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否终结社会契约?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联涛



  香港乃至许多亚洲人都信奉的新自由主义秩序,建基于自由市场,以及一个重要的社会契约之上:每个公民都会得到国家和市场看顾。
  这场新冠病毒疫情则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即社会能否依照社会契约之承諾,看顾到每个公民?
  “社会契约”这一概念源于法国大革命先驱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一本书。根据这一概念,个人与国家之间存在一项契约,国家承诺个人拥有其天赋的法定权利,并对其予以保护。卢梭区分了所谓的自然不平等与道德或政治不平等。在《社会契约论》(1762)开篇处,卢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中”,这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声,但不幸的是,他本人却在1778年去世了。
  当中国和其他国家数百万人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在家中自我隔离时,他们总算有时间远离狗苟蝇营,开始思考生活真正的意义。
  但是,自由市场要求最低限度的政府参与,若真如此,如何应对这样规模的疫情?此外,在惶急之中人们莫衷一是,一个完全民主的政府能否处理好近期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新危机?
  新自由主义所宣扬与其所真正达成的结果之间的落差,使人们对其大失所望,从而在西方引发民主是否失灵的争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近期发布了一篇出色的调查报告,考察了22个发达经济体(它们占据世界GDP的57%)内工人、消费者和储蓄者的今昔变化。
  新自由主义秩序宣扬自由市场、个人自由、人权、法治和选举民主——本质上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但麦肯锡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22个经合组织国家的工人、消费者和储蓄者,虽然获得了更多工作机会,但其作为雇员的权益则受到侵蚀,工作缺乏安全感,退休后的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捉襟见肘,而储蓄者则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收入。尽管平均收入有所增加,但中位数(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的人)的状况实际上变差了。
  由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主张自由市场竞争,工会权力遭到了削弱,签订短期合同的人数变多,收入的不安全感大为增加。同时,由于“购买者当心”条款将责任转移给了不了解他们所冒风险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在恶化。此外,养老金权益从“固定收益”转变为“固定缴款”,养老金收益的风险便从雇主转移给了雇员。例如,受调查者中有一半的成年人退休后可能入不敷出,而四分之一的人根本就没有储蓄。
  事实上,尽管美国可能是经合组织中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但该国23%家庭的净资产为零或负值,而2001年时这个数额还是16%。因此,当乐施会宣布世界上最富有的那1%,其占有财富是剩余69亿人财富的两倍以上,难怪人们会觉得这个体制被一些人玩弄于鼓掌。
  不平等已经演变成了极端不公正。国内生产总值在增加,但人们的切身感受却是经济变差了。
  该如何应对这种不平等?
  麦肯锡提出,21世纪未来几十年有两个优先事项。首先,通过技术、生产力进步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增加人们的收益。第二,寻找解决方案,改善受影响最严重群体的状况,这些人包括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人,妇女和少数族裔群体,欠发达地区的人们,以及年轻人。
  但这意味着政界和国家要达成共识,以向富人征税,为大众增加投入,以及为所有人提供更完善的保障。正如最近的全球怀疑主义情绪所展现的,上述几项能否实现,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产业革命促生了一种观念,即科学技术将带来更大程度的自由和机会,以及民主和大众获得更多知识(比如通过互联网),从而让所有人享有更平等的机会。如同香港的例子所表明,在自由市场环境下,尽管更容易获取知识,但如果整体的体制缺乏足够政治意愿,以缓解日益加重的不平等,官僚机构也不知道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那么即便政府有着美好的出发点,不平等仍会加剧。
  当无法估计危机的后果时,只有三种选择:战斗、逃跑、团结一致。
  相互之间的斗争无济于事,因为大家共同面对的威胁事关生存,无关乎肤色或富裕程度,所有人的生存机会几无差别。一部分医护人员罢工时,医院员工将如何应对医疗危机?
  逃避毫无意义,恐惧会加剧无知和偏见,例如谢菲尔德的中国学生因戴口罩而受到攻击。
  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唯一有希望的选择是团结、合作,刷新社会契约。即使是最高效的政府,面对如此速度和规模的流行病疫情,或者未来将爆发的此类疫病,他们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完全不够用。单靠国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所有人勠力同心,因为现代社会中,危机会影响到所有人。
  要面对任何危机,先要勇于承认我们个人可能会犯错,我们需要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与其他人协作,即便这是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人。
  人是一种社会生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缔结社会契约,而新冠病毒可能就是那个触发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翻译:臧博;编辑:袁满)
其他文献
4月15日,武汉抗击疫情的两家标志性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光荣退役,关闭后,两家医院将消毒杀菌后备用,不马上拆除,还会保留一段时间。  此前,有人呼吁两神山医院应该永久保留。承建两家医院的中国建筑集团(下称“中建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周乃翔听到后说,“它们的使命已经结束了。”  4月3日,周乃翔接受《财经》记者专访。他说,火神山和雷神山这两个医院是武汉抗疫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们承担的是特殊时期
期刊
许成钢。图/中新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7日7時32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748959例,累计死亡26万多例。美国斯坦福大学近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可能比之前预估的数字高出数十倍。如今,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病毒已蔓延200多个。百年不遇的经济大停摆仿佛让世界一夜进入“冰河期”。  疫情蔓延对全球化造成怎样的损伤?如何评价各国防控疫情的做法
期刊
在湖北省一家三甲医院ICU病区,临床观察和CT检查中,一位危重症病人的症状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但重复做了四次核酸检测,才出现双阳性的结果。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刚刚去世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身上。2月1日他在微博上发信息:“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之前他已做过不只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新京报》2月8日也报道了一个类似案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接诊了一位武汉来京的发热
期刊
丁学良(资料图)。图/ 中新  丁学良先生是社会学家,早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哈佛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2003年,他曾专门研究过应对SARS危机的问题。  2020年元旦前后,丁学良就敏锐地意识到源自武汉的不明肺炎疫情与17年前相似,于是匆匆从香港赶回深圳。2月3日香港“封关”,他也没有回去。  作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他现在困居在深圳的校园
期刊
截至1月31日12点,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9723人,疑似病例15238人,死亡人数213人,治愈人数178人。武汉是此次疫情爆发的源头区域,也是目前病患数量最多的城市。  严峻疫情背后,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医院。1月22日,为应对发热病人因无序就医带来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问题,武汉市确定“7+7”模式,即在城区7家大型医院附近,选择7家二级公立医院作为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门收治发热病人。 
期刊
国内疫情发展基本进入后期,截至5月7日,全国(除港澳台地区)确诊病例26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99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86例,现有疑似病例6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601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167人。  回顾国内疫情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疫情基本经历了发酵、快速暴发、达到高峰期、明显好转、逐步收尾这几个阶段。  在快速暴发期,人们最为关注新
期刊
抢购口罩、消毒液,已成为公众在疫情中的“日常”,而双黄连口服液也曾一度成为抢购的目标。  1月31日晚间,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发布消息,称“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民众连夜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线上线下迅速销售一空,但不少医生和学者抛出大量质疑,认为这事儿不靠谱。  “就像当年SARS疫情时一样,国家科研团队这时候理应出来筛选药物。”中科院
期刊
最近,武汉的街道不再熙熙攘攘,变得清冷、安静。辛野是为数不多穿梭于武汉三镇的人,他不是专业外卖员、快递员,却自发地为武汉人跑腿采买生活用品。  新冠肺炎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也包括辛野。90后的辛野是内蒙古人,在武汉读大学后就扎根在这座城市,职业是健身教练,喜欢看书、看画展,疫情爆发前他每天去西西弗书店读书,已经进入休假模式。  为了阻隔病毒传播,1月23日武汉“封城”,公共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经济遭遇重挫。主业停摆、现金流承压,成为众多企业忧心所在。  为支持抗疫和缓解流动性压力,央行、证监会等多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的相关主体,提供资本市场专项支持。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对债券业务进行创新,疫情防控债(简称“防疫债”)应运而生,发行规模迅速增加。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国内防疫债发行规模近5000亿元。
期刊
从“六稳”到“六保”,中国经济底线思维的逻辑渐次显现。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强调“六稳”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的任务,即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一季度中国经济经历了1月下旬至2月上旬的经济停滞、2月中旬逐步复工复产的过程,受需求不足、全球运输接近封锁等多方面影响,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滑了6.8个百分点,制造业和餐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