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角色区游戏活动:“酒”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_e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背景


  大二班王老师对我说:“我们班孩子玩‘疯’了,你看那几个男孩,他们不喜欢在角色区做游戏,好像在里边玩‘腻’了,竟然拿饮料瓶子当酒瓶,装上水喝起了‘酒’,而且还喝‘醉’了。”
  听完王老师的话我有些纳闷。角色游戏作为自主性游戏,是孩子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应该深受他们的喜爱。大二班创设的“美味乐翻天”角色区主题活动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王老师说的“不喜欢”“玩腻了”指的是什么?喝“酒”、喝“醉酒”又是怎么一回事?是主题内容不符合孩子们的需要还是游戏材料不够丰富?是孩子们的兴趣点降低还是活动时他们之间的交往存在问题,亦或是教师限制太多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引导?带着这些疑问,在第二天下午的区域游戏活动时,我走进了大二班,观察正在角色区活动的孩子们。

二.当真玩——认同孩子的游戏想象


  我走进大二班时,看到角色区里有六、七个孩子正在忙里忙外,有的当服务员迎接客人,有的当厨师准备美食,有的当顾客正在点餐。通过观察可以肯定,孩子们是按着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的。因为想了解前一天的游戏状况,我便和孩子们聊起了昨天发生的喝“酒”及喝“醉酒”事件。
  我:“听说昨天你们当中有几位小朋友喝酒了,是真的嘛?”
  几个男孩子:“是真的,我、他、他,都‘喝酒’了,丁丁还‘喝醉’了。”
  我:“你们怎么想到喝酒了呢?”
  丁丁:“高兴,高兴的时候就要喝酒。”
  我:“那你们从哪里来的酒呀?”
  几个男生露出很得意的表情:“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把脉动瓶子装上水假装喝酒呢。”
  我:“你们见过谁喝酒呢?”
  丁丁:“我见过我爸爸喝酒,他都喝醉了。”
  我:“你见过爸爸和谁喝酒呀? ”
  丁丁:“和领导、同学、同事,他们喝得高兴,他们喝醉了……”

三.我的思考及做法


  1.游戏中的孩子
  通过观察及与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投入地扮演角色,主动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游戏。他们能自发地寻找游戏材料,以物代物,使游戏情节更加真实且充实。喝“酒”及 喝“醉酒”事件,是随着游戏主题不断展开推进的。孩子们分别扮演爸爸、同学、领导、同事,他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能主动地投入角色与情境,并按事先商讨好的分工去游戏,他们的反映很逼真,行为也细致具体。
  2.游戏中的教师
  王老师在游戏过程中虽然没有制止的行为,但从交谈中可以感觉到她认为喝“酒”及 喝“醉酒”是不对的行为,是不适合孩子的游戏。其实她混淆了游戏中的假想与现实。所说的“疯”“腻”“不喜欢”等词也过多地强调了教师评价的主观性。“疯”在王老师眼中是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主题设想完成任务。“腻”则是认为孩子们对主题活动失去了兴趣。
  3.跟踪观察与交流反思
  通过跟踪观察和交流分享,聚焦喝“酒”及喝“醉酒”的活动行为,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用独特且真实的方式不断深化着游戏内容,用饮料瓶代替游戏工具,“疯”正是孩子们在游戏中最愉悦的时刻。作为教师,应该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的游戏,了解游戏情况,恰当引导并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教师能否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决定了游戏的节奏和发展方向。
  4.我的感悟
  我很庆幸,王老师跟我及时谈到了她的想法,我也非常肯定自己走进大二班倾听了孩子們关于喝“酒”和喝“醉酒”的缘由,试想如果王老师干预了孩子们,我也没有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可能就听不到游戏背后的生活经验,也看不到这么出彩的游戏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快乐体验的同时,也能使他们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游戏时,多想想游戏背后的意义是我们教师专业的体现。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给予恰当的引导,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由地玩,开心地玩,健康地玩,这才是符合《指南》精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石。当前,“二孩”时代来临,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资源呈现出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需求,想要更多适龄幼儿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让“好入园,入好园,普惠园” 成为政府惠民工程的大福利,就成了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忻州市学前教育资源现状  忻州市现有幼儿园470所(不含不计机构数及小学附设幼儿班),在园幼儿714
期刊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小衔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但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导致孩子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出现长时间的调整适应期,而且容易诱发一些心理问题。今天,我以一个幼儿教师的角色,和大家聊一聊幼小衔接那些事。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是这两个阶段教育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
期刊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惠特曼《草叶集》  家有入学娃,是每年九月最燥动人心的事。看吧,孩子还没入座,家长已经乱成一锅粥:围在教室窗户外久久不肯离开的是一年级的家长,拉着老师的手事无巨细询问的是一年级的家长,抱怨作业无厘头的是一年级的家长,控制不了暴脾气的是一年级的家长……孩子还没冲锋,家长已经沦陷。  蒙台梭利说:“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
期刊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口头语言能力,帮助幼儿做好书面语言准备,为其早期阅读与读写打好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分为两个子目标,一是倾听与表达,二是阅读与书
期刊
陈鶴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幼儿期养成好习惯可以为他的生活、学习乃至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打造我园养习特色课程,更好地开展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我园养习教研组编制了《幼儿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家长卷)》,以便了解家长对于幼儿习惯养成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为幼儿习惯养成主要包括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
期刊
我家妞读幼儿园小班、中班的时候,我还没怎么去关注幼升小。到了中班下学期,在妻子的重视关切下,我才开始正视起来。在全面了解区域小学基本情况,深入了解入学政策后,结合家庭的实际、妞的个性能力以及后续小升初的考虑,我们初步确定了区里的一所九年制民办学校。  从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开始,我们基本上都在围绕这个目标运转,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积极的前期准备。经过这一次可以说是系统性的幼升小择校,我也算是有了一些浅薄
期刊
一、晨间交往  设计意图:为有效了解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已有经验,便于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谈话内容及时调整参观内容,布置参观要求与注意事项。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已有认知经验,萌生参观小学的愿望。  2.帮助幼儿理解本次参观小学的目的与要求。  活动准备:粉笔。  活动过程:  (一)引发已有经验交流  1.引发“小学是怎么样的”讨论,说说为什么。  2.讨论小学生活与幼儿园
期刊
游戏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秋天藏着许多的秘密,尤其是小树林里。一天,孩子们在小树林散步时,乐乐如获珍宝似的说:“老师,我发现了松果、桃核,还有许多杏核。”“
期刊
“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幼儿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园教育,如何创设好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教育性,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而且还要注重创设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欣赏美、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幼儿园环境主要包括外环境(即园所环境)与内环境(即班级环境)。以下是我参加工作多年总结的一些外环境创设的思路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做好幼儿入学准备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愉快、有意义地经历当下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围绕游戏,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从参加间隙游戏为导入,模拟间隙游戏为桥梁入手,把握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聚焦幼小衔接核心要素。从而引导大班幼儿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面对、适应并愛上小学生活。  再过几个月幼儿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