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使其一定意义上成为枯燥、说教的代名词,甚至很多教师都认为思想政治课谁都能教,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学科的地位每况愈下。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者必须从自身着手,转变观念,博闻强记,增强自身文化素养。要使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就需要各种思想的交流与冲突,需要新鲜素材作补充。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实政治课堂
在讲解“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笔者引入了数学学科上的提取公因式(如ABC、ABD、ABE、ABF……与AB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普遍性应该寓于特殊性之中。也可以引用英语学科的知识。如在讲解“事物的总体数量未变,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利用DOG(狗)和GOD(上帝)两个单词来解释,既顺利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兴趣,课堂变得活跃。在文化生活的学习中,笔者针对学习任务和学习实际,每节课前就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古语或名言警句。比如在新授课时,笔者会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需要课前检测时,笔者会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上复习课时,笔者会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既让学生感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让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二、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思想或作品
在学习经济生活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讲讲郎咸平、厉以宁;在学习政治生活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聊聊一些政治家的生平与事迹;在学习文化生活过程中,和学生谈谈普希金、贝多芬、凡·高;在学习生活和哲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说说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单调、平庸、乏味,学生在题海里挣扎,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德彪西、柴可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有多少时间沉醉于张大千、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他们没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这样说,教育一旦丧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
三、借鉴一些富有时代感、感染力的新鲜素材为思想政治课增加色彩
文化需要注入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要抛弃就书讲书的陈旧观念,运用身边正在发生的体现变化发展的新鲜事例充实课堂教学,增加教学的厚度和宽度。比如,在讲授民主决策的方式时,可以就身边发生的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事实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有关决策部门。又如,在讲解单一制和联邦制的特征时,针对联邦制在理解上的难度,如果能借用生活中肯德基等“加盟店”的现象,就会很直白和形象,这样既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相关生活实践中。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提高了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素养。
四、借用身边的素材,注意学生的生活和感受,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政治课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否则就变成了夸夸其谈,缺乏可行性和可信度,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一框题时,针对“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令人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这一重点内容,列举了学生常见的杂志,包括《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爱格》《微言情》《花火》等,让学生作出判断,引导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应该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使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入耳、入心。黄炎培认为,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让事实说话,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者必须不断学习,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机、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当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塑造完美人生。
(责任编辑袁妮)
一、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实政治课堂
在讲解“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笔者引入了数学学科上的提取公因式(如ABC、ABD、ABE、ABF……与AB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普遍性应该寓于特殊性之中。也可以引用英语学科的知识。如在讲解“事物的总体数量未变,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利用DOG(狗)和GOD(上帝)两个单词来解释,既顺利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兴趣,课堂变得活跃。在文化生活的学习中,笔者针对学习任务和学习实际,每节课前就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古语或名言警句。比如在新授课时,笔者会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需要课前检测时,笔者会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上复习课时,笔者会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既让学生感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让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二、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思想或作品
在学习经济生活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讲讲郎咸平、厉以宁;在学习政治生活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聊聊一些政治家的生平与事迹;在学习文化生活过程中,和学生谈谈普希金、贝多芬、凡·高;在学习生活和哲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说说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单调、平庸、乏味,学生在题海里挣扎,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德彪西、柴可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有多少时间沉醉于张大千、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他们没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这样说,教育一旦丧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
三、借鉴一些富有时代感、感染力的新鲜素材为思想政治课增加色彩
文化需要注入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要抛弃就书讲书的陈旧观念,运用身边正在发生的体现变化发展的新鲜事例充实课堂教学,增加教学的厚度和宽度。比如,在讲授民主决策的方式时,可以就身边发生的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事实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有关决策部门。又如,在讲解单一制和联邦制的特征时,针对联邦制在理解上的难度,如果能借用生活中肯德基等“加盟店”的现象,就会很直白和形象,这样既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相关生活实践中。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提高了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素养。
四、借用身边的素材,注意学生的生活和感受,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政治课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否则就变成了夸夸其谈,缺乏可行性和可信度,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一框题时,针对“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令人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这一重点内容,列举了学生常见的杂志,包括《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爱格》《微言情》《花火》等,让学生作出判断,引导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应该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使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入耳、入心。黄炎培认为,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让事实说话,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者必须不断学习,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机、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当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塑造完美人生。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