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创新思维是物理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上形成新概念、建立新规律、完成新理论的思维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着力阐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改革物理试验方法,培养创新探索方法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先明确实验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经过思考,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不管改善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交互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学习。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获得创新探索的新方法。
二、创新物理设计实验形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适应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1、科学选取探究性实验的课题。探究性实验的选题要切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科学、合理;新颖、别致、有趣;想象丰富、思维创新。因此选题应注重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
2 、认真组织好探究性实验活动。探究性实验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活动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倡导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活动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不宜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要求,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上述几点外,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和挫折忍耐力,它们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子。我们只要做到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性、相关性及主要特征等方面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的。
(四川省平昌县磴子小学)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创新思维是物理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上形成新概念、建立新规律、完成新理论的思维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着力阐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改革物理试验方法,培养创新探索方法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先明确实验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经过思考,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不管改善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交互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学习。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获得创新探索的新方法。
二、创新物理设计实验形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适应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1、科学选取探究性实验的课题。探究性实验的选题要切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科学、合理;新颖、别致、有趣;想象丰富、思维创新。因此选题应注重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
2 、认真组织好探究性实验活动。探究性实验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活动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倡导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活动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不宜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要求,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上述几点外,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和挫折忍耐力,它们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子。我们只要做到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性、相关性及主要特征等方面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的。
(四川省平昌县磴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