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t398896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要真的实施这一点,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其中,对教学进行合理的构思与设计又是最关键的一环,本文就自己的设计课谈一点体会。新课程、新理念并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3—6148(2011)l(S)—0074—3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创新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思考和实践的任务,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学生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成为突出的问题,简言之,就是拿到新教材,我们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而如何对新课程进行合理的构思与设计又是整个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具体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变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明确指导的程度,是新课程理念与要求能不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发现,新课程的设计有多种方式,比如,一是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主线;二是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三是以学生心理过程或活动训练为主线等等。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吸取了多种设计方式的合理成分,设计出这样一种课的构架,即以学生实践操作型的探究学习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强化知识的开发吸收,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而且追求教学内容的展开与学生心理结构相匹配的同构效应,更好地把握住课的设计精髓。这一架构有两类具体的设计形式。第一类是问题递进式的教学设计,即将某个待解决的问题按照所需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小问题构成前后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逐一研究解决,把学习引向深入。第二类是主题分解式,就是将某些较为复杂的内容加工成学习主题,进而分解为若干实在的小问题,最后由学生分头解决。
  以下是笔者对高一物理牛顿力学中的《超重与失重》这节课进行的构思与设计,并尝试试教,从试教的结果来看,效果还不错。
  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笔者充分注意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科技的联系,确立了“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学生建构”的教学模式。
  
  1 主题情景的设计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属于超重与失重现象,而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物理情景:即合理的引入这节新课——是上好这节课的一个关键。笔者设置了很多情景,又都否定了,最后想到了我国又成功的发射了“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于是决定本节课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运行、降落为情景,设置课程的导入——问题的提出、展开——问题的探究、结束——问题解决;整节课以这样一个航天工程为背景,以“什么是超重、失重”为核心问题来进行探究式学习。
  ,
  主题情景设置好后,在引入课题时就可以把它展示给学生,这样能迅速积极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笔者是这样切入课题的:(1)播放“神州六号”发射过程视频;(2)同时伴以有感情的解说:“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人应为此感到自豪。载人航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与很多学科知识有关,同学们,你们讨论讨论,有哪些问题?又有哪些问题跟物理学有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五花八门,教师要选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有的可能会提出飞行员的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等问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时机,继续引出新的问题,最后提出核心问题:飞船在发射、轨道上运行、降落三个阶段会遇到超重和失重,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对飞行员的生命安全、生活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自然的引起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的探索欲望。
  
  2 学生探究过程的设计与处理
  
  本节课总的设计是以“超重、失重”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为主线,在整个探索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其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1)认识并体验生活中的超重、失重
  在切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启发学生能否体验一下超重或失重。先让学生回想一下骑自行车连续上下坡时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分组探讨生活中有类似感觉的其它事例:比如坐中巴车上下坡;在商场坐电梯;娱乐场里的蹦极运动、过山车运动(教师播放相应的动画或图片);接着鼓励学生们在教室里设计出一些方案让大家都来体验一下聂海胜、费俊龙在神州六号里上升、运行、下降三个阶段的感觉(教师准备好以下工具:体重计;弹簧秤若干;钩码若干;方木板若干;螺旋弹簧若干;重锤若干;小车若干;纸带若干;每位学生手中一本英文字典)。从众多方案中选一两个合理的方案让同学们完成,比如:四指托着厚字典突然下降或上升;纸带夹在字典中分别在其静止和自由下落两种情况下抽出;小车放在木板上使螺旋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让小车静止,然后双手平端木板突然下蹲,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是否运动。
  (2)探究超重失重时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猜测飞行员在飞船加速上升时和减速下降时的感觉。然后让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1、3组分析他在以上各情况下的受力;2、4组分析其运动情况;然后,相互交流,总结结论。最后,教师站在体重计上,让同学们观察教师蹲下或站起时的体重计示数变化。至此,学生就会明白超重失重时并不是物体的重力真的变了,而是对其它物的压力或拉力不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
  接着教师设计一些小实验:装满水的瓶子下部开一个小洞,观察水是否流出;然后松手,瓶子下落时,水是否流出;再引申到一个人坐在宇宙飞船里,松手释放一个苹果,他会看到苹果落到地板上吗?(然后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7名宇航员做的这个实验);让学生自由发言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3)探究超重失重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人们如何利用超重失重,如何防止其危害)
  超重失重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播放蹦极运动或过山车运动动画:能锻炼人们的身体、愉悦人们的身心,但同时会给患高血压和近视的人带来危险。
  超重失重对科技的影响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后的材料一失重和宇宙开发。让学生畅想在失重环境下科技上能有哪些突破?播放:汽车、自行车及其它一些仪器的滚动轴承由于摩擦而受损,飞机由于机冀太重影响飞行的高度与速度等等,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析超重可能对航天工程造成的危害。播放前苏联、美国航天工程曾发射失败导致飞行员牺牲的一些事件的图片。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若聂海胜在地面上最多能扛动200kg的物体,其自身的质量是70kg,假设 你是神州六号的设计师,你能否让飞船在发射阶段,加速度分别达到以下三种情况:①1g;②2g;③3g。并计算出相应的加速度下他承受的压力各是多大?是否会给他造成危险?
  最后,同学各自对本节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一些个人的问题,选出较好的小结示范,选出较好的问题大家共同来分析解决。课后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超失重问题及其应用。
  这些活动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也包含了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构建和实现,主要有三点:
  (一)认知目标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掌握超重和失重的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3、知道超重和失重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1、通过对“神州六号”成功发射的解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生探索的过程既认识了生活,体验了生活,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这也符合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最强调的“体验”本质之要求。
  以上,就是笔者在新课改条件下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的思考与尝试。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环节都需要重新加以认识和设计,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探究式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可操作性差,与课堂教学冲突,在这种形势下,对于一个对研究性学习感兴趣的教师来说,怎么做?仅仅理解新课程、新理念是不够的,而要去把它落到实处,要从小的方面做起,不能把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当成像科学家那样去一味的做大做强。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与已有的个体经验相联系的。教师应从这些角度出发,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并把新的学习方式一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改变其原有的学习方式,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如何在确保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御能力?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当前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段作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徐重林,基础教百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华,李雁冰,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M],上海:上海秆技教育出版社,2004
  [4]谢维,王晓阳译自“Fhe Curriculum of the Furure”,未来的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栏目编辑 张正严)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课堂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其所占地位却非常重要。有经验的物理教师都非常重视物理课导入的设计艺术。艺术性导入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导入艺术;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4(S)-0063-2    物理课的导入是物
探讨腹部闭合伤常有实质性或空腔脏器的损伤,伤势凶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时降低死亡率关键。
目的探讨影响哮喘患儿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支气管哮喘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依从性评判标准评价,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及采取的护理。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00例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泵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在行营养泵肠内营养过
摘要:本文以历年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为例,分析递推法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主招生考试;递推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0)8(S)-0044-3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已试点多年,被称为“小高考”,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纵观近几年知名高校自主招生物理试题,不难发现其难度介于高考和竞赛之间。结合其考试特点和分析历年试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7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目的对脑脊液(CSF)蛋白质氯化苯丙胺盐比浊检测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贝克曼公司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质控品、定值血清及氯化苯丙胺盐比浊法检测试剂盒,参照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