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银川市地质灾害较发育,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全市目前存在的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共计41处,其中泥石流24处,崩塌11处、地面塌陷6处。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沿岸,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银川市地质灾害既具有群发性又具有突发性和继发性。
  【关键词】 银川市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0. 引言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地处宁夏中北部地区,银川市下辖三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两县(永宁县、贺兰县)、一市(灵武市)全部地区,总面积9555.38Km2。地貌类型主要分山地、平原、丘陵三类。构造上,银川市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华北地台的结合部位,新构造运动活跃,中、强震频发。地形上处于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地形变化大。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地质环境简单,地质灾害发育一般。而贺兰山、灵武东山地区地形切割大,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山区降雨丰沛,加之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因而地质灾害较发育,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对地区基础设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特征,掌握其时空成灾特点,对于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1. 地质灾害类型
  据2010年底前完成的银川市各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资料,对地质灾害主要类型进行统计,银川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泥石流、崩塌突发型地质灾害和地面塌陷缓变型地质灾害。全市目前存在的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共计41处,其中泥石流24处,崩塌11处、地面塌陷6处。按规模统计,巨型灾害点1处、大型灾害点9处、中型灾害点12处、小型灾害点19处。按灾害类型统计,泥石流灾害中巨型1处、大型3处、中型10处、小型10处;崩塌灾害中大型1处、中型1处、小型9处;地面塌陷灾害中大型5处,中型1处。
  2. 地质灾害分布
  全市地质灾害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等条件控制,地域分带性明显,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沿岸,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其中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全市59%的地质灾害点分布在该区域内。银川市境内地质灾害分布:兴庆区崩塌2处;西夏区泥石流9处;永宁县崩塌5处,泥石流5处;贺兰县崩塌1处,泥石流4处;灵武市崩塌3处,泥石流6处,地面塌陷6处。
  3. 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
  3.1 时间规律
  银川市地质灾害既具有群发性又具有突发性和继发性。
  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发生与大气降雨有关,据资料显示及群众反映,地质灾害多在连续降雨、大暴雨之后发生。银川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特别是多雨年份尤为突出。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是因为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形成通常经历孕育、发展、发生和稳定四个过程。先是形成侵蚀裂缝,继而在应力失衡时发生一次或多次崩塌破坏,最后形成新的应力平衡。最明显的是陡坡后缘地面出现裂缝,坡面上有水渗出,坡面前缘鼓起等。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强度低、变形快,裂缝出现到崩塌发生,过程很短,难以被人们察觉。因而,成灾前兆不明显,突发性强,致灾率高,危害性大。泥石流灾害在突降暴雨时,物源充足的情况下,可瞬间爆发泥石流。
  地质灾害表现出继发性是因为其形成、孕育与发生的根本机理在于流水侵蚀作用,强降雨形成洪流冲蚀河岸造成地表重力失衡,继而引发重力侵蚀作用的肆虐。一次崩塌的发生有不足以使灾害发生地重力达到平衡的可能,甚至还存在着使原有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引发相临地段连续出现几次或多次崩塌,直到重力作用达到相对平衡为止。在雨季,继发性更为明显和突出。所以,防灾过程中要谨防继发性崩塌连续致灾的危险。
  3.2 分布规律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性质、构造部位、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全市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陡峭的地形及沟内堆积的碎石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两岸,受到河流冲刷的影响,两岸崩塌现象严重,对岸边农田构成威胁。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矿开采历史较长,矿区内由于多年开采地下形成采空区,继而引发了地面塌陷灾害。
  4. 结论
  银川市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全市地质灾害点共计41处,其中泥石流24处,崩塌11处、地面塌陷6处。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沿岸,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银川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既具有群发性又具有突发性和继发性。并且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性质、构造部位、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作为后起之秀的非洲经济发展异常迅猛,交通建设市场十分广阔。在中非双方达成要继续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共识的良好外部环境下,中国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走出去,发展壮大自己。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 交通建设 SWOT分析  埃塞俄比亚现任政府自1991年执政以来,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发展市场经济。经过20多年特别是近10
期刊
【摘 要】 高压旋喷法是地基加固和止水的有效工法,RJP工法和普通三重管工法是旋喷法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工法,两种工法有类似点也有着不可相互替代的区别,适用范围也有所区别。  【关键词】 高压旋喷法;RJP;双高压;普通三重管  1 背景概述  20世纪70年代初,旋喷法首先被应用于日本的地基加固技术。我国于70年代末开始引进旋喷法地基加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物朝着上下双向方向发展,
期刊
【摘 要】 每个展览的展陈设计都需运用装饰手段来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就整个陈列展览而言,装饰设计已成为展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体现展览艺术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同时期和不同展览需要不同的装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这也需要不同的装饰来实现。有些展示需要复杂的装饰来体现简单的展品,有些则用简单的装饰来体现复杂的展品。但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展示设计都需要有特色和风格的装饰和有
期刊
【摘 要】 生态学思想认为人类系统应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人类与外部环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也向着人性化与生态化的统一方向发展。“人塑造了空间,而后空间又影响着人的感觉和行为”,将设计的艺术性和生态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生态学思想 室内环境 生态艺术  随着
期刊
【摘 要】 随着城市的改造与更新,广州城市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工业遗产面临消失。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措施,对于保护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提升城市魅力,以实现广州名城可持续发展,有着紧迫的意义。本文以大元帅府前身广东士敏土厂为例,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广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广东士敏土厂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工业遗存面对
期刊
【摘 要】 桩基一般未直接用于精密仪器基础的防微振设计,而用于强振时的主动隔振。本文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提高地基刚度和地基阻尼比,减小变形,避免发生共振。以光刻机基础防微振设计实例,并通过测试证实,桩基可用于防微振设计的新方法,可供类似的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 防微振 地面振动 共振  1 某微电子厂房概况  浙江金华某两层微电子厂房,上部结构于2011年上半年施工完毕,一层层高7m,地坪还未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云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地建筑行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当地的文化以及自然条件都有着一定的特点,云南地区的文化特性以及自然条件对当地的建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乡土建筑技术的发展是地区之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房屋的建筑中,应该将现代化的技术与当地的文化特征以及自然条件相结合,本文主要探讨云南地区本土建筑创作与地域的关联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在主要阐述了工程清单造价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记叙了在工程清单的计价条件下,在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或者是施工阶段等等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把合理的方法和计量措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有限的金额之内是工程实施中的主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将工程分为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三部分进行分析如何在工程清单中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
期刊
【摘 要】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拱桥技术研究也取得较大进步,拱桥技术分支逐渐增多。作为拱桥的分支之一,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拱桥技术的带动下也在飞速发展。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桥型静力体系多样化,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近年来,该类拱桥已经在港口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优异成效。但是,在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港口工程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考虑,降低环境因素、地质因素等对拱桥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效
期刊
【摘 要】 本文乃针对乡村建设中建设性破坏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遗失和消逝,并最终可能导致传统文化本源与土壤遭致破坏之重要问题而展开的保护、梳理性研究,其以田野考察为主,记录整理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村落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以此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亟待保护,且必须以共生保护模式为方法途径的观点。  【关键词】 传统技艺 传统村落 共生  泸制桐油纸伞传统技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作为衍生于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