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驶过一个小岬角,我们在坟地的荒榛蔓草中放上一块正方形石头,拴定小船,就仿佛这是什么不知姓名的人氏送来的墓碣。刚才经过的地方,那些老头子和老妇人,为衣食所驱使,从遥远的村落,驾着用从家屋上拆下来的门板所搭成的牌筏,由鸭子引路,背井离乡,漂泊出来。他们从这条沿岸有人淘米的河流的外貌,知道他们经过宽广笔直的运河,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富饶地区,这里有厚实高耸的墙垣所隔开的内城,阔大的桥洞环绕城门,那城楼上建有许多雉堞。
我们的探索从白天开始。我们走进中国街市漫长的通衢,街面阴暗潮湿有如壕堑,居民和他们的住处一股腥气蒸腾,仿佛无数蜜蜂跟蜡和蜜汁混在一起。我们久久地沿着窄狭的小街在一片市集的嘈杂声中行走。我看见有个小女孩摇晃着绿色丝束,有个剃头师傅正在用一根挺像龙虾触须的细小扒子给顾客掏耳朵,油坊里有头小毛驴在拉磨,这片药铺充满了一种朦胧的宁静。那顶里头,在描金的月亮门中间,药王牌位前面高烧着两支红烛。我们穿过许多院落,成百座石桥,从两侧被乌贼汁色泽的高墙所包围的小巷里走过,这下子我们就到达了殷富人家的邸宅地区。那些紧闭的大门一开,就可以看到几条满铺着花岗石的庭院,客厅里摆着宽大的坐榻,花盆里桃花盛放,还有那烟气迷漫的走廊,梁橇间挂着火腿和长靴。在一个小院子里,我们发现矮墙后面隐藏着一株硕大无朋的紫藤,它那成百成千的枝条纵横交错,缠绕,掺和,编织成无数绳索,虬曲宛若龙蛇,向四方腾空飞去。藤条上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枝迎风怒放,密密团团,浓荫蔽日。我们又走过漫长的附郭废墟,那里有不少人光着上身在织造丝绸。我们到达的处所正是城南的荒凉地段。
据说当年此地曾是王宫所在。而今断壁残垣,依然是高门巨阙,许多绵延矗立的庭柱比诸寻常人家的居室大四倍,甚至连门也三倍于常规。花岗石构架阻断了我们前进的青石板路。在我们站立的围墙里面,除了一棵粗大的野草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十字街口有座大牌坊,街道从这儿向四方辐射出去。这里有块巨碑,原来上面刻有铭文,但岁月已经使大理石增加了无数裂纹,碑上的字迹亦已模糊不清。碑石斜躺在作底座的、早就失去了头的大石龟上。
中国到处都表现出人们崇尚以“空”为本的形象。老子说:“尚空,空授轮毂以用,授琴以谐和。”我们看到,在同一城区内,跟这些废墟和空地并存的是十分稠密的人群,精耕细作的沃土旁边就是这些荒芜的山坡和广袤的坟地。这些并不能把一种虚无的意识纳入人们心中,因为在这个观念统一的、人口稠密的国家里,行政、司法、宗教和君主制度从并不奇异的对比中没有暴露出什么缺陷。中国并不像欧洲那样会化为若干分隔开来的小单位,没有什么边界,没有什么机构能够在它广阔的幅员中顶得住如潮的人群的繁衍。就像无法预见海洋的波涛汹涌一样,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免于毁灭,只是由于它的可塑性。它像大自然一样,总是处处表现出一种古老、暂时、破损、偶然、有空缺的性格。现在永远蕴涵着未来和过去。人丝毫也没有对土地进行常年不断地垦殖,真正而合理地加以规划利用,大部分土地都被青草所吞没。
这时,猛然传来一阵凄厉的声音!城上的卫兵吹起了音调悠长的中国军号,人们看到那单薄的铜管在号子用力运足的气息下颤动不已。当喇叭口弯向地面,号声就嘶哑而低沉,一抬起来就变得十分尖厉刺耳,没抑扬,也没有节奏,最后终于带着呜咽的噪音,在可怕的四度音程震动中结束:哆——发!哆——发!这种类似孔雀鸣叫的突然震响并未能减少这暮色昏沉的园林的苍茫之感。这真像牧童的号角,而不像军号在下达命令时的那种激昂气概。这铜号的吹奏也不像率领军旅前进,而类似动物的长鸣,那些游牧部落或羊群一听到这号声会立刻遛遛通通聚拢起来吧。我们是孤独的,在这些大路会合处吹起的蒙古号角的响声仿佛并非为了活着的一切。
我们回到船上的时候,几乎已是晚问,夕阳斜照,整个大地布满云霞,染成一片湛蓝色,阴暗的土地上油菜田里闪闪烁烁,光芒四射。
我们的探索从白天开始。我们走进中国街市漫长的通衢,街面阴暗潮湿有如壕堑,居民和他们的住处一股腥气蒸腾,仿佛无数蜜蜂跟蜡和蜜汁混在一起。我们久久地沿着窄狭的小街在一片市集的嘈杂声中行走。我看见有个小女孩摇晃着绿色丝束,有个剃头师傅正在用一根挺像龙虾触须的细小扒子给顾客掏耳朵,油坊里有头小毛驴在拉磨,这片药铺充满了一种朦胧的宁静。那顶里头,在描金的月亮门中间,药王牌位前面高烧着两支红烛。我们穿过许多院落,成百座石桥,从两侧被乌贼汁色泽的高墙所包围的小巷里走过,这下子我们就到达了殷富人家的邸宅地区。那些紧闭的大门一开,就可以看到几条满铺着花岗石的庭院,客厅里摆着宽大的坐榻,花盆里桃花盛放,还有那烟气迷漫的走廊,梁橇间挂着火腿和长靴。在一个小院子里,我们发现矮墙后面隐藏着一株硕大无朋的紫藤,它那成百成千的枝条纵横交错,缠绕,掺和,编织成无数绳索,虬曲宛若龙蛇,向四方腾空飞去。藤条上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枝迎风怒放,密密团团,浓荫蔽日。我们又走过漫长的附郭废墟,那里有不少人光着上身在织造丝绸。我们到达的处所正是城南的荒凉地段。
据说当年此地曾是王宫所在。而今断壁残垣,依然是高门巨阙,许多绵延矗立的庭柱比诸寻常人家的居室大四倍,甚至连门也三倍于常规。花岗石构架阻断了我们前进的青石板路。在我们站立的围墙里面,除了一棵粗大的野草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十字街口有座大牌坊,街道从这儿向四方辐射出去。这里有块巨碑,原来上面刻有铭文,但岁月已经使大理石增加了无数裂纹,碑上的字迹亦已模糊不清。碑石斜躺在作底座的、早就失去了头的大石龟上。
中国到处都表现出人们崇尚以“空”为本的形象。老子说:“尚空,空授轮毂以用,授琴以谐和。”我们看到,在同一城区内,跟这些废墟和空地并存的是十分稠密的人群,精耕细作的沃土旁边就是这些荒芜的山坡和广袤的坟地。这些并不能把一种虚无的意识纳入人们心中,因为在这个观念统一的、人口稠密的国家里,行政、司法、宗教和君主制度从并不奇异的对比中没有暴露出什么缺陷。中国并不像欧洲那样会化为若干分隔开来的小单位,没有什么边界,没有什么机构能够在它广阔的幅员中顶得住如潮的人群的繁衍。就像无法预见海洋的波涛汹涌一样,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免于毁灭,只是由于它的可塑性。它像大自然一样,总是处处表现出一种古老、暂时、破损、偶然、有空缺的性格。现在永远蕴涵着未来和过去。人丝毫也没有对土地进行常年不断地垦殖,真正而合理地加以规划利用,大部分土地都被青草所吞没。
这时,猛然传来一阵凄厉的声音!城上的卫兵吹起了音调悠长的中国军号,人们看到那单薄的铜管在号子用力运足的气息下颤动不已。当喇叭口弯向地面,号声就嘶哑而低沉,一抬起来就变得十分尖厉刺耳,没抑扬,也没有节奏,最后终于带着呜咽的噪音,在可怕的四度音程震动中结束:哆——发!哆——发!这种类似孔雀鸣叫的突然震响并未能减少这暮色昏沉的园林的苍茫之感。这真像牧童的号角,而不像军号在下达命令时的那种激昂气概。这铜号的吹奏也不像率领军旅前进,而类似动物的长鸣,那些游牧部落或羊群一听到这号声会立刻遛遛通通聚拢起来吧。我们是孤独的,在这些大路会合处吹起的蒙古号角的响声仿佛并非为了活着的一切。
我们回到船上的时候,几乎已是晚问,夕阳斜照,整个大地布满云霞,染成一片湛蓝色,阴暗的土地上油菜田里闪闪烁烁,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