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帮困上攻坚克难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胡卫先后数十次赴贵州省、湖南省就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开展联系和指导,其中有一项他十分看重的工作就是推动教育扶贫。在他的大力协调和联系指导下,民进上海市委会将职业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突破口,一直致力于推动沪湘两地职校开展校际合作项目。“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了校际合作整体协议框架与内容,将‘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理念贯穿全过程,将以往单纯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改为职业教育校际合作的‘造血式’,旨在依托上海职业教育各校的资源,全面打造湖南乃至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地。” 在回顾过往调研的同时,他为系列教育帮扶工作作了精准总结。
  扶贫贵在行动。2018年,在胡卫的推动下,民进上海市委会依托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不仅帮助湖南省9个市县的25名贫困学生在沪免费接受职业教育,而且沟通联系并选择了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大众工业学校这两所上海顶尖的职业学校,与湖南省衡山县职业中专开展校际合作,签署两地三校校际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校际合作共建基地,并切实推动相关项目落地生根。“我们选择发达地区一些标杆性中等职业学校,去扶持、帮助薄弱地区的对口学校进行目标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着力提升办学能力,實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富有成效的。”在此基础上,2019年民进上海市委会又对口湖南省长沙市、张家界市开展校际合作,促成了沪湘两地7所职校的多个合作项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席卷全球,考验着各地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这关键时刻,如何适应环境变化深入推进沪湘两地职业教育校际合作,胡卫又有了新的思考。他认为,新形势下,两地需要进一步扩大合作学校范围及专业类别,并依托上海民进教育和医卫界别的资源条件,探索建立医学类专业备选学校目录,遴选出相互匹配、各具优势的学校,以加强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出发点,联合培养乡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者等致力于基层卫生事业的职业人员,共同提升贫困地区学校医卫专业基础能力,为当地自主开发和逐步积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夯实基础,助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机制和农村网络治理体系,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为此,胡卫提出,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暂时无法就业的人员,应该“一个不少”地实施职业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同时缓解企业出现“技工荒”等现象。两会前夕,他就此专门撰写并提交了《经济转型呼唤职业教育升级》《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技能产业工人》等提案。在胡卫看来,职业院校只有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场景中,用真实的技术、真实的设备、真实的案例、真实的项目来开展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以做科研的态度去攻坚克难
  正所谓“精准扶贫不畏难,穷根欲拔力攻坚”。作为参政党成员,胡卫多次参加民进中央开展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活动,并组织民进上海市委会赴湖南、贵州等地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他经历了从“学习考察”“初步尝试”到“另辟蹊径”“卓识远见”的心路歷程。刚开始调研时,对他来说也曾经“压力山大”,当地群众经常带有负面情绪,并用怀疑的眼光和质疑的声音面对督查人员。在这种情形之下,听取当地基层代表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时也往往流于形式,乏善可陈。
  作为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的政协委员,“心里总想着为贫困地区做点事”的信念,支撑着胡卫一路走来。在他看来,只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通过督查调研发现真实命题、提出可行对策,才能找到帮扶的着力点和切入口。胡卫在接受访谈时,不无动情地说:“每当看到湖南等地职业学校师生期盼的眼神,听到当地学校负责人和基层干部朴实的话语,我就觉得自己一定要多做点什么,以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生活状态。不然,内心总有一种负疚的感觉。”
  胡卫深耕教育领域三十多年,是一位学业和事业都颇有成就的人士。在参政议政上,他善于将自己在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结合起来思考与实践。他通过调研发现,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与当地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相互关联等问题,为此,他曾针对问题再次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在这个进程中,他显示出既务实又坚决的一面,他说:“我要以做科研的态度,在扶贫帮困上攻坚克难。”
  “每次调研,根据主题内容不同,我们都会组建相关专业的高质量会内外专家智库,吸纳有项目管理受训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才进入工作团队,加强民主监督工作培训,分组分批随访暗访,召开专题议政沙龙,集思广益形成意见建议,反馈当地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上海民进、湖南民进及当地统战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协商议政过程中形成共识,并找到帮扶合作平台、项目、举措。只有这样,才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达到民进上海市委会参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预期目标。”在整个访谈中,他一直强调,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工作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是聚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协商议政、服务社会和建言献策的过程。上海民进组织的自身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会员也通过这一途径使得自身专业特长和参政履职得以紧密结合。
  近年来,民进上海市委会还组织讲师团赴贵州支教讲学、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数百场,讲师团成员除上海本地中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以外,还有来自民进华山医院支部的医卫专家、上海开明画院的书画家以及企业家联谊会的代表。同时,讲师团还将当地受训对象从乡村中小学教师拓展到职业师资和幼儿教师,宣讲内容从传统语数外、音体美,扩大到卫生保健、文化旅游、产品营销等,符合农村本地特色的经济、产业、民生等扶贫项目。“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办好涉农产业,为当地企业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较强的技术工人,也为当地培养掌握种植养殖技术、懂经营、能管理、会营销的专业人才。”胡卫表示,“通过这样一种面对面的传道授业,我们要把上海的先进理念带到农村地区,扎根在基层教师的心中”。
  精准扶贫不是一句空话。在胡卫身上,可以看到,一位具有国际视野、使命意识的教育家,对教育扶贫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同时,也可以真切感受到,在这片热土上,他将优质教育带到薄弱地区所做的种种努力。这样的教育拓荒者越多,民族越有希望!
其他文献
信仰之旗帜铸其之胆识  民族之精血孕其之英烈  历史之命题昭其之深远  刚柔之乳汁哺其之诗歌  ——题记一  多少次倾听你的歌从村庄传来  多少次寻着你的梦向远方走去  多少次在霓虹的街角我仰望寰宇  多少次在思绪的鼓点里倾听你的歌  噢,中关村,中国之村,攻关之村  是你将一个地理符号  雕刻成为一座文化的坐标  是你将一个普通的村落  印记着自豪与骄傲  你的每一次破茧  都是用信仰、用胆识与
【提案背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山西平鲁区为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人民对平鲁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平鲁区教育教学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但是受
2020年5月8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指出疫情中暴露的短板,并对党外人士履职提出了希望。座谈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党外人士、多党合作的高
可以想见,喜欢黄蓓佳作品的读者拿到她的这部儿童长篇小说新作《奔跑的岱二牛》一定会感到惊讶。不管怎么说,从题材上讲,这部以农村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在黄蓓佳的创作中还是不多见的。  少见的不止于黄蓓佳涉笔于农村儿童题材,还在于她对目前农村儿童题材文学创作流行主题与风格的避让甚至突破。稍微归纳思考一下,当前农村儿童文学创作大致有两大类型:一是浪漫诗意型。这类作品大致呼应了流行文化中的乡愁。大致以以前乡
多年以来,我经常去各地采风,像西北黄土高原贴着窗花的窑洞、山西幽幽的古街旧巷、微雨中的江南水乡和北京的老胡同四合院……那渗透在其中浓郁的耕读、市井文化意境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每每面对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心中总会泛起难以言表的亲切情思,描绘它们时仿佛有种灵魂回家之感。  但近些年,去的很多地方原有的古街旧巷和历史遗迹已不复存在,代替它们的是新建的大同小异的高楼大厦。面对“现代化”的建筑群我迷茫了,心中
人生在世,时空而已。然而,在滚滚东逝的长江中,大浪淘尽的何只是一代又一代千古风流人物。一尊还酻江月,辉映在潮起潮落、人生如梦的感叹里,究竟能有多少英雄豪杰,留住历史的痕迹?  一生坎坷,屡贬屡谪的滕子京先生,官不至二品,功不及宰府,然而,范老先生仲淹一篇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岳阳楼记》,已足以让人铭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治最为天下第一的这一段历史足迹。现在,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记
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民进会员。1940年8月30日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从11岁起即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  0.46元,也就是四毛六,在1976年,这大约可以买到五至六个鸡蛋吧?就在这一年,家父给随同他一起生活在
潜山是张恨水的家乡,他眷恋家乡,写文章的笔名有“天柱山下人”“天柱峰旧客”“天柱山樵”“我亦潜山人”等,可见一往情深。  其实,他生于江西,在异乡生活工作的岁月要远多于在故里,按他自己生前的回忆:虚岁11岁以前随父亲在江西,他的小说《北雁南飞》有少年时代异乡生活的描述。11岁半才回潜山老家。13岁又赴江西,父亲逝世,随母亲返家乡。19岁到上海、苏州求学,但不久学校解散,又怅归故里。20岁后又到南昌
摘要:本文以《幸福的家庭》为讨论对象,探讨了20年代新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室内作者”形象,即一个苦闷的青年作者,处在幽闭的室内,挣扎于文字之中,想要完成一次创作。而写作的进程往往伴随着焦灼、怀疑和挫败,最终或“硬写而不能”,或背离了初衷。这一形象之所以多见,无疑与文学青年群体的社会境遏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普遍的“硬写”焦虑,也发生于20年代新文学消费与再生产的封闭循环中,初期新文学内在的危机也
中共中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供给侧教育改革强调的是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学校主体办学活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教育在更高水平上的供需平衡。  政府作为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者,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负有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