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s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60岁~75岁,体重49 kg~8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瑞芬太尼七氟烷组(R组)和舒芬太尼七氟烷组(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以持续吸入3%~5%七氟烷,依次静注瑞芬太尼1.0 μg/kg或舒芬太尼0.3 μg/kg、罗库溴铵0.9 mg/kg,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60维持5s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七氟烷,小剂量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在基础值20%的范围内.于麻醉前(T0)和拔管后1(T1)、3(T2)、6(T3)、24 h(T4)采用短期方向记忆注意力试验(the short orientation memory concentration test,SOMCT)和改良的瑞秋洛斯阿米哥斯量表(rancho los amigos scale,RLAS)双盲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 结果 两组SOMCT评分和RLAS评估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和T2时点R组SOMCT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RLAS评估Ⅷ级T1时点R组23例(77%)、S组8例(27%)(P<0.05),T2时点R组28例(93%)、S组15例(50%)(P<0.05),T3时点R组30例(100%)、S组28例(93%)(P>0.05);T4时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均回到术前水平. 结论 上腹部手术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早期皆可出现短暂的认知功能下降,但R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β1,TGF-β1)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与许多上皮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GF-β1信号传导通路中各种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已成为抗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现就TGF-β1信号传导通路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主要通过与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结合来转运和贮存,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主要包括: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BG)、甲状腺素运载蛋白( TTR)和人血清白蛋白( HSA).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一种潜在血管源性因子,AngⅡ与其受体AT1R 特异性结合后广泛参与体内多种病理及生理过程,研究发现AngⅡ/AT1R不仅表达于正常组织和器官中,而且发现与膀胱肿瘤细胞的粘附、侵袭、增殖和转移有关.通过阐述AngⅡ/AT1R与膀胱肿瘤的关系,以期寻找有利于治疗膀胱肿瘤的新的路径。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纷纷尝试建立各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动物模型.查阅既往文献,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动物造模方法有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难治和术后高复发率是膀胱癌的特点,治疗主要以手术及术后化疗为主,但均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在发达国家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肿瘤基因的增加,基因治疗逐渐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结合,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相关基因制剂与化疗药物相结合的药物增敏基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相关基因制剂增强膀胱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文章评述麻醉诱导期间与困难面罩通气有关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讨论在应用肌肉松弛药之前是否需要检查面罩通气能力的问题.在各种声门上气道装置快速发展的今天,麻醉诱导后在各种不同的患者快速插入这些装置已经成为了可能.同样,视频喉镜和快速起效肌肉松弛药(例如罗库溴铵)的出现也已使更早和更成功实施气管插管成为了可能,从而使面罩通气有可能成为气道管理的多余步骤.尽管如此,根据现有的文献,必须再次肯定面罩通气在气道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放疗就作为膀胱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技术被提出,当时较多的学者证实了放疗在膀胱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后因其较多的并发症,临床应用受限.近20年随着多种现代放疗技术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以及粒子植入放疗等的出现,加之内镜手术及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改进,多元膀胱留存方案逐渐成为可以完全取代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方案之一.本文就放疗在膀胱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当前存在一定比例的人群未能养成每天进食早餐的习惯,而禁食早餐对血糖、血脂及血压等代谢性因素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增加一些慢性疾病的风险.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短期的禁食早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其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饮食、运动、降糖药物、代谢手术等糖尿病治疗方法在降低血糖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