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东大地上漫游与吟唱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q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7月与张九龄相识,在沿当年第二野战军18军足迹的进藏路上。在折多山垭口观景时,友人手指经幡下远眺苍茫大野的一道瘦削身影,低声道此人叫张九龄,巴中人。
  张九龄在昌都市实验小学工作。昌都实验小学是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也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被誉为“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极高。他是工作狂,担任校长时,往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我与他同居小城,相距不过二三里,却往往十天半月不得碰面。偶有闲聚,终于来了,却电话狂响,遂团团再三致歉,买单后匆匆告辞。辛劳耕耘的收获硕果累累,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振,社会的满意度、赞誉度不断提高。我为他点赞,却隐隐有些忧虑;担心从此世间多了一个名校长,文坛少了一个好诗人。后来关注他的博客,动态时有更新,文字一如继往的温润如玉,风格一以贯之的清新似莲。原来,他始终与散文诗相依为命,互诉衷肠。他说,创作时,整个昌都像心一样安静下来。
  调离实验小学后,由于工作原因,张九龄经常深入基层,并曾在八宿县西巴乡驻村一年,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活动,饮酥油茶、喝青稞酒、吃生牛肉,唱藏歌、跳藏舞、骑快马,也许他前世就是牧人,此生才如此迷恋高原的雪山与星光,如此热爱雪域的大地与村庄。与纸上的不同,這些经历是第一手资料,没有被别人精工修饰的,是西藏的内心与灵魂最本真、最直接的展现。
  这些年,张九龄的散文诗写得越来越好。我时常从刊物读到他的文字,得以窥见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张九龄并不是没有经历过苦痛与困顿,相反,他曾一度失落与彷徨,“黑夜里醒着的人/他把苦难再经历一遍”,而散文诗像爱人一样日夜陪伴着他,煮字为药,悉心治愈了他骨头上深深的创伤与痛苦,“天空一无所有/他相信一定会有花开”。特殊而深刻的经历也让他的情感、心态获得了巨大转变,以超然的姿态重新审视现实与人生。
  在藏东大地,他是一株漫游的植物,“脚插进土地/再也拔不出”,而徐徐绽露的文字,是他献给荒凉尘世的花朵。像海子一样坐在西藏大地上,他用生命日夜“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而生命本身,就是一首首充满力量和激情的诗。
  年过不惑的张九龄,提着文字的灯盏,依旧虔诚地在藏东大地上漫游,但走得更慢、更笨拙、更纯粹。我知道,他要把灯一盏一盏点进万物内部,让世人听见来自云端之上的吟唱。
其他文献
马车在天空缓缓而行  这是一匹枣红马。身上昔日的丝绸被风割成碎片,掩住的荒碱地若隐若现。蹄下的雷电长出苔藓。车身尖叫的火星,落进时光的大水里。  寂静。仿若灵魂笼罩。天空之下,一株熟透的玉米秸秆坐在车辕上,面孔在风里继续风干。胡须的草尖,凌乱而枯萎。仰面,接不住一滴露珠。它的怀里,有着金黄的籽粒。有一粒是我,有一粒是我姐姐,有一粒是我妹妹。  远行的路有些漫长。马鞍在马背上来回晃动。阳光的绳子有些
期刊
乡贤李兆  筛子在手中推送。一个省一个省,一个日夜复沓一个日夜。石子尖锐,豆粒起伏冥顽不化的,为网眼截留。  我想起筛沙,或乡下那些选种人,轻易不动用刀斧,那藏于心的规章法度。  像熟悉身体一般,融进性情、能力、气息。文选郎李兆,在一张纸上洞若观火,那是行草篆隶楷堆垒的晚明江山。考核,甄别,选拔,仿佛于众多豆荚沙砾,慧眼识珠。  他装备好了:对抗,辞呈,还有刚正不阿,以及白内障和身体跳出的腰椎盘突
期刊
鹤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东部沿海,因山势似鹤而得名。古有鹤山八景之说,风景甲于东崂诸山。  摸钱涧  风是什么?涧是什么?  你我,我们又是什么?  風,沿涧而来,沿空而来,一步步,逼近山顶。  风是什么?以何为肌?为骨?为路?是水作的骨肉,还是雪化的血液?  风呀,风呀,请在我的身边站站。白白净净的云,黑瘦黑瘦、羸弱不堪的宋朝,李灵仙,徐复阳,我要握住,你们的手。  我要握住岁月,握住一切美
期刊
雪下的水声  一个轻易被人叫出的名字,它在隐没。  连影子也没有留下。  它的消逝,也让我的影子不断倾斜。  一朵雪花的绽放,让整个冬天都纷纷盛开。  我与冬天的谈话已语无伦次,我已不能把那个名字清晰地叫出。  然而,毕竟灿烂了,只是没有香气,但是,它留下了浅浅的冷,以及雪下那隐隐的水声……  梅的香气  这是最初的一些想法:锋利、坚硬、寒冷。  这些词汇比较明朗,比较干净,却不易触摸。  这是一
期刊
在三斯沟的寂静里  石头们收起锋芒,斜卡河的水流声便柔软了下来。  风爬到枝头只是呼了一口气,鸟鸣就薄成了一团轻雾。  丛生的草与饥饿的牛密语,毫无保留地坦露一季的深情。  松萝飘摇,在干枯的树枝上替早夭的叶子活着。  花瓣迸裂,成全花蕊与一束光的缘分。  像一滴水落入汪洋的寂然,所有的声音落入三斯沟都长成寂静。  纯粹而广阔无边的寂静啊,被三斯沟用来喂养它的儿女们。  被寂静养大的野鸢尾、金盏花
期刊
1  1987年前往康定:一包,一笔,一书箱。  1997年离开康定:一妻,一儿,一酒碗。  整整十年,我在康定学习喝酒,肄业而归。  整整十年!折多河流啊流,怎么也没能流出《美丽的康定溜溜的城》;杜鹃花开啊开,从郭达山径直开到了我春光明媚的日记里。稻子坝的一棵花椒树少了朝北的枝丫;二道桥的一枚青苹果多了甜蜜的汁液。有人去了成都,有人去了拉萨,有人结婚生子,有人乔迁新居,有人换了碗筷,有人买到新鞋
期刊
在西藏  面对一块安然如素的石头,我们沉默,然后用粗粝的呼吸,打磨封闭的心灵,看到自然的家园与朴素的人间,我们没有感觉到孤单,当云朵的船,开始运送远方的消息,布达拉宫与八廓街,正迎来一场雨水的沐浴。  我们绕过拉萨河,在南山公园,我们用三脚架支起的镜头,和我们的内心,一样都悄悄地为朝拜者,搭起了一座无言的经幡。  6200公里的环行,一路上,我们与风雨同行,与白云结伴。  我们领略到了高原的问候,
期刊
大容山见闻  仍然会有细雨,在天上飘,沾湿头发;  仍然会有轻风,在山涧流,送来温柔;  山石仍然粗犷,竖立山之上;山色仍然收敛,隐藏清香深处。  仍然会不期而遇三、五鸟鸣,响于树梢,它们只回应生机,不惊动寂静;仍然会有冬寒从山顶压下来,春暖在山底迎上去;仍然会有生命萌动的声音在泥土、山石和草木中,拔节。  空山幽谷,一刻不停进行着万千变化。  那变化是山中的浓翠,是云海的呼吸,与自然生长的声音融
期刊
1  一朵又一朵带露的野花,病死在我拖长的背影深处。  匆匆奔走中我蓦然回首,回首已是——  领口开得很低的夏天。  我远远地看见你守望在高原古堡的窗口,唱着忧伤的情歌。你唱歌的红唇是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凄艳灼灼,吐露滴着愁怨的芬芳。  2  我怀抱破吉他,  弹起了不再流浪的歌谣……  3  是的,我途经白天和夜晚这两个长长的站台,——才找到你!找到你就找到了渴望多年的家园。  找到你就找到了梦
期刊
1  三月的某个下午,倦怠席卷了热气腾腾的咖啡时,风改写了一封春天的情书。  我没有妄加评论,扫一眼,那些字眼已经面目全非,搅和在危险的情绪里。  夜半,我撕下伪装,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清醒地面对月光。  一杯薄酒,又灌醉了清欢。  我允许自己软弱,允许自己落泪,允许自己在流水堆砌的崖壁上倒挂,还允许自己对黑夜喋喋不休地讲述凉凉月色的故事,更允许自己向着星光大喊。  月是不老的情人,所以我的影子即便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