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当今语文课堂上,可谓蔚然成风。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而且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分组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上课。打破以往的单人单桌或双人一桌的习惯,把学生按小组(每小组四至六人)上课。古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集体的智慧,创造所希望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做练习时,一个同学的困难,可以由几个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加以研讨解决,在绝大部分语文成绩基础较差的学生中,教师可以按组辅导,改变以往课堂单一个别辅导的做法。为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有时可以按组提问,避免提问个别学生,以免出现没法回答的尴尬场面,也可以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一大片的目的。特别是分小组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和练习时,把每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减少个别学生懒动脑、开小差、搞小动作的现象。这样既取得了学生与学生互相督促,组与组之间争抢回答问题的效果,又使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性大大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的优势,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纵观如今的农村语文课堂,分组讨论交流却多半收效甚微,有些甚至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何有效实施语文课分组教学,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科学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1)课桌排列。课桌椅的排列力求变化,有别于传统式的直排方式,以便于互动、沟通。座位安排的基本形式:分组方阵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相向对坐,形成学习方阵。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适当尝试其他形式,比如方框式、圆桌式等。
(2)优化分组。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参照,进行成绩的优化分组,从每组挑选一名语文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按语文能力水平编排副组长,以及其他组员,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在上课过程中,语文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活跃程度、基础情况,为下一步小组调整做好准备。
(3)小组命名。这是实现小组共同协作、合作进取的精神需求。只要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就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提倡听、说、读、写,要给学生充分的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组组员都进行热烈讨论,努力搜集积极向上、富有新意、朗朗上口的组名,既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体现团队精神,又能体现并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
2.努力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罗杰斯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努力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竞争的互助学习。语文老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既要发挥个性特长又要紧密合作,既要配合又要竞争,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有探索又有交流的重任。并要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合作学习的角色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学语文随时需要寻找合作者、随时被选择为合作者。自己是合作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其他组员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学会“分享”与合作。
4.巧设问题并给予指导
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问题的“度”,既要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又不应超过学生讨论的能力范围,否则就会成为无效讨论。笔者认为讨论的问题应该着眼于课文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将问题讨论的方向弄偏,或者得出偏颇甚至相反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或点拨。在学生讨论问题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友情提醒,或作品背景重点介绍,或重音朗读暗示,或进行学法指导,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顺利展开讨论。
5.明确考评内容
(1)语文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尤其对于语文来说,包括语文课和语文基础知识的预习效果,当堂内容的熟悉程度及课堂上思考的深度。
(2)课堂认真态度。课堂积极认真的学习品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语文课堂要做到活而不乱,闹中有序。让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尊重其他学生,适时发表见解,不做与语文课无关的事情。
(3)课堂的活跃度。语文课上积极评价别人的成果,并有独特的见解;思考问题有创新,发表观点对其他同学有启迪;积极配合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完成语文老师分配的学习、讨论的任务;当堂练习认真,速度快,效果好。
总之,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不是万能的钥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效率不高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研究.华南师范大学语文系.
[2]林晓红,罗志毅.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转变.
[3]徐浙珉.德育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分组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上课。打破以往的单人单桌或双人一桌的习惯,把学生按小组(每小组四至六人)上课。古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集体的智慧,创造所希望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做练习时,一个同学的困难,可以由几个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加以研讨解决,在绝大部分语文成绩基础较差的学生中,教师可以按组辅导,改变以往课堂单一个别辅导的做法。为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有时可以按组提问,避免提问个别学生,以免出现没法回答的尴尬场面,也可以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一大片的目的。特别是分小组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和练习时,把每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减少个别学生懒动脑、开小差、搞小动作的现象。这样既取得了学生与学生互相督促,组与组之间争抢回答问题的效果,又使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性大大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的优势,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纵观如今的农村语文课堂,分组讨论交流却多半收效甚微,有些甚至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何有效实施语文课分组教学,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科学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1)课桌排列。课桌椅的排列力求变化,有别于传统式的直排方式,以便于互动、沟通。座位安排的基本形式:分组方阵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相向对坐,形成学习方阵。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适当尝试其他形式,比如方框式、圆桌式等。
(2)优化分组。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参照,进行成绩的优化分组,从每组挑选一名语文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按语文能力水平编排副组长,以及其他组员,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在上课过程中,语文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活跃程度、基础情况,为下一步小组调整做好准备。
(3)小组命名。这是实现小组共同协作、合作进取的精神需求。只要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就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提倡听、说、读、写,要给学生充分的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组组员都进行热烈讨论,努力搜集积极向上、富有新意、朗朗上口的组名,既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体现团队精神,又能体现并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
2.努力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罗杰斯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努力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竞争的互助学习。语文老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既要发挥个性特长又要紧密合作,既要配合又要竞争,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有探索又有交流的重任。并要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合作学习的角色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学语文随时需要寻找合作者、随时被选择为合作者。自己是合作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其他组员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学会“分享”与合作。
4.巧设问题并给予指导
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问题的“度”,既要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又不应超过学生讨论的能力范围,否则就会成为无效讨论。笔者认为讨论的问题应该着眼于课文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将问题讨论的方向弄偏,或者得出偏颇甚至相反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或点拨。在学生讨论问题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友情提醒,或作品背景重点介绍,或重音朗读暗示,或进行学法指导,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顺利展开讨论。
5.明确考评内容
(1)语文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尤其对于语文来说,包括语文课和语文基础知识的预习效果,当堂内容的熟悉程度及课堂上思考的深度。
(2)课堂认真态度。课堂积极认真的学习品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语文课堂要做到活而不乱,闹中有序。让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尊重其他学生,适时发表见解,不做与语文课无关的事情。
(3)课堂的活跃度。语文课上积极评价别人的成果,并有独特的见解;思考问题有创新,发表观点对其他同学有启迪;积极配合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完成语文老师分配的学习、讨论的任务;当堂练习认真,速度快,效果好。
总之,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不是万能的钥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效率不高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研究.华南师范大学语文系.
[2]林晓红,罗志毅.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转变.
[3]徐浙珉.德育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