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36-02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價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创设教学情景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的事,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负数、等式、不等式、函数等的实际背景。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切忌由教师全盘端出。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探索更多可以应用的实际问题和场合。
具体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把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核心,把知识的应用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首先要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根据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组织与表述数学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引出思考,以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次对于理论的应用,不能简单地视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来认识;第三要从整体上教给学生用数学语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让学生从数学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的应用数学意识。
二、开展数学建模的活动,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只有从数学角度进行描述、找到其中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方法。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除了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外,教师还应努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具有原始背景的数学问题,交由学生抽象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此外,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建模是关键。
三、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流行病学、CT技术、数字电视、飞机设计、市场预测等等领域都需要数学的支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知识应用的具体案例,并互相交流。例如:在扇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适逢学校运动场正在贴草皮,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运动场两头的弓形位置的面积如何去求解?于是让学生到运动场上进行实地测量,然后应用所学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来解答。
四、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建议。学生得出基本结论或建议以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结论和建议。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就是说数学的应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应用意识形成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数学教学与数学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在应用中建构数学、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把学习和应用数学变成一个自觉的持久行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中学数学建模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價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创设教学情景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的事,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负数、等式、不等式、函数等的实际背景。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切忌由教师全盘端出。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探索更多可以应用的实际问题和场合。
具体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把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核心,把知识的应用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首先要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根据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组织与表述数学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引出思考,以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次对于理论的应用,不能简单地视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来认识;第三要从整体上教给学生用数学语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让学生从数学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的应用数学意识。
二、开展数学建模的活动,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只有从数学角度进行描述、找到其中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方法。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除了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外,教师还应努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具有原始背景的数学问题,交由学生抽象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此外,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建模是关键。
三、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流行病学、CT技术、数字电视、飞机设计、市场预测等等领域都需要数学的支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知识应用的具体案例,并互相交流。例如:在扇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适逢学校运动场正在贴草皮,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运动场两头的弓形位置的面积如何去求解?于是让学生到运动场上进行实地测量,然后应用所学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来解答。
四、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建议。学生得出基本结论或建议以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结论和建议。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就是说数学的应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应用意识形成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数学教学与数学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在应用中建构数学、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把学习和应用数学变成一个自觉的持久行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中学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