.考虑次后阶段行动的人的决策。当政府选择“政府实施”策略时,次后阶段行动人就是第一阶段行动人,即地方政府。如果居民选择“合作”策略,则地方政府可以获得因城市面貌、投资环境改善等带来的城市经济发展;如果居民选择“不合作”策略,则地方政府因强制拆迁等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还有可能引发暴力冲突等事件,损害政府形象。    3.找出均衡路径。在政府选择“政府实施”策略时的均衡路径是:地方政府投资、棚户区居民合作的改造模式。
   (二)第二种情况: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1.从最后阶段行动的参与人决策开始考虑。当地方政府选择“政府规制”策略时,最后行动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首先考虑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决策。在考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决策时,假定棚户区居民已经选择了“合作”或“不合作”策略。如果居民已经选择了“合作”策略,则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参与”策略时,可以获得土地、税费方面的优惠,获得更多开发利润;而选择“不参与”策略,则获益为0。但是由于棚户区改造利润可能低于其他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社会平均利润,也就是说棚改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可以选择“参与”或“不参与”策略。
   2.考虑次后阶段行动的人的决策。当地方政府选择“政府规制”策略时,次后行动的是棚户区居民。对于居民来说,不管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参与,选择“合作”策略都能获得改造带来的居住条件改善、房屋增值等收益,若选择“不合作”策略,则收益会因为政府的强拆而受到影响。所以,对于棚户区居民来说,必然选择“合作”策略。
   3.找出均衡路径。在政府选择“政府规制”策略时的均衡路径是:其一,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棚户区居民合作,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改造模式;其二,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棚户区居民合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参与的棚户区居民自筹资金的自我改造模式。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各利益主体都属于“理性经济人”的情况下,均衡策略组合为S1(政府实施,合作),S2(政府规制,合作,参与),S3(政府规制,合作,不参与)。第一种是政府投资改造模式,第二种是政府主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的改造模式,第三种是棚户区居民自主改造模式。
   棚户区表面上是一种空间形态,而本质上却是土地问题(华生,2014),是利益冲突的焦点。棚户区改造实质上是相关利益主体在权益模糊体制下对既得权益和潜在权益的争取(沈磊,2004)。城市棚户区改造是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会对城市棚户区改造模式造成直接的影响,进而对改造的效果带来影响。因此,在改造中要注重构建棚户区居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平衡机制,这是保证棚户区改造顺利进行、实现其政策初衷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蓝枫,高波,刘洪玉,秦耀辰.棚户区改造的难点和基本政策[J].城乡建设,2013,(7):22-26.
  [2]  陈碧红.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以长沙市开福区棚户区改造为例[J].中外建筑,2008,(8):123-124.
  [3]  楚德江.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困境与出路——以徐州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为例[J].理论导刊,2011,(3):43-46.
  [4]  郑文升,丁四保,王晓芳,李铁滨.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反贫困研究[J].地理科学,2008,(2):156-161.
  [5]  熊耀平.旧城棚户区改造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110-112.
  [6]  高峰译.博弈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7]  华生.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8]  沈磊,蒋培铭,白秦鹏.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的安居政策——台州新世纪商城的规划与建筑[J].建筑学报,2004,(11):19-2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战争、移民、教育、民族政策、旅游发展等外部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及文化习俗不可避免地会对外来文化进行主动选择或被动适应。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周边摩梭族的文化传统及文化习俗在长期以来的政府行政文化、教育文化、当前市场经济文化,尤其是旅游发展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正在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异。   关键词:山地民族;原生态文化;外来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
摘 要:运用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就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如何影响就业的理论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200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该类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性质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为解决“变量内生性”可能造成的估计偏误,特别采用了“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提高就业率起到了显著作用。为促进就业,政府应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投入力度,完善支出结构,并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   关键
期刊
摘 要:通过引力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向24个贸易伙伴国2000—2013年的农产品出口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两国的经济规模、FTA的签署、进口国的经济开放度都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而两国之间的距离、两国人均收入之差则是阻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并测算出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应抓住中韩自贸区的机遇,充分挖掘政策红利带动中国对韩国农产品的出口。   关键词:引
期刊
摘 要:新疆经济社会尚欠发达,经济上的不足自然导致文化发展的滞后,自治区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南疆偏远地区农村文化匮乏的现象相对突出。研究南疆地区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背景,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抵御;宗教极端思想;麦盖提县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目前新疆经济社会尚欠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中国悠久的文化渊源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中国的文化企业要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奋斗。上交所上市公司“山水文化”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一定要尽快健全文化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文化企业;法人治理;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的结构与目标 
期刊
摘 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于缓解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满意度较低,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不强,其可持续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应对之策,促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贫困;合作医疗;参保意愿;可持续发展      引言   缓解
期刊
摘 要:贫困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农民家庭结构性贫困是一定区域内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农民家庭(农户)之间因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婚姻结构、收支结构、生产条件结构等不同而产生的贫困。围绕“精准扶贫”,可以采取三大对策破解农民家庭结构性贫困:一是精准界定扶贫职责;二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三是精准实施扶贫之策,包括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贫困农户生产条件,提高贫困农户劳动力素质,为贫困农户就近务工
期刊
摘 要:华源重组案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身为全国第一例享有显赫央企身份、最后迫于沉重危机而不得不在国资委主持下“火线重组”的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失败应引以为鉴。介绍华源由盛转衰的过程,重点剖析集团内部风险管理的漏洞和内部控制的失败如何导致危机的发生,并引入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华源并购失败的案例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华源集团;并购;风险管理      引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机构养老弊端的显现,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相继出台,如何更好地发展居家养老已成为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热点。以最早步入老龄化城市之一的南京市为例,通过对鼓楼区、秦淮区和建邺区政府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走访调查,探索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实施现状和需求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当前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政府购买;居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财政部和教育部先后修订了高校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这是我国高校会计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表明我国高校有了更加合理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通过对高校新旧财务、会计制度的比较,从财务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探究新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资产管理;负债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高校财务管理却难以跟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为了适应财政预算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