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践行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l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研学旅行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收集、集体活动等。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视野,并且能让他们在研学过程中,体验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经常开展地理研学活动,不但能够缩短学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距离,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知识运用能力。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是地理核心素养中最核心的部分。人类在开展地理活动时,需以人地协调观为指导。所以,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时,需要用到这一观念,并要准确理解其含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地协调观,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
  笔者曾带领学生一起去往王屋山这个景点,在研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王屋山上常见的森林植被有哪些?气候对当地树木种类的影响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他们对王屋山的森林植被就会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另外,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亲身感受到人类活动对于大自然的影响。如:人们在旅游景点扔垃圾,造成了环境污染;景点承载旅游人数过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等等。这些都可在研学旅行中发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进而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
  二、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综合思维,即学生在分析某个地理问题时,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例如,在介绍强对流天气的成因时,笔者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当地的气候、风速等因素对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影响。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得到很大提升。
  再如,教学《人口的数量变化》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调查,通过走访、社会调查等形式,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人口政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等,然后形成文字总结,在班级中进行讨论。最终,让学生明白,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都会对人口观念产生影响,而人口观念的变化,又会影响到人们的生育观念,进而对人口数量的变化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在思考并探究解决相关问题时,应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逐渐培养自己的综合思维。
  综合性、广阔性与区域性是地理思维较为显著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某个地理问题时,需要带领学生结合该地的地形、地貌、降水等因素。这样,便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即学生对某个区域的认识等。高中地理必修3是区域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册内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观念。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空间观念。这样,他们在分析某个地理现象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该地区的环境、气候等地理因素进行思考。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掌握分析地理要素的方法,并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探究。例如,教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时,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笔者便搜集了一些关于煤炭、天然气的成因的短视频,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依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西北地区资源丰富的原因,从而促使他们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以提供两个情况相似的地理现象,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区域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四、在研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考查、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總而言之,在研学活动中,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并依据资料去进行社会调查与亲身体验,这样,才能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给海地太子港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救援海地一度成立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请阅渎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关海地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组图  (1)依据上页图中的信息,简要指出海地大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上页图中的信息,简要描述海地的气候条件,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海地原为印第安人部落阿拉瓦克人居住地。1492年,哥伦布航行至此,将该岛命名为伊
冬季賞雪景,不一定要跑到北方去嘛!重庆的仙女山就是一个好去处。仙女山上白雪皑皑,大地银装素裹,赏雪、滑雪均宜。当然,到了夏天,你可以再来仙女山看看。皑皑白雪变成了茫茫林海,凉爽清透,又是另—番美景。
有些教师总是以熟悉的教法来设计教学活动,而逆向的教学设计则是从学习的结果开始思考,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之所以选择逆向设计是因为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与评价等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与学的优先次序,并指导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评估,逆向的设计则能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中要求,要围绕学科
[热点回顾]  2008年12月11日上午,广西南宁民歌广场装扮一新,“祖国万岁”的巨大壮锦型画卷格外醒目。数万名各族群众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这里,共同庆祝自治区50周年华诞。50年奋进,50年辉煌。过去的50年里,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走过了非凡的历程。50年间,全区生产总值翻了5.4番,财政收入翻了7.2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处于平等的位置。为此,初中思品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情感感染身邊的学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关注和尊重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平等首席。  一、利用辩论创设教学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认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为此,初中思品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以及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辩论,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
[背景材料]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6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令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
盛夏时,蝉在树上欢快地叫着,热闹极了!可是当秋天到来时,蝉还会这么叫吗?蝉能活多久呢?  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蝉的寿命很长,其中幼虫阶段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  每年六七月份,成年的雄蝉开始呜叫,吸引雌蝉交配,繁衍后代。交配产卵之后,蝉的寿命就所剩无几了。  蝉又叫作知了,夏天的时候你可以听到它们的鸣声。不同种类的蝉,寿命长短不一。但不论是6年寿命还是10年寿命,蝉的幼虫阶段
高考冲刺阶段(四、五月份)的复习对同学们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是同学们依据考试大纲,巩固历史基础知识、提升历史学科能力的关键阶段)。本文结合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考试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特点以及本人高三历史教学的实践体会,谈几点对这一阶段复习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的要求    (一)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核目标与要求及命题设计思
二、非选择题    31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史实再认再现能力。第一问要求考生完整准确地把握孔子主张
微课程是基于学生需求、教师能力和校本资源,把原有课程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微型课程。2014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更是强调了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微课时也要有指向性,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  一、紧扣课标,创设真实情境,整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