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们无法忘记的10件事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年将至,我们将彻底告别2007年。
  又一年走过,当我们提到这些事件时,心中总会为之一动,它们应该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背景
  2007年4月7日晚,6位患者陆续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就在两个小时前,他们是聚餐的同一桌食客,这是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凶手”是织纹螺!卫生部为此发布公告,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不少人还未从过去曾经发生的“苏丹红”,“孔雀绿”、“多宝鱼”等事件的余震中缓过神来,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令人神经紧绷。
  
  政府措施
  
  一、2007年8月,我国成立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组长的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启动,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100%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等。
  
  二、2007年12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浙江宁波举行全国食品安全分析预警系统开通仪式,至此,全国349个地级市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初步建立。目前。绝大部分地市的食品安全信息网已经开通,这也标志着全国食品安全分析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食品卫生分委员会主任陈君石:
  当前我国总体食品安全状况是好的,而且一年好于一年,在当前面临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中,食源性疾病是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化学性污染等,还有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食水产品、乳制品、生食蔬菜的监控。居民家庭要着重在食品的选购、加工、储存等方面多加注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还存有不少误区,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度远远大于危害度,
  误区一:食品就应该是]00%安全的;
  误区二:全天然食品就安全;
  误区三:吃了含致癌物的食品就会得癌;
  误区四:重视化学性污染,忽视食源性疾病;
  误区五:将假冒伪劣视作食品安全问题。
  荷兰食品安全技术专家jzen女士:欧洲食品行业也曾发现很多问题,如蔬菜、肉类和动物疾病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消费者产生了不信任。他们首先对企业的生产标准产生了怀疑。由此,欧盟开始要求加强食品安全立法。立法对食品可追溯性作出了严格规定,这就对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他们对食品进行加工之前必须知道自己原料的来源和产地,欧盟新近制定的法律在食品安全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提高了对食品生产商及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
  
  数据
  
  最近15年,我国卫生部每年在全国统一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市场食品卫生抽样检查,获得了大量的抽检与对比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卫生水平的大幅度提升,15年前我国总体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为60%,近年来已达到90%,北京等大城市更达到了90%以上,其中,我国的酱油抽检15年前大部分不合格,近年来的抽检合格率达到了87%,因此,总体来讲,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是好的。
  
  关键词:牙膏召回
  
  二甘醇事件
  背景
  当美国便利店里充斥着的各色“中国制造”还让我们稍感自豪时,一条消息在媒体中炸开,中国产牙膏有毒!这条消息产生了连锁反应,各国掀起了退货潮,中国产品也在质疑声中举步维艰。
  虽然事后国家质检总局做出了少量二甘醇无毒的解释,或许这是一些国家打击中国产品出口的借口,但是这一事件还是提出了标准接轨的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考虑到二甘醇可能给人体带来不确定伤害,很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渐渐停止使用二甘醇,用安全系数更高的替代性原料作为添加剂。而我国在2007年的7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关于禁止用二甘醇作为牙膏原料的公告》中才明确提出。
  在牙膏生产中,二甘醇是一种增溶剂,能够使牙膏中的成分遇水后迅速溶化,提高牙膏品质,早期国内牙膏生产企业使用甘油作为牙膏中的保湿剂,避免牙膏很快干裂,后来由于国内甘油供应不足,开始用二甘醇和甘油的混合体作为牙膏保湿剂。
  二甘醇在我国使用将近20年来,从未发现问题。近年来,随着二甘醇的价格不断攀升,每吨已达11000~12000元,比其他保湿剂贵一倍左右,因此,大部分企业转用其他替代品。
  二甘醇的替代品包括苯二醇、甘油、山梨醇等。山梨醇一般在肝脏代谢为果糖,也有部分经酯糖还原酶代谢为葡萄糖,大部分以原形由尿液排出,对人体健康无危害。
  卫生部专家:二甘醇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代谢排出迅速,无明显蓄积性,迄今尚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但大剂量摄入会损害肾脏。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制定的际准规定,每人每日摄入量以不超过0.5mg/kg(千万分之五)体重为限。早在2000年就对1965人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于15.6%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香港检查的三种牙膏中二甘醇含量为0.21%~7.5%,也低于这个标准。专家称,此次二甘醇风波主要是由于各地区执行标准不同所致。
  日前,由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制定的《牙膏中二甘醇的测定方法》应急国家标准已通过专家审定,相关标准已上报国家标准委审批。该标准出台后,相关部门将对国内企业生产牙膏中抅二甘醇进行强制检测,杜绝含有二甘醇成分的牙膏流入市场。
  
  关键词:玩具召回
  
  背景
  据统计,2007年1~8月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就玩具产品发出了23个有伤害或潜在伤害性的产品召回消息,中国作为美国玩具主要贴牌加工制造商,今年先后发生多起召回事件。
  6月13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美国玩具公司RC2联合发出公告,召NRC2公司经营的150万件中国生产的玩具火车,原因是其油漆含有可导致儿童中毒的金属铅,该产品由为RC2公司贴牌生产玩具的广东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生产。
  8月2日,美国美泰公司下属的费雪公司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出自愿召回约98.7万件中国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儿童玩具,原因是部分产品采用假冒的无铅色粉加工油漆引起金属铅超标,此次召回产品包括89种玩具,生产日期从2007年4月19日到7月6日。美泰公司总裁表示:“我们要求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工厂必须使用指定油漆及其他原料。但他们违规使用其他原料才导致了此次案件,公司已开始考虑减少与其他生产企业的合作。”
  8月3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Orvis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长毛绒填充玩具马靠垫和童话娃娃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玩具马的数量约为220个,童话娃娃的数量约为   关键词:“10元减一斤”
  
  背景
  “10元减一斤”是某美容院打出的减肥广告。旁边的菜市场里猪肉已经卖到了每斤10元以上,让人不禁感慨:如今人肉还不如猪肉值钱。生活条件好了,本以为没什么可愁的,可这时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太过于“富态”,一夜之间“减肥”成了流行语,办公室里吃着而减肥药、泡着减肥茶,家里玩儿着减肥机、吃着减肥餐,全国上下一片减肥景象。
  慢性的,很多爱美的女性发现,减肥茶、减肥药好像并不能让她们立刻瘦下去,可是工作机会的诱惑和男友期待的眼神逼迫她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10元减一斤”的广告词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当减吔效果能够如此量化,听上去也就容易很多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更多怪异的瘦身方法出来了。
  21岁的逢某因窝藏毒品罪被判处6个月的刑期,由于表现不错,两个月后破释放。然而,几个月之后,逢某又因窝藏毒品被警方抓获。据她交代,被释放后她本该戒毒,但由于自己太胖,就听信了别人“吸毒减肥”的话。经试验,果真如此,于是为了体形它又复吸了。
  山东烟台高校一名21岁的女大学生,由于体形较胖而十分苦恼,曾采取多种减肥方法,都未奏效。一次和朋友闲聊中,她听说喝肥皂水可以“洗肠”减肥。回到宿舍后,便泡下一杯浓浓的肥皂水,一饮而尽。不久,她感到肠胃里翻江倒海一般,随后头晕眼花。幸被同学搀扶至校医院救治,才脱离危险。
  喝尿减肥流行一时。一名女学生介绍,除了喝的时候要点胆量有点难受以外,其他的没什么,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影响食欲。看到食物什么都不想吃,自然就减肥了。
  “人工流产也能减肥,”听上去不可思议,可还是有人愿意尝试。一位下了手术台的女孩说: “从人流手术台上下来,第二天连续锻炼、熬夜上网聊天等,没几天就可以轻下来十多公斤,这是最有效的减肥方式。”然而医生介绍说,人流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做一次对身体造成的损伤比正常分娩还厉害,人体受到这样的“重创”当然会瘦,但随之而来的是感染、输卵管阻塞等后遗症,而且由于子宫内膜变薄,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环境,直接导致不孕症。
  人肉不同于猪肉,用多少钱一斤这样来比较减肥效果似乎欠妥当,当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无所顾忌地将大把钞票放入股市,献给商场的时候,对待我们的身体是否更应该多一点理智?
  
  狂飘与恐慌交织
  
  背景
  2007年的股市璀璨夺目而又惊心动魄。狂飙突进时的兴奋与眩晕,失重跌落时的无助与恐惧,成功时的四处炫耀,失败后的独自懊恼,这一切构成了投资者2007年股市生存的旋律。
  从一个月前入市时的19.20,到高峰时期的22.60,到前日跌至19.60,再到昨日开盘价20.20,投票市场上个股的表现让张女士的心跟着起起落落。“我在股市共投资了20来万,其中有12万元是我上个月取出来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都买了股票。与大户相比,我的投资额很小,但这也是我家的全郎积蓄了,炒股炒得我提心吊胆哪!”张女士感慨吔说。
  张女士的心情想必代表了绝大多数股民的心态,回首被人们称为“金猪”年的2007年,就像有人拼命的想生一个“金猪宝宝”,更多的人在这一年是拼命的往股市里跳!
  开户去!开户去!证券公司久违的排队景象重现,更有抱着装满退休金饼干筒的大爷晕倒在柜台前。
  每周高达四、五十万的开户数,激励着场内也鼓舞着场外,银行储蓄存款源源不断流向股市。
  股市改变了生活,从白领到家庭妇女,从公司到机关。办公室电脑里闪烁着K线图。见了爹不能叫爹(跌),要叫家长(涨);见了哥不能叫哥(割),要叫兄长(汹涨)。一个大户被安排朝北的房间,不行,我要朝南。经理说,大哥,你看涨停板都是朝着什么方向,朝北啊,好啊好啊。
  一边是恐惧,另一边还是恐惧。
  “股民宁有种乎?”,答曰“人人可为大户,就看有没有那个心理素质”。股市里风险与机遇同在,没有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承受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属于以下几种情况者则不宜人市炒股——
  生活上遇到重大挫折者:诸如恋爱失败、事业上不如意、工作方面的矛盾难以解脱者等,这些人会有意无意地把入市玩股作为心理调节的途径。殊不知顺利尚可,而失败则会加重心理危机,导致严重后果。
  缺乏社会心理支持者:包括人际关系长期紧张独身孤僻、婚姻破裂者。因为人们在遇到心理危机时,需要得到亲友的关怀、劝导,领导的支持、理解等,即需要相应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而这些也是股民遇到股价暴跌时特别需要的。
  有性格缺陷者:内向、自卑和虚荣过度者及对他人的评价、关注特别敏感者,股市受挫时易于诱发心理障碍。另外,内疚,自责感强的人玩股失利后会认为对不起亲人长期积攒的血汗钱,这种负罪情绪容易加重抑郁、焦虑、沮丧等,甚至会发生意外。
  对股市风险缺乏准备者;股市的现状是有人赚、有人赔,像“潮水”一样有涨有落。股民处于涨落之间,谁也难以保证自己永操胜券,故股民在做最好打算的同时,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对获利的期望值过高者;心理学告诉我们,期望值与结果会出现三种可能——当期望值等于结果时,人的心理可保持原有的平衡,当期望值小于结果时,人们会喜出望外,当期望值大于结果时,人就会有挫折感,而且期望值越高,与结果差距越大,挫折感越大。故投资者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戒“贪”。
  无法走出失利的阴影者:一次失败可以获得下次成功的经验,这就是暂时失利的价值,每一个股民都应该在股市中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失利时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分析行情,果断采取对策,摆脱困境。
  站在5000点的十字路口,面对让我们充满期待的2008年,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猜得到开始,也未必猜得到结局。一位股民的自创“炒股体操”,可与大家共勉:
  第一节,伸展运动:股票能吃息又能分红,还可转让流通,在买卖差价中或赚或赔。自信股海击水三千,获利套现或割肉出局都在伸展之中化为平常之事,故而情绪稳定、乐观,不拘泥于一时之涨趺。常做伸展运动,便不再为每日区区涨趺而伤肝伤肺,自我解脱曰“炒股要炒趋势”。
  第二节,扩胸运动:时时告诫自己要心胸开阔,眼光放长远些——没做成投机者,做个投资者也不错,股市赢亏全系于一线间,学问全在“买”与“卖”二字之中,操作之时追求心胸开阔,气魄开阔,思路开阔,胆略开阔,对作出正确的判断总有无穷好处。
  第三节,踢腿运动:心系股市,极易食不甘味,寝不安席,长此以往则日渐消瘦,此“职业病”万不可取,不妨意守丹田,意想自己踢出了“无敌旋风腿”,对各类信息去芜存菁,把小道消息之类的干扰信息全部踢掉,凝神静气,方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
  第四节,俯身运动:常念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不为一时之得失而耿耿于怀,小不忍则乱大谋,便不会去意气用事。 股市中有人赚、有人赔,大盘有如潮涨潮落,股民处于涨落之间,谁也难以保证自己永操胜券,面对赔钱比面对赚钱更为重要,故炒股既要有做最好打算时,也勿忘做最坏的准备,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俯身运动不失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韬光养晦之法。
  第五节,体侧运动:可多看看身边股友的情况。大势好,大家都赚,所以皆大欢喜,自己也没有必要暗中偷着乐,大势不妙,哀鸿遍野,自己只是众多“抬轿”苦力之一,因此也没必要独悲。
  第六节,体转运动:消息对炒股来说自然重要,同时消息也会带来各种压力。如何听取消息应对压力,那就要多做做体转运动,无论是在证券部还是从媒体,多转转看看听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自然能感受到更全面的信息,减少偏驳之心。
  第七节,全身运动:股市是一个能调动人的所有神经和感觉器官的场所,每日进场都是在做全身运动。要意想自己全部感觉、神经都要浑圆归一,坚信“自有资金,不卖不赔”,则信心百倍,通体舒泰。
  第八节,跳跃运动:炒股者人人皆耍遇到跳跃之时,我心随着股指而跳跃,你不想跳上跳下都不行,常习跳跃运动,参透“有跃起便有落下,有落下便有再一次地跃起”的玄机,则无论跃起跳落,都快乐向上,这叫“拿得起放得下”。
  第九节,整理运动:在对股票进行清理盘算的同时,更要对心理状态作一番整理调适,力求看淡涨落,自然就活得自在潇洒。
  
  关键词:排毒神话
  
  背景
  他不是医学专家,也不是营养学家,可就是这个平凡男人却刮起了“排毒神话”旋风,他的各种理论充斥媒体,俨然一幅大家派头。直到2007年9月6日,23岁的林雅惠因吃林光常排毒餐贻误治疗而死于乳腺癌,才引发了世人对林光常排毒理论的质疑,也直接成为结束林光常风光生涯的导火索,最后他自己更是落得个被起诉的下场。
  据搜狐新闻报道,在台湾被称为“排毒教父”的林光常,4年前以《无毒一身轻》及《排毒餐》等著作掀起岛内一阵养生饮食热潮,但日前却有癌症患者称由于听信他的说法而导致延误治疗、病情恶化。台北板桥地检署2007年12月4日起诉林光常,并具体求刑7年。
  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在台湾甚至在大陆曾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应,很多人将他的书当成日常生活饮食的指南、宝典,很多人对他的话甚至是奉为神明,各种绝症在他的治疗理念下已经被攻克。可世界上哪儿会有医百病的良药呢?答案只能有一个:骗局。
  骗局永远不可能被真理所代替,一度曾经和她一起在电视里宣传的乳癌患者吕育娴后来在查出癌细胞扩散之后,将其告上法庭, “林光常理论”彻底破灭了,而各大媒体与医学界的人此时纷纷站出来进行评说,其骗局的真面目也大白干天下,而其中给人的思考更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为何“林光常理论”会成功?
  我们不得不承认林光常有一定的胆量和头脑,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智慧用在正道,林光常4年前以《无毒一身轻》及《排毒餐》一炮走红,给他带来了无穷的财富和名誉,而他巧妙的利用媒体宣传是他成功的法宝之一,另外他将一些民间养生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研究,便改头换面成了他的著作,因为有一定的民间流传,很多人便对此坚信不疑,因为林光常此时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专家”,专家 民间养生便等于了真理。看看他的成功之路,谬论成为真理原来是这样子的,真是滑稽可笑。
  
  其二、为何林光常的骗局可以持续这么久?
  理由很简单,就是台湾的监管机制不严,从他上电视宣传的第一天起,相关台湾媒体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其实他根本不具备医师、教授资格,他的产品更是没有治百病的效果,更没有得到任何有关部门的认证,其“治疗癌症”及“排毒”只是他为了挣钱的一种宣传的手段罢了,而电视及出版物也为了金钱和名利需要,成了林光常的帮凶,社会百姓对于电视的相信程度还是非常之高的,加上教授、专家的头衔,治绝症的效果,受骗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其三、为何众专家成为“事后诸葛亮”?
  在4年期间,“林光常理论”风靡台湾和大陆一些地方,很多专家并不是不知道他的方法不科学,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于站起来说话,这样的结果的确令人失望,即使他们有权保持沉默,但台湾药监局等相关部门为何不出面干预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东窗事发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林光常理论”的“伪科学”,难道所有的事情都要“事后诸葛亮”才算是圆满吗?
  
  其四、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难道永远是道难题?
  从“林光常理论事件”我们联想到中国近来非常热门的话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食品药品是百姓生活必不可缺的内容,如何保障百姓的生命安全,让他们吃得放心,用药安全,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
  树立反面的典型的目的在于让公众认识到保护自己,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而对于相关部门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如何避免“林光常理论事件”在我们身边再一次的发生,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关键词:拒签事件
  
  背景
  2007年11月21日,怀孕9个月的女子李丽云因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在同居男子肖志军的陪同下前往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就诊,医生检查后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并告之肖志军孕妇及胎儿均生命垂危,建议行剖宫产手术。在妻子最后痛苦挣扎的三个小时里,肖志军一直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当晚7时25分,孕妇李丽云及胎儿不治身亡。事情曝光后,肖志军受到了无数人的唾骂和指责,医院的行为究竟恰当与否也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肖志军、李丽云,这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愣是激发了所有人在渐寒的初冬里的沸腾,这也成为2007年底最热的健康事件。
  
  卫生局:医院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北京市卫生局对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调查结果是: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在依法履行告知义务而患者及其关系人仍明确表示拒绝手术的情况下,一边积极做家属的说服工作,一边进行抢救治疗,同时也做好手术准备,而不是违背患者意愿强行手术,这一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强调,为保护患者利益,法律规定了医院享有“特殊干预权”,但这一权利的行使是有前提的,即“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医院在此案医疗活动中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的明确阻碍,导致实际的抢救和手术无法实施。
  
  医学专家:孕妇死亡不可避免
  参与评审的专家包括有呼吸内科、心内科、ICU以及妇产科专家。在仔细听取了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抢救过程汇报,并审阅病历等相关资料后,专家们得出了“孕妇死亡不可避免”的结论。
  
  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张健:孕妇的病情非常严重,在当时的情况下,救活几率非常小,即使此时做剖宫产手术,也只是尽力争取挽救她腹中胎儿的生命。
     法律专家:不属“其他特殊情况”
  卫生法学专家、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但这种“其他特殊情况”指的是患者神志不清,而且身边没有钱、没有身份证明,也没有家人陪伴,陪伴的人仅是同事、同学或者警察。
  孙东东认为,当时陪伴在李丽云身边的是她的丈夫,即便两人的夫妻关系没有经过法律认可,但由于李丽云腹中的胎儿是肖志军的骨肉,因此肖志军属于李丽云的关系人。“李丽云的情况恰恰不属于所谓的特殊情况。”
  孙东东表示,法律是维护大多数患者权利的,李丽云事件应属于极端个例。但他也建议,对于法律所提出的“其他特殊情况”可以进行细化,以便具体执行操作。
  爱知行研究所所长万延海:家属不签字患者就会面临死亡,就像有人把亲属送进精神病院,不签字病人就无法获得自由一样,家属的权利是否过大,应该得到制衡?医院对患者有一个最科学的判断,患者显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无法统一认识最科学的选择,那就应该有一个程序来确保这个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如果医疗机构做了这样的事,就不应该让他们承受法律后果。但这个决定必须由一个机构来作出,最好是医学共同体。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卓小勤(曾参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生命健康权是第一位的,但如果没有自主权,生命健康权就没有办法保障。试想如果医生有强制治疗权那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强调的是知情自主权,
  同时,卓小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关系人如何来界定,以保证医院在紧急时刻能够联系到真正的家属和关系人。
  
  心理学家:这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
  心理学专家应力教授:肖志军在亲人生命危急的应急状态下,还能表现出所谓的冷静思考,和正常人的心理行为构成了偏差,此外,他的思维前后保持一贯性,认为
  “自己一向考虑问题周到,不会出错”,这种总是认为自己有理,而把由自己失误直接造成的后果都全盘归因于外界(医院)的行为,表明他的心理有问题,已形成了偏执型人格障碍。
  
  卫生部:事件需多部门共同认定
  卫生部的首次回应明确表示高度关注此事,并对死者及其家属表示同情,卫生部表示,事情发生后,已经请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情况真相。就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在“拒签”事件中是否做到依法执业的问题,卫生部表示,对该问题的认定需要多部门共同认定,最后由法律给予裁决。
  
  (以上资料部分来自互联网)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恒大模式”对中超联赛竞争平衡机制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认为“恒大模式”对联赛竞争平衡的冲击表现为,投入资金失衡、优秀球员资源垄断、比赛“不确定性”降低,加剧了联赛的竞争失衡和成本上涨。基于竞争平衡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建立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竞争平衡机制的思考:对俱乐部投入资金进行制衡、防止富有的俱乐部重金挖取球员、抑制联赛球员薪资猛涨,降低俱乐部投资成本;建立合理的球员流动机制、建立各球队之间
从传媒生态的角度看,不同介质传媒的“叠加式共存”是传媒发展的规律。在信息呈几何级增长态势的现代社会,“读图时代”、“悦读时代”是受众信息接受的典型特征。随之,对信息进行“故事化”整合与包装就成了深度報道谋求传播效果及参与竞争的路径选择。  从故事的功能来看,作为人类记忆及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故事与人类相伴而生。故事之与人类的烙印,已经做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成为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深度报道通过对信息
【摘 要】同期声是纪录片在影像表现之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学影像《玉扣纸》作为一部试图还原原生态造纸工艺的纪录片,在同期声的处理中具有独特魅力。环境音响、人声与歌谣从不同方面,共同建构了一个立体的造纸场景,也展现了造纸人原始淳朴的生活状态,完成了作者的内容表达。  【关键词】纪录片 《玉扣纸》 同期声 艺术表达  纪录片,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生活。在纪录片中,声音不
如果去北京只有一天的游玩时间,你会选择去哪儿?如果你还没去过故宫的话,选它准没错。这座红墙黄瓦的庞大建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它那宏大的建筑、开阔的殿堂让人實地感受到昔日威严的皇权已成过眼云烟;它以斑驳的历史痕迹现场向你讲述这座城经历的风风雨雨;一座又一座熟悉的宫殿名字,不断唤醒你脑海中被影视剧“安利”的记忆,你想象着古代帝王后妃、太监宫女的神秘宫廷生活……  故宫开了火锅店,故宫出了新的
【摘 要】本文将通过新小说派的领袖罗伯·格里耶的典范之作《橡皮》阐释新小说“纯物主义”的视觉作用方式,旨在表明,他的创作理论是用冷静客观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捕捉现象世界的直观映像;但是绝对的写物主义从不脱离人的知觉而显现,描写物时总有人的眼光在看,有思想在审视,有欲望在改变,这是一种“主观的极端主义”形式。  【关键词】“镜子说” 视觉 纯物主义 主观  一、“镜子说”谱系的演变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
[摘要]在人力资源市场化的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能的多样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诸多问题,如生源基础差、师资力量薄弱、企业参与度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导向培养模式造成学生的技能结构单一等。文章从教育实践出发,对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短板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强化教学水平、加大对高职院校投入等措施,以促进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提升。  [
2017年8月5日,由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山西财专”)举办的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与建设研讨会在太原召开。山西财专校长赵丽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梁伟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元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储锦超,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副院长沈豫琼,中教畅享、新道科技、厦门网中网、正保远程教育以及20余所高职院校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社笑雪总編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山西
【摘 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似乎越来越便利,然而,这些便利所带来的并不总是交流的通畅。在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爱德华·霍尔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就其切身经历,将他所了解的文化进行了分层解析,揭示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无声的语言》 文化差异  《无声的语言》是跨文化传播(交际)学的奠基之作①。而霍尔则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
【摘 要】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是传播学中的奠基之作。公众在成见的预设之下寻找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印证,选择性接受信息,并维护着自我以及群体的成见,形成了一次次群体性的网络道德审判和暴力性事件。本文从这个角度探讨理性公众的可能性,以及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知识分子 公共舆论 李普曼  《公众舆论》中,李普曼用大量的笔墨去描绘了一个充满成见的社会与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关于成见,李普曼说,多数情
老姜哥曾经跟我说:“假如有两个机会放在我面前,一个是去欧美旅行,一个是把黔东南的苗乡侗寨好好走遍,我肯定选择后者。”我对这话的真实性深信不疑。贵州黔东南的原生态风情,和老姜哥不修边幅的“野路子”简直就是天作之合,至于少数民族热情奔放的情感表达,更是让老姜哥心痒痒之所在——多年以前他到过大山深处的一处苗寨,据说寨子里的风俗是姑娘帮哪个男的喝了杯中酒,就说明看上了他,当晚就能圆房。据老姜哥自己说,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