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析盆底康复训练在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方面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对象,依据产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列入试验组、基础组,各组50例,基础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增加盆底康复训练,评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功能指标(盆底肌力、肌电压)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1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压都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试验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1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之上,指导产妇进行系统的盆底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其盆底肌功能,进而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几率,作用显著。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功能;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妇产科临床上的高发病,女性怀孕、分娩均可能诱发盆底肌功能损伤,其临床症状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生殖道损伤、性功能障碍等,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概率较高,对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2]。盆底康复训练是临床用于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见训练方法,一般在产妇生产后会由护士对其进行指导,系统地开展盆底康复训练,以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3]。笔者此次择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对象,主要评价盆底康复训练在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方面的作用,详述报告见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对象,纳入标准:均是单胎、足月分娩的产妇;对该项研究知情同意,临床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伴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性病变者;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等妊娠并发症者。依据产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产妇列入试验组、基础组,各组50例,试验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28.6±4.35)岁;妊娠时间37-42(40.1±0.53)周;基础组: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28.4±4.27)岁;妊娠时间36-42(40.2±0.47)周;从两组产妇的年龄、妊娠时间等基线资料上进行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基础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即结合产妇的病情状况、临床治疗等,施予对症护理措施,密切关注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饮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工作;同时,实施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疗法,产后前期予以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嘱产妇排便后,取其截石位,经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将治疗仪电极贴片妥善置入产妇阴道内,再接通电源,调整治疗模式,在电流显示为实心圆的时候,设置参数为:脉宽200-500Izs,频率10-100Hz,电刺激持续时间2-20s,间歇时间2-50s;每周2-3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治疗期间,采取低频(频率低于50Hz)、高频(频率介于50-100Hz)相互循环的模式,这个过程中,可测试盆底肌力,并适时调整脉宽、频率等参数,通过肌电图将盆底肌肉活动信息转化成听觉信号,并反馈给产妇。
试验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增加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6-8周中,指导产妇取坐位(或者卧位),让其放松腹部、大腿部肌肉,进行深呼吸,再逐次收缩肛门、阴道、尿道,持续6-8秒为一次,期间要集中注意力,之后放松呼吸;重复以上动作三次,每次间隔6秒,然后加快速度,再进行下一组训练,每次训练持续10分钟左右,每天1-2次;与此同时,利用阴道哑铃开展盆底肌肉收缩练习,每次持续10-20分钟,训练结束后进行下蹲、跳动、上下楼梯等一系列活动,如果可以轻松控制,还可替换更大一号的阴道哑铃接着训练,直至完成五个型号哑铃的训练为宜。
1.3评价指标及标准
①评估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由专业的妇产科医师对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进行检查,利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其盆底肌力,遵循国际通用标准GRRUG(会阴肌力测试法)[4],按照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次数可划分为6个级别,大于3级者视为正常,记录两组护理前后盆底肌力级别,并统计其肌电压;通过了解盆底肌力、肌电压2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估产妇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②统计两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1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
1.4数据处理
用SPSS23.0软件对此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开展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而计量/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x2检测,若比较差异显著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压都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数据见表1:
2.2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出现情况
试验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1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数据见表2:
3.讨论
既往研究认为:妊娠、分娩会引起女性盆底肌肉功能受损,使其盆底肌力下降,继而诱发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妊娠期内,产妇子宫重量会随妊娠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子宫在盆、腹腔的所处位置也在逐步变得垂直,这样会使盆底支持组织受到更大的压迫力量,故临床认为妊娠应该是独立于分娩的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一项高危因素[6]。分娩期间,产妇会阴撕裂及肛提肌受损会对骨盆底构成直接性的机械损害,加之,盆底支持组织的神经受到牵拉、压迫等作用,致使盆底肌、尿道括约肌出现部分性去神经损害,继而引起神经萎缩,并对骨盆肌肉形成间接损害[7]。鉴于此,若产妇受损盆底支撑肌群在产后未得到有效康复,将很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现阶段,临床上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处理措施主要是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即通过开展系统性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来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进而防治相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改善其产后生活质量[8]。该研究中,基础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增加盆底康复训练,结果表明:经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压都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试验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1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产后开展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作用显著。
综合上述,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之上,指导产妇进行系统的盆底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其盆底肌功能,进而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几率,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开展。
参考文献
[1]崔瑜,崔琳,吴蔚.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5):3171-3173.
[2]路敏.盆底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186-187.
[3]王青,夏波,唐妍妍,等.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120-122.
[4]姚晓曦.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其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作用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7):867-869.
[5]王丹丹.产后女性盆底肌综合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3):1964-1966.
[6]高春燕.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09):159-161.
[7]兰卉,賴香梅.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2):18-19.
[8]刘玉梅.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116-117.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功能;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妇产科临床上的高发病,女性怀孕、分娩均可能诱发盆底肌功能损伤,其临床症状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生殖道损伤、性功能障碍等,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概率较高,对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2]。盆底康复训练是临床用于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见训练方法,一般在产妇生产后会由护士对其进行指导,系统地开展盆底康复训练,以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3]。笔者此次择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对象,主要评价盆底康复训练在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方面的作用,详述报告见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对象,纳入标准:均是单胎、足月分娩的产妇;对该项研究知情同意,临床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伴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性病变者;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等妊娠并发症者。依据产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产妇列入试验组、基础组,各组50例,试验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28.6±4.35)岁;妊娠时间37-42(40.1±0.53)周;基础组: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28.4±4.27)岁;妊娠时间36-42(40.2±0.47)周;从两组产妇的年龄、妊娠时间等基线资料上进行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基础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即结合产妇的病情状况、临床治疗等,施予对症护理措施,密切关注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饮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工作;同时,实施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疗法,产后前期予以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嘱产妇排便后,取其截石位,经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将治疗仪电极贴片妥善置入产妇阴道内,再接通电源,调整治疗模式,在电流显示为实心圆的时候,设置参数为:脉宽200-500Izs,频率10-100Hz,电刺激持续时间2-20s,间歇时间2-50s;每周2-3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治疗期间,采取低频(频率低于50Hz)、高频(频率介于50-100Hz)相互循环的模式,这个过程中,可测试盆底肌力,并适时调整脉宽、频率等参数,通过肌电图将盆底肌肉活动信息转化成听觉信号,并反馈给产妇。
试验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增加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6-8周中,指导产妇取坐位(或者卧位),让其放松腹部、大腿部肌肉,进行深呼吸,再逐次收缩肛门、阴道、尿道,持续6-8秒为一次,期间要集中注意力,之后放松呼吸;重复以上动作三次,每次间隔6秒,然后加快速度,再进行下一组训练,每次训练持续10分钟左右,每天1-2次;与此同时,利用阴道哑铃开展盆底肌肉收缩练习,每次持续10-20分钟,训练结束后进行下蹲、跳动、上下楼梯等一系列活动,如果可以轻松控制,还可替换更大一号的阴道哑铃接着训练,直至完成五个型号哑铃的训练为宜。
1.3评价指标及标准
①评估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由专业的妇产科医师对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进行检查,利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其盆底肌力,遵循国际通用标准GRRUG(会阴肌力测试法)[4],按照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次数可划分为6个级别,大于3级者视为正常,记录两组护理前后盆底肌力级别,并统计其肌电压;通过了解盆底肌力、肌电压2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估产妇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②统计两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1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
1.4数据处理
用SPSS23.0软件对此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开展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而计量/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x2检测,若比较差异显著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压都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数据见表1:
2.2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出现情况
试验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1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数据见表2:
3.讨论
既往研究认为:妊娠、分娩会引起女性盆底肌肉功能受损,使其盆底肌力下降,继而诱发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妊娠期内,产妇子宫重量会随妊娠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子宫在盆、腹腔的所处位置也在逐步变得垂直,这样会使盆底支持组织受到更大的压迫力量,故临床认为妊娠应该是独立于分娩的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一项高危因素[6]。分娩期间,产妇会阴撕裂及肛提肌受损会对骨盆底构成直接性的机械损害,加之,盆底支持组织的神经受到牵拉、压迫等作用,致使盆底肌、尿道括约肌出现部分性去神经损害,继而引起神经萎缩,并对骨盆肌肉形成间接损害[7]。鉴于此,若产妇受损盆底支撑肌群在产后未得到有效康复,将很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现阶段,临床上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处理措施主要是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即通过开展系统性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来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进而防治相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改善其产后生活质量[8]。该研究中,基础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增加盆底康复训练,结果表明:经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压都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试验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1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产后开展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作用显著。
综合上述,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之上,指导产妇进行系统的盆底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其盆底肌功能,进而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几率,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开展。
参考文献
[1]崔瑜,崔琳,吴蔚.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5):3171-3173.
[2]路敏.盆底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186-187.
[3]王青,夏波,唐妍妍,等.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120-122.
[4]姚晓曦.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其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作用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7):867-869.
[5]王丹丹.产后女性盆底肌综合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3):1964-1966.
[6]高春燕.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09):159-161.
[7]兰卉,賴香梅.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2):18-19.
[8]刘玉梅.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