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市防洪减灾规划之我见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di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洪水疯狂肆虐,给我国城市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危害。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把握好经济发展与城市防洪减灾的协调关系问题,值得我们大力探讨。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洪灾的形势以及减灾措施,力争达到降低洪灾损失,共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之目的。
  关键词:防洪;减灾;排涝;工程技术
  Abstract: The wild, caused great harm to the economic life of our country city. In city construction, coord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blem of how to gras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ity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e should vigorously investigat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city flood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measures, and strive to reduce flood damage,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flood;disaster;flood;engineer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形势严峻
  2007年7月, 山东省济南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17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重大。2010年6月,安徽省会合肥陷入严重内涝,市中心多条主干道因积水过深而陷入瘫痪。2011年6月,湖北通城县城水灾,城区交通瘫痪, 6万多居民被困,死亡22人、失踪5人,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2012年7月, 北京市遭遇了61年来最强暴雨,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由以上看出,洪水疯狂肆虐,给我国城市的经济和生活造成了重大危害。城市洪涝灾害形势严峻,防洪减灾建设刻不容缓!
  二、导致城市洪灾严重的根源
  (一)我国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是近年来水灾损失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按我国目前的规定,大城市的防洪标准应达到100年一遇,特大城市或特别重要城市应达到200~300年一遇。但长期以来,各城市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北京的城市防洪标准仅为61年一遇,一些中小城市防洪标准仅为10—20年一遇。
  (二)防洪排涝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形成防洪紧张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城市防洪比较注意防外水即防洪,而比较忽视防内水,即由于城市汇流区内遭遇暴雨所产生的内涝灾害。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一般不足十年一遇,因此一遇大雨,市区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据专家分析,北京的排水系统是20世纪50年代根据苏联设计建造的。长期以来,北京居民主要依靠陈旧的排水工程来避免街道被雨水淹没。随着时代发展,这套设施难以负担偌大北京城的排涝任务。同样,2007年济南洪灾也是由于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造成的。当时济南老城区还沿用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排水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严重不足。由此可说,城市急剧发展,过去的下水道难以解决如今城市的排涝问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亟待改造。
  (三)城市洪涝灾害严重,还存在着诸多非工程方面的因素。一是城市现代化使其总体承灾能力降低。城市人口与资产迅速增长,新的开发区不断向低洼易涝地区及泥石流易发区域拓展。城市化建设将原有农田变为住宅区或道路,城区周围透水地面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河流两岸天然的、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地被不渗水的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沥青路面等各种透水性能很差的地面覆盖,使原本可以被植物吸收,被洼地存贮或直接渗入地下的雨水,被不透水地面阻隔并集聚成地面径流流入城市的下水道、排水渠,继而进入流经城市的河道,增加了河流的降雨径流量。
  二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引发了洪水的泛滥。历史资料表明,近代水灾损失增长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例如滥伐森林和陡坡开荒引起流域性的水土流失,放大了洪峰流量;开矿和修路的弃土造成水库和河湖的淤积;无节制的围湖垦殖降低了洪水的调蓄能力,抬高了江河水位;围垦河滩地和在其中建厂,缩窄河道行洪断面等。
  三、城市防洪减灾应采取的措施 (一)做好城市防洪减灾长远规划
  防洪减灾包括防洪和减灾两方面内容。防洪是指用防洪工程体系,加上洪水预报、调度等手段,使洪水顺利下泄,不致泛滥成灾;减灾是指通过对洪泛区域的日常管理,加强洪泛区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一旦发生洪水泛滥也会将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压缩到最低程度。
  从城市防洪减灾角度来看,城市建设要解决好防洪和排涝两方面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城市要有足够的排涝能力和调蓄雨水的能力,洪水侵袭时不至造成太大损失。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方面要搞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重视城市建设自身的调整。也就是说要对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调蓄雨水能力、提高交通、电、水等城市生命线网络系统的防水能力、加强城市洪水预警报系统以及加强居民对洪灾的认知能力和避险能力等都要做出统筹规划,使城市在遭遇较大洪水或暴雨时不致酿成大灾。
  (二)城市防洪減灾具体措施
  防洪减灾可分为工程与非工程两种措施。工程措施是对自然环境的改善,非工程措施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减灾。
  1、工程措施方面,一是要提高城市防洪及排涝标准。通过对防洪工程以及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的改造,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和排涝输水能力。加固大江大河干堤和病险防洪工程,加高加宽改造堤防,因地制宜疏竣泄洪能力不足的河段,修建尚未设防的中小城市的自保防洪工程,实施蓄滞洪区的群众保安工程等。
  二是加大防洪技术的研发力度。目前我国在防洪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突破,比如筑坝技术、堤坝防渗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光缆通讯、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移动通讯、流星追踪通讯等现代通讯技术在防洪中广泛应用;随着雷达测雨、卫星云图、全球气象数值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降雨预报的预见期加长,精度更高,洪水及灾情预报技术不断提高;遥感监测技术实现了在多云天气、夜间对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准确判断淹没范围、淹没水深、被淹农田的减产幅度以及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集各种新兴技术为一体的防洪决策技术,使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在长江黄河等大流域内初具规模。
  三是要在城市建设中推广新技术。比如在河旁洼地的四周筑堤内部植树,建成治水绿地;建造河道或者下水道雨水调节池,以抑制城市化在河流中增大的径流量;建造入渗池、渗透U字沟、透水性铺装等雨水渗透设施,以增加雨水入渗;利用公园、体育场、地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造雨水贮留设施;开挖大型隧洞式、连通多条河流的地下排水通道,建成地下河工程等技术措施。
  2 、非工程措施方面,一是要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我国的治水新思路——“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旨在抑制不合理的国土开发,恢复被掠夺的自然水体和森林植被,给自然以补偿,达到人与洪水的和谐相处。当前,我国已实现了由防洪到防洪减灾的战略调整,加大了对减灾措施的筹划。如:法律上已明文规定实施规划保留区制度;在长江等江河实施了大规模的退田还湖、整治河道和实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措施;在划定的洪泛区域内,实行限制发展,不允许自由开发,提高地区自身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诸多方面国家都采取了适宜的防洪灾措施。
  二是要建立因地制宜的防洪减灾措施。我国防洪减灾面临很多不利因素,比如,人口密度大、留给洪水的回旋余地少,洪水威胁区域与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基本重叠、洪水灾害威胁严重,我国需要修建的大防洪工程较多,防洪减灾需要处理的问题较复杂,固有的防洪工程和管理模式陈旧、转变传统观念困难,流域内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影响水系的管理等等。为此,我国的防洪减灾对策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因地制宜建立适合的措施。
  三是要注重公众的参与。目前我国的防洪重任主要是交给政府部门,在发动全民投入防洪减灾方面存在严重缺欠,广大群众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束手无策,成为防灾弱者。注重公众参与,要普及和宣传防洪减灾知识,做到防洪减灾人人有责,使广大群众面对洪水能够自救互助,确保个人、家庭及设施的安全。注重公众参与,要普及洪涝灾害风险教育,灾害情报向全社会公开。当洪灾发生时,洪水的淹没范围、深度、持续时长、洪水流速以及人们应当采取的自救措施、避难时间、避难途径等问题,都应当编制成洪涝灾害风险图向社会公开,实时公布每次洪水所发生的灾害过程和受灾情况,提醒大家做好防范。
  四、结语——城市防洪减灾任重道远
  城市洪涝灾害的后果最终是以居民生命和财产以及社会公用设施的损坏程度来体现的。根据专家们的统计,1倍的减灾投入,可以获得2~5倍的经济效益,事实上追求经济增长与减少灾害损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通常受到重视的总是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而忽略了减少灾害(尤其是洪灾)损失这一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好城市防洪减灾规划,在恰当的范围内回避洪水、适应洪水,给洪水以出路。
  目前人类还不具备改变洪灾的能力,洪涝灾害将是长期的,我国城市的防洪减灾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把握好经济发展与城市防洪减灾的协调关系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大力探讨。应该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我们能够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共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树坤等,全民防洪减灾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2]骆承政、乐嘉祥,中国大洪水-灾害性洪水述要,北京:中国书店,1999
  [3]刘树坤,从今年大水看21世纪中国的防洪,中国水利2008
  [4]中国水灾,维基百科,2012
  [5] 刘树坤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中国水利2008
  [6] 周魁一,防洪减灾战略调整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常规标本采集过程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在临床上的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从血液的放置时间、抗凝剂、采集血液的姿势为指标进行分组的观察.结果 血常规标本采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施工的监理实践经验,对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要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及监理如何做好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supervision experienc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刚性防水技术在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刚性防水;地下室施工  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rigid waterproof technology in the base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igid waterproofing; The
为使采血护士在各个服务环节能做到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规范操作规程,通过制定流程图指定带教老师全方位、多环节、结合实际情况正反2方面举证等方法带教,使采血护士养成良好
摘要:近些年来,全球能源资源消耗大量增加,我国也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节能理念被日益提到国家政策地位。而房屋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节能降耗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房屋建筑节能施工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从四大方面详细探讨了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施工;健康;外墙;门窗  Abstract: in recent y
摘要:近年来,建筑节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外墙保温又是建筑保温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采取外墙保温措施的优点,通过对施工前需完成的项目、施工前需检查的项目、保温材料、保温砂浆、锚固件以及玻璃纤维网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详细论述,为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外墙保温;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buildin
摘要:随着构建节约型社会步伐的不断前进,我国从各个领域进行能源的节约。文章在分析我国能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能源利用的紧迫性,从科学发展、绿色节能的观点出发,对提高城市路灯节能水平的各种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我国城市路灯的节能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介绍了智能路灯节能系统控制器的总体结构,并对每一部分的构成及功能做了简要介绍。关键词: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方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可以供投资建设的用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更好的利用空间,建筑物的高度和基础深度也越来越大。因许多高层建筑物常设有多层地下室,在建设施工阶段形成深基坑,基坑侧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工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软土地基因其天然含水量加大、可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渗透性能差等特点,常常成为较为棘手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
摘要:自密实混凝土因其具有很高的流动性、不离析、不泌水,不需要外加振动,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是其耐久性与传统混凝土相比较有什么优越性,怎么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耐久性还是一个问题需要研究。本文就自密实混凝土的耐久性做简单阐述并提出一些针对措施。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 耐久性 影响因素  Abstract: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because
摘要: 随着我国各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园林景观的建设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作为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求我们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园林景观规划中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科技,新工艺的涌进。使得园林景观规划工作的难度加强,日益更新的科学技术也造成了我们对一些相关技术的掌握不成熟。本文主要从环境景观设计入手对园林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