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师教案检查及优秀教案展评,但是看了众多的教案后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似乎每一篇教案都是有血有肉,然而总觉得有点虎头蛇尾,因为在教学反思这一栏中,众多教师填写的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好”、“教学效果较好”之类的敷衍性的语句,纯粹是为应付检查而填写,从而抛弃了“课后反思”所应具备的作用。“课后反思”作为完整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功的教学过程来自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新课程所要求的创新教育同样来自于教学反思后的顿悟或感悟。因此,“课后反思”不是一节课的终了,而是课堂教学“灵魂”在课后的拓展和延伸,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充分利用这一环节,为教学更好地服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在此谈谈自身的粗浅见解,以求教方家。
1.通过对教学“得”、“失”的回顾,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所谓“得”,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效果较好,教师课内或课后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教学片段。教师要及时总结,对于“得”应该在保持的状态下去进一步发展,寻找更多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在一堂高一女生跨栏课中,课前我认识到女生对跨栏练习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改变教学手段,教学之初以橡皮筋替代栏架,让女生先消除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我把橡皮筋换成了体操小垫子,此时学生已经能很从容地从这些障碍上跨过,最后我才把栏架放上跑道,让学生先试着跨过低栏,以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针对一些学生仍不敢跨栏的心理障碍,我以“李宁”品牌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练习兴趣空前高涨,使跨栏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得以圆满完成。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小结和反思,对于这一堂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为接下去的教学工作展开积累了素材。
所谓“失”,即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得法,或语言、动作技能讲解示范上欠妥,这往往影响学生的技能学习或情感接受程度,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教学片段。教师面对“失”时,更应及时进行反思,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弥补前课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教训。如在一堂高二男生篮球课中,一些学生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打“二对二”比赛,我用了一些过激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结果导致这四名学生没能好好练习下去,并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认为语言偏激,在认识到自身的过“失”后,我及时找了这四名学生谈心,并为我的过激言语向他们道了歉。事后我进行了总结,如果采用接下来的教学手段,效果就不一样:第二节课,我先让学生们观察那四个学生的“对抗赛”3分钟,在对抗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的各个基本动作加以分析,使他们能认识到技术层面的不足,从而把他们的不足转化到课堂上进行教学,使他们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结果那四名学生在接下来的课中练习相当认真,成为了班级中的体育骨干,这就是及时反思总结带来的教学成就,同时这也为我今后开展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我对学生的批评指正同样有了较新的认识。
2.回顾教学效果,修正教学进度,体现教学进度设置的合理性
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不尽相同的青少年,是一群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的学生,即使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了教材,课前备教学内容、备教学场地、备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依然会有与教学构思和设计不相适应的地方。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示范面的选择、学生队形的调整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还会影响到教师下一次课的任务安排和教学进度的开展。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教学效果及时对下一次课的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就能使教学进度的设置更合理、科学。例如在一次武术课上,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学生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要求80%的学生在学习后能掌握第一式到第三式的动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使这个教学效果无法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太极拳的概念大多停留在电视或电影中的片段动作上,因此在教学执行过程中我详细地讲解了动作基础,学生练习时间较为局促,影响了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完成。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并把第二次太极拳课的教学进度进行了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定的目标,使教学计划更有利于实践教学。
3.寻找教学切入点,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提供依据
教学的切入点是指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应着重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找到一个切入点,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为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提供依据,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意识都可以作为切入点。例如:在一节排球课中,学生对于上手发球的动作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到影响学生的首先是心理上的原因,学生认为排球太硬,会伤及手指;其次是发球后球会弹得很远,来回捡球实在是太麻烦了,也影响了练习时间。针对上述原因,我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进,把学生丢弃的废纸团成球状,再在外面用不同颜色的胶带纸缠绕,做成排球进行教学,结果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正是寻找到了学生练习障碍的症结,针对这个症结寻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记录学生亮点,为教法创新积累素材
新课程下教学过程更注重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双边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多素材。如在一堂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课上,当我讲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这一课题时,一名学生拿出了许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素材及对心理障碍的调节对策,这使我的教学过程显得相当主动,我充分利用了这名学生提供的大量事例及调节方法,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调动。课后我总结后认为,学生在这一方面有很高的兴趣,并且在课后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进行研究和了解,这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中可以充分利用。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健康教育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究,一方面可以为教学开展提供素材,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机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5.利用“课后反思”,为论文提供素材
多年的“课后反思”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与教训的积累。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和总结,为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第一手的宝贵资料。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现在还处在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第一手的资料及时总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而“课后反思”则把每次课的精华与失误进行记载,教师的教学论文可以把这些作为题材,为教学过程更合理化寻找途径。
总之,“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通过这一环节的运用,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使教师真正从一名“教书匠”向“教育家”升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1.通过对教学“得”、“失”的回顾,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所谓“得”,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效果较好,教师课内或课后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教学片段。教师要及时总结,对于“得”应该在保持的状态下去进一步发展,寻找更多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在一堂高一女生跨栏课中,课前我认识到女生对跨栏练习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改变教学手段,教学之初以橡皮筋替代栏架,让女生先消除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我把橡皮筋换成了体操小垫子,此时学生已经能很从容地从这些障碍上跨过,最后我才把栏架放上跑道,让学生先试着跨过低栏,以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针对一些学生仍不敢跨栏的心理障碍,我以“李宁”品牌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练习兴趣空前高涨,使跨栏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得以圆满完成。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小结和反思,对于这一堂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为接下去的教学工作展开积累了素材。
所谓“失”,即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得法,或语言、动作技能讲解示范上欠妥,这往往影响学生的技能学习或情感接受程度,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教学片段。教师面对“失”时,更应及时进行反思,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弥补前课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教训。如在一堂高二男生篮球课中,一些学生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打“二对二”比赛,我用了一些过激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结果导致这四名学生没能好好练习下去,并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认为语言偏激,在认识到自身的过“失”后,我及时找了这四名学生谈心,并为我的过激言语向他们道了歉。事后我进行了总结,如果采用接下来的教学手段,效果就不一样:第二节课,我先让学生们观察那四个学生的“对抗赛”3分钟,在对抗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的各个基本动作加以分析,使他们能认识到技术层面的不足,从而把他们的不足转化到课堂上进行教学,使他们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结果那四名学生在接下来的课中练习相当认真,成为了班级中的体育骨干,这就是及时反思总结带来的教学成就,同时这也为我今后开展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我对学生的批评指正同样有了较新的认识。
2.回顾教学效果,修正教学进度,体现教学进度设置的合理性
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不尽相同的青少年,是一群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的学生,即使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了教材,课前备教学内容、备教学场地、备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依然会有与教学构思和设计不相适应的地方。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示范面的选择、学生队形的调整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还会影响到教师下一次课的任务安排和教学进度的开展。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教学效果及时对下一次课的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就能使教学进度的设置更合理、科学。例如在一次武术课上,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学生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要求80%的学生在学习后能掌握第一式到第三式的动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使这个教学效果无法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太极拳的概念大多停留在电视或电影中的片段动作上,因此在教学执行过程中我详细地讲解了动作基础,学生练习时间较为局促,影响了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完成。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并把第二次太极拳课的教学进度进行了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定的目标,使教学计划更有利于实践教学。
3.寻找教学切入点,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提供依据
教学的切入点是指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应着重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找到一个切入点,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为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提供依据,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意识都可以作为切入点。例如:在一节排球课中,学生对于上手发球的动作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到影响学生的首先是心理上的原因,学生认为排球太硬,会伤及手指;其次是发球后球会弹得很远,来回捡球实在是太麻烦了,也影响了练习时间。针对上述原因,我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进,把学生丢弃的废纸团成球状,再在外面用不同颜色的胶带纸缠绕,做成排球进行教学,结果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正是寻找到了学生练习障碍的症结,针对这个症结寻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记录学生亮点,为教法创新积累素材
新课程下教学过程更注重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双边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多素材。如在一堂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课上,当我讲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这一课题时,一名学生拿出了许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素材及对心理障碍的调节对策,这使我的教学过程显得相当主动,我充分利用了这名学生提供的大量事例及调节方法,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调动。课后我总结后认为,学生在这一方面有很高的兴趣,并且在课后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进行研究和了解,这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中可以充分利用。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健康教育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究,一方面可以为教学开展提供素材,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机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5.利用“课后反思”,为论文提供素材
多年的“课后反思”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与教训的积累。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和总结,为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第一手的宝贵资料。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现在还处在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第一手的资料及时总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而“课后反思”则把每次课的精华与失误进行记载,教师的教学论文可以把这些作为题材,为教学过程更合理化寻找途径。
总之,“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通过这一环节的运用,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使教师真正从一名“教书匠”向“教育家”升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