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基编辑器新载体安全又高效

来源 :世界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一个航天发烧友,同时又紧跟CRISPR的动态,那么你或许会把这两个领域的新晋“顶流”——火星登陆的毅力号和体内注射的碱基编辑——组成“CP”,因为它俩从某种层面上看是非常相像的.rn毅力号探测器乘坐火箭升空,之后依靠自身的巡航、下降和减速系统完成火星软着陆,随即开始在目标区域活动,并借助多种相机、分析仪、成像仪、光谱仪等装备寻找生命的迹象.CRISPR系统通过注射进入机体,之后靠着递送载体保驾护航行至目标细胞,载体随即释放碱基编辑工具,细胞内的基因编辑工作由此开始.
其他文献
想象一下,当你的曾祖父母还是少男少女之时,他们获得了一件开创性的新设备——全世界首个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娱乐系统,不是你现在随处可见的那种蠢兮兮的VR眼镜.这种设备更像电影《黑客帝国》中出现的玩意——是一种时髦的魔力头带,塞满电极,以某种方式直接连上人类大脑的感知系统,用机器生成的新知觉取代了佩戴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期刊
1987年的一天早晨,时任美国空间望远镜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当时即将升空的哈勃望远镜项目的负责人)的天体物理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要求当时的副所长加斯?伊林沃思(Garth Illingworth)开始考虑哈勃望远镜继任者事宜.“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啊,哈勃都还没上天呢,还有这么多事要处理——有些问题还很大——我们怎么可能腾出手来,同时考虑继任者的事?”伊林沃思近些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境时说,“他说,相信我,必须早点筹备,因为我知道,这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哈勃空间望远镜项目
期刊
结节性硬化综合征(TSC)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器官的肿瘤,常见的有:皮肤血管纤维瘤,脑部位的脑皮质结节、室管膜下结节(SEN)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心脏横纹肌瘤,肺脏淋巴管平滑肌瘤(LAM)以及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细胞肿瘤.神经病学表现则为癫痫和TSC相关神经精神障碍,包括攻击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缺陷和其他精神障碍.
期刊
2004年6月5日,93岁的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结束了与阿尔茨海默病(AD)长达10年的斗争,与世长辞.这使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AD这一由德国医师阿尔茨海默于1906年最先描述、此后一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期刊
就算你从未看过电影《黑客帝国》,你大概也知道影片的核心前提:男主角——一个名叫尼奥的电脑程序员——发现现实不是看起来那样.他以为是他的世界的地方,其实是个模拟世界;他最终在一个充满液体的生物舱里醒来,他浸在舱里的身躯一直萎缩.那当然只是好莱坞的故事而已,但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认真地看待“模拟假说”.
期刊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复杂系统,颁奖理由是“为我们人类理解复杂物理系统而取得的开创性贡献”,奖金的一半授予两位,第一位是真锅淑郎,第二位是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表彰他们建立地球气候的物理模型,量化其可变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奖金的另外一半授予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表彰他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涨落之间的相互影响.
期刊
核聚变能源产业能带来人类历史大突破,意义堪比人类掌握了电力的使用.rn我们称为核聚变的过程能在宇宙某处产生大量能量.倘若你想要证据,你只需要看一下夜空:夜空中的每个亮点都是一台天然的核聚变动力反应堆.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将恒星的动力源带到地球上,而在2022年2月公布的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结果中,位于牛津郡的卡勒姆聚变能中心,在激发和维持迷你恒星领域,已经达成新的里程碑.
期刊
自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首次引入吉祥物“雪士”(Schuss)以来,吉祥物就成了冬奥会的“标配”.这届北京冬奥会的熊猫原型吉祥物冰墩墩可谓广受追捧,一“墩”难求.
期刊
大脑皮质是人类大脑最大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最大的信息处理中心,承担着脑的高级功能.中间神经元是大脑皮质两种主要的神经元之一.其数量随皮质体积的增加而增加,但人类的中间神经元的种类却与啮齿类动物相似.时颖超等人报道了人和小鼠指导中间神经元分化的十分保守的基因网络,解释了相同种类的中间神经元是如何在不同物种中出现的.梅赛德斯?帕雷德斯(Mercedes F. Paredes)等人发现中间神经元在胚胎脑部一种独特的细胞结构中发育,而且相比啮齿类动物,人类中间神经元的发育时间长得多.这也解释了中间神经元数量是如何增
期刊
2019年12月31日,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了出现在武汉市的44例原因不明的“病毒性肺炎”病例.两年后的现在,名为“SARS-CoV-2”的新冠病毒已经导致全球至少540万人丧生,而迅速蔓延的强大变体奥密克戎(Omicron)似乎要掀起新一轮的全面攻势.2022年1月,著名科学媒体《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发表文章,回顾了新冠大流行期间,科学界所做的重大贡献,也介绍了我们目前对新冠病毒的了解程度,以及应对它的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