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会做“琐事”的孩子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经历自己該经历的风风雨雨。
   什么样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容易成功?
   斯坦福大学前新生院长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演讲时,分享了人类史上为时最长的一项纵向研究——来自哈佛大学的“格兰特研究”。实验得出:从小让孩子多做家务类的琐事,孩子长大后职业生涯更成功!
   这项研究从1938年开始,跟踪记录了268名哈佛高材生在每个时间节点上的生活以及工作表现。历时75年后研究发现:虽然被实验者都拥有不错的人生起点,但最终人生走向迥异,有的成功进阶,成为总统、议员、畅销书作家,有的则郁郁寡欢,多年饱受心理疾病困扰。
   多年的跟踪数据揭露出一个惊人的真相:真正的成功者,从小具备处理家务类琐事的能力。然而,现实却令人遗憾,有太多的孩子置身于家务之外,他们不仅没有参与意识,甚至完全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只需负责学习”成为无数父母培养孩子通往成功的目标,殊不知,父母的过度保护与帮助,反而让孩子的人生离成功越来越远……
  “清单式童年”,赢了成绩,输了未来
   儿子有个形影不离的发小,后来因为搬家,两人不常见。放暑假前夕,儿子就在憧憬着如何约发小一起痛快玩耍,他不止一次跟我商量:“妈妈,我周一去柠柠家玩,周四约柠柠来我家玩,然后周末我们一起去海洋馆……”
   计划一次次提上日程,可最后又一次次被推迟,只因为小伙伴的学习安排实在太满,他抽不出整块可以自由玩耍的时间。
   儿子的心情从期待变成失望,甚至还有一点点小小的埋怨:“妈妈,不是放暑假吗?为什么柠柠每天都要上课?”
   面对孩子的质疑,我无法解释太多。因为我知道,他的这位朋友,正在妈妈“假期可以弯道超车”的教育规划下,奋斗在通往理想中学的道路上。
   “过度培养”是通往成功的陷阱!斯坦福大学Julie对越来越盛行的育儿方式表示担忧,她直言不讳地指出:“清单式的童年”正在毁掉这一代孩子。
   父母事无巨细地保障孩子的生活,让他们吃好、喝好、睡好,然后想尽办法帮助孩子进入好学校、好班级,取得好成绩。
   当孩子的生活只以“学习”为唯一目的,他们仿佛每天都在完成清单中度过,看似达到了一个个既定目标,离成功越来越近,实际上,带来的隐形伤害却越来越大。
   孩子在短期内的确拿到了好的分数,获得某些荣誉奖项;但从长远的代价来看,父母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指导,正在剥夺孩子建立自我效能的机会。
   心理学指出:孩子的自我效能主要通过从自己经过思考、计划、决策、实践、期望、妥协、尝试、犯错、想象、体验等直接经验中获得,而不是通过父母过分的帮助、保护和手把手的指挥来取得。
   从小习惯了清单式的生活,孩子一旦步入到社会,就会感觉无所适从。因为他们会发现:真实的生活里,根本没有什么“清单”可以依照。生活充满各种未知,哪怕父母倾尽全力,也无法帮助孩子规划人生。等到了那个时候,这份沉甸甸的爱,也许就会变成孩子一生的枷锁。
   哈佛“格兰特研究”表明:成功来自在童年时做过的细碎的,丝毫看不出重要的“琐事”。孩子不仅锻炼了生活所需的习惯和本能,也潜移默化激发着孩子拥抱生活的热情。
   从小做家务的孩子,更容易接近成功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Richard  Rende曾说:“今天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却正在抛弃一件已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让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
   让孩子学做家务,是对孩子的一项必须教育。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中呢?几个方法供各位家长参考。
   家务“分龄化”
   孩子是天生爱做家务的,如果父母能够放宽心、放开手,哪怕是很幼小的孩子,他们的动手能力,都能令人吃惊!
   一位美国加州的小男孩,年仅3岁,却能有条不紊为妈妈准备一顿完美的烛光晚餐。因此,当家长注意到孩子有想帮忙的意愿时,就应该为他制订适合其年龄的家务计划,从简单到复杂,伴随着孩子成长,他们就能够不断胜任,这会极大程度上帮助孩子树立独立生活的自信心。
   家务“趣味化”
   家务繁琐又疲累,当孩子尝试后,难免会因为失去新鲜感而失去兴趣。
   如何将“家务进行到底”?行为科学研究证明:转为游戏式的体验,能够提高效率和驱动力。家长不妨将家务活以游戏形式“趣味化”,把做家务设置成游戏闯关形式,层层升级。比如从收拾衣物到使用洗衣机,孩子每一次顺利通关后,就能挑战新难度,解锁新技能,“趣味化”能够激发孩子持续做家务的动力。
   家务“赞美化”
   为了让孩子做家务,有不少家长会以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这并不是一个可取的方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驱动分为内在驱动和外在驱动,物质奖励属于外在驱动,没有奖励,就会没有动力,反而降低内在驱动力。但表扬却能够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
   因此,当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无论他表现如何,哪怕把事情搞砸了,家长都要坚定地给予表扬,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他继续进步。
   家务“日程化”
   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就要把做家务列入孩子的日程表,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保持恒定性,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教会孩子直面生活的能力,才是伴随他们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其他文献
对于便秘患者,应采取分步的方法进行处置,首先是忠告患者选择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然后是使用缓泻药。
期刊
家庭教育促进法2021年10月23日上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从前期调研到进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今年经历三次审议,家庭教育促进法十年磨一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将为广大家长赋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重视家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普通的纸巾一碰到水就会立马变湿。但大家知道,怎么样才能让普通的纸巾即使到水里都不会湿掉吗?  本期,小实验学科学就来带大家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究竟是为什么吧!  【原理揭秘】   入水后,紙巾没有变湿的原因则是:杯子中的纸巾,虽然处于水面以下,但是由于杯子中除了有纸巾,还有大量的空气。当我们把杯子垂直地倒扣到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无法漏出去,这些空气就会将水和纸巾隔开,排挤
对成人而言,宝宝的行为模式很“古怪”,很难理解;然而我们必须去“理解”并采取正确的对待方式,才能促进宝宝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避免耽误和伤害。   都说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最近收到不少妈咪的信息,都在訴说自家宝贝的一些“怪异行为”,要搞定宝贝这些怪异行为,首先我们就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然后见招拆招!   宝宝怪异行为之一:特别喜欢跟别人亲热   2岁的思思只要一见到邻居家5岁的男孩儿就非要上去亲人家
我一直很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阳光的妈妈,可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和孩子都处在一种僵持或剑拔弩张的状态。今天听了家庭教育的课程后,我做了一个深入的思考,我发现原来我七年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  曾有朋友在跟我聊到要把孩子从全封闭的学校接回来重新亲自陪伴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自己都管不好的孩子,还试图完全交给老师、交给学校,真的是可笑而不切实际的做法。”我特别认同这个说法,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所
在这个一秒入冬的时节,再问你有没有吃秋天的第一颗栗子,着实有点对不起这个气温。所以,冬天的第一颗栗子,你吃过了吗?  我吃过了。傍晚,提着一袋热腾腾的板栗,取出一颗,轻轻巧巧地一剥即开,露出又香又软的栗子仁儿,扔进嘴里,香和甜一样变成了一种味觉,快乐变成了扭蛋机里的扭蛋,投进一颗栗子,就放出一份快乐。   栗子家族栗很多  不拉仇恨了,正经瞅瞅这手里的糖炒板栗,圆溜溜,个头小小的,怎么和小时候家里
妈妈来信:有个小问题想请教下,孩子现在四岁,男孩,总是爱说跟家长相反的话。比如你告诉他“这个奶过期了,不能喝了”,他会说:“为什么不能喝?”和他解释说“过期了喝了会拉肚子”,他会说:“我要拉肚子。”如果你说“那你喝吧,喝完拉肚子带你去看医生就好了”,他就会开始哭。   类似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虽然我不认为他无理取闹,但是天天解释、天天要这样哭还是感到很烦。   再举一个例子,他爱喝的奶没有了,他会
白血病是全球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出生至14岁的人群中,白血病大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3%。发展中国家儿童白血病发生率通常较低,但是在巴西,儿童白血病的发生率与发达国家相似(男孩发生率为4.1/10万,女孩为3.6/10万)。
期刊
到底是从哪一刻起,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成了父母?我们真的做好成为父母的准备了吗?   到底是从哪一刻起,我悄悄长大?当摸到头上那块小伤疤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没长大的人有了娃   我和老公刘洋经历了从校服到婚纱的恋爱,22岁领了证,结婚后还像一对长不大的孩子。   婚后不久,我们回老家过“五一”。刚到家我就出现发烧、咳嗽、嗜睡的症状,让刘洋帮我去买点感冒药,婆婆却坚持找来老中医给我把脉。一番望
英国卫生部最近发布一项报告,评价2000年发布的关于冠心病全国服务框架(NSF)的进展。此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下降了35%,报告表明一些改善归功于影响人们健康风险的行为变化,比如吸烟人数的减少。还强调了冠心病NSF在一些健康服务领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包括改善急救、减少等待时间及确保病人正确用药,如使用他汀类药物对降低死亡率起的作用。由冠心病等病症所致贫困地区的每10万人的过量死亡人数在此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