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材的高效使用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 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不是最终归宿。通俗地说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的编写只能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地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它是教材编写的要求。因而,把教材转化为学材,理所当然要靠教师的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本着“准确把握、适度创造、灵活运用”的严谨的理性态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开发。一句话,只有吃透教材,方能灵活运用教材、丰富教材,进而超越教材。虽然教材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凭借,但它可作为凭借的对象,其使用的有效性与教学效果有密切关系。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谈一谈对教材使用的认识与思考。
  一、理解编者意图,注重细节运用教材
  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作为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全面了解教材所在的应有地位与作用,把握教材的重点,以及注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与细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凭借教材,整体使用教材,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使教学有的放矢。
  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一次函数 ”的教学中的
  教材片段1:例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函数 y=-6x ,y=-6x+5 的图像
  首先分析引导:列表 描点 连线. 然后教师让学生填表、描点并画图像最后处理思考题及猜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函数的图像并总结个函数的图像的的平行关系以及一次函数的的性质,从而完成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
  思考:
  比较上面两个函数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出你的观察结果:这两个函数的图像都是直线 ,倾斜程度相同。函数y=-6x的图像经过原点,函数y=-6x+5的图像与y轴交于点(0,5),即它可看作由直线y=-6x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比较两个函数解析式,试解释这是为什么?
  比较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容易得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称为直线y=kx+b,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以这种形式处理这堂课,也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也十分开放,然而,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知道这个一次函数 与 的关系外,其他收获很微小。特别是两个函数的图像为什么平行?函数的增减性从哪里体现?解析式中的k、b在函数的性质及图像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并不明白)教学的目的远不止知识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要弄清知识的内涵,从中领悟实质,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细读教材会发现,教材设计的例2目的是通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同时学生已初步了解函数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设计具体详实的问题.。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更能使学生正确、准确的理解教材,因此,钻研教材是教师用好教材的前提条件,钻研教材也不仅仅钻研隔天或本章授课的部分,还需注意教材关于这块内容的整体结构和前后的联系。从中挖掘出教材的本质,只有全面了解教材的编写顺序,整体了解教材编写层次,才能全面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融会贯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二、把握编者意图,因材施教丰富教材
  仅仅理解编者意图还是不够的,只有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才更有能力驾驶教材,让教材的真正意图得以实现,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发展。
  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一次函数”的教学中的
  教材片段2:例 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因为是一次函数,其解析式一定符合y=kx+b,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求出k与b的值,根据条件可以得到关于k与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k与b的值。
  教材以这块内容为载体,让学生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同时,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形结合”数学思想以及说明解析式与图形的相互转化,实现这种转化的工具是点的坐标,它是连接数与形两种对象的纽带,但是,缺少的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在教学时要突出这个数学思想,展示教学的魅力,就必须补充例题。
  例1:小明根据一次函数y=kx+b填写了下表
  从而丰富完善了教材内容及教学思想,是教材的必要补充,所以领悟教材也是教师用好教材的前提,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一定的编写意图,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教材意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因此,作为教者一定要深刻、独立钻研分析教材,在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性地使用并丰富教材,才能把教材变为“一溪活水”,重组一条兴趣盎然的、富有实效的学习途径。
  三、领悟编者意图,弥补不足超越教材
  新课程的教材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在把握编者意图、把握编者意图后,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重组教材,对教材整合,让教材变为一个动态的、鲜活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完美教材。它更符合教者与学者的认知规律。
  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十四章第三单元14.3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本单元在已有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认识后,从变化和对应的的角度,从“数与形”的思想,对“一次”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但他缺少的是一次不等式组的融合。因此,在本单元末的学习或综合复习中可设计如下练习
  教材片段3:如图所示,根据你对一次函数、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组)的理解,列举图中所展示的方程(组)、不等式(组)及其解或解集
  从以上的单元复习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及综合性不难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透切,从理解教材到把握教材,再到重组超越教材,甚至衔接教材(与下一学段教材的衔接),使教材的真实意图关课堂教学时得以落实,通过对教材适当进行重组、梳理、拓展,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材更为有效,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以发展。可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组合,能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使教材得以充分利用,使每天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新课程的理念能得到真正落实。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全面、深入研读教材中,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材,从而让教材发挥出新的活力,让教材光芒四射,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也使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其他文献
双钢琴演奏于20世纪末逐渐出现在我国演奏舞台上,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和新颖的曲风一经亮相,就受到我国音乐界及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在我国的钢琴教育界,双钢琴教学逐步开展起来。  钢琴演奏者为声乐、器乐伴奏的同时,可以看到合作者;四手联弹时演奏者座位比较近,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息和动作;钢琴在协奏时,演奏者也可以看到指挥的提示;而双钢琴的合奏不同于其他,既没有指挥,两位演奏者座位距离又比较远,互相看不到对方的
期刊
改革开放以前,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学生跟着教师走,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身上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难以发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明确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要实现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在工作中,我逐步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讲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的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人文
期刊
我园一直将德育教育放在幼儿园教育的首位。在我们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打破了单一的“说教”模式,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使孩子们得到情感体验,使具体道德行为真正落到实处。  一、加强师德修养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幼儿,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质的人才。根据我园教师思维活、观念新的特点,我们幼儿园向教师提出“我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规范教师的言行,为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同时,我们
期刊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不乏意境美,选入教材的诗词更是以它的优美意境引人入胜,启人联想。古典诗词的特点是感情深厚,字句整齐,语言凝练,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古代诗歌 诵读 意境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优秀诗篇。而许多诗篇脍炙人口,传诵千古,它们经历了千百年来时间的考验,仍
期刊
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师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了具体要求,并规定了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从中不难看出,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即“历史课程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时期高中历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的基础”,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
期刊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正被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广为采用。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合
期刊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明确  教师若
期刊
“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早已成为我们举国上下认同的“大政方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又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们现实中,教育又存在许许多多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妨碍教育的质量全面提高的“困境”。其中,师生关系不能良性循环即存在师生关系问题是其重要的“困境”之一。同时,师生关系问题又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在学校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的最佳场所,是其他教育科目所不能代替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育过程,使每个学习者在运用、管理、评价和理解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高度素养。而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