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生态学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引导对策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信息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提出信息生态系统、核心舆情和主流意见、舆情互动状态以及舆情突变事件是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的四个关键点,并相应探讨高校网络舆情研判的途径与方法,就加强与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生态; 高校网络舆情; 舆情研判; 舆情引导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evolution law of 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ec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at information ecosystem, the core and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interaction and mutation events are the four key points on judging and guiding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Furthermore,it discusses theorientationsand methodson judging 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optimizingmanagement and guidance on 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Keywords】Information Ecology; 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Judgment; Public OpinionGuidance
  2014年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要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1]。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社群的重要参与力量,网络舆情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准确研判和预警机制,防范不良舆情的扩散和演化,实现有效管理与引导,维护高校稳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试图从信息生态学的视角探讨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和演化机制,为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引导提供对策建议。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在我国第一部舆情基础理论专著《舆情研究概论》中,王来华把“舆情”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社会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即“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2]。高校网络舆情则是大学生对自己关心或利益相关的社会校园事件所持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兴媒介工具,使多元价值观、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较量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凸显,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具有显著特点。
  1、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痕迹。90后大学生带有这个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勇于发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声音;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逐步成型阶段,对复杂的虚拟世界缺乏准确的研判能力,容易表现出情绪化和盲从性的特点。在面对困难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时,近三成学生寄托网络[3],应该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
  2、高校网络舆情的互动容易形成广场效应。即在网络空间中广大受众智力上低于孤立个人,倾向于只接受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和观念,容易丧失理性,缺少推理能力,思想情感容易受到旁人暗示及传染,变得极端、狂热,不能容忍对立的意见[4]。大学生乐于个性张扬地表达自我,将各类事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发布于网络,并通过粉丝关注、朋友圈等自主圈子的围观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辩论,在较短时间内凝聚公共意见,造成强大的意见声势。
  3、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网络舆论具有私人化、普泛化、自主化的特征,缺乏相对严谨的舆论监督功能,强大的互动功能加剧了负面虚假信息的扩散渗透和非理性声音的传播,很多时候推动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容易对高校学生造成恶劣不可控的影响,危及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因此亟待合理和有效的研判与疏导。
  4、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表现出从众性。从众性表现为舆情参与者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认为从众更安全可行,甚至相信“罪不责众”。一般而言,群体规模越大,舆情引起的从众率越高,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鼓动下容易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这种从众性往往使网络舆情成为诱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推动高校群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和阻碍高校群体性事件有效解决的绊脚石。
  二、网络舆情演化的信息生态学观点
  “信息生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西方学者用以表达生态观念和日益变得重要和复杂的信息环境之间的关联,我国对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信息生态理论研究信息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了解社会信息环境的特性、结构、发展过程与演化机理,强调信息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注重从促进与维护信息生态系统整体平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调控,实现信息生态稳定有序并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5]。
  根据信息生态学理论,网络舆情始于信息集聚,其规模效应降低了信息收集、检索和应用的成本,信息的集聚与传播是促进舆情按特定方向运动的主要动力,在传播过程中,舆论参与者在信息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形成自身的主观判断,进一步造成舆论倾向被放大或缩小。   舆论传播的信息生态系统由舆论参与者、网络信息和网络环境组成,其中核心信息在信息的接收和筛选过程中对舆论参与者和内容信息环境处于支配地位,在舆论参与者加工、整理、提炼、交流、反馈的互动中呈现出不同的主流意见。不同舆论倾向相互冲突时产生信息竞争,舆论参与者根据自身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进行辨别和选择,整个信息生态系统在安全阀值内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抵抗各种干扰和压力;当意见相互补充则产生内部信息协作,发展达到突变临界值时舆论体系会发生突变而跃迁到新的状态。
  由此可见,在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和演化过程中,信息生态系统、核心舆情和主流意见、舆情互动状态以及舆情突变事件是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的四个关键点。
  三、高校网络舆情研判的途径与方法
  网络舆情研判是对网络舆论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包括日常性持续性的跟踪搜集,以及针对突发事件或特定任务进行的针对性舆情搜集分析。
  1、信息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舆情搜集。高校网络舆情研判首先应根据大学生网络行为习惯选择传播影响大的信息生态系统作为监测对象,如重点门户网站、社交网站和热门论坛等,将有限的人工查阅能力用于及时了解进入快速传播通道和舆论热议阶段的舆情信息。在目标舆情传播面不太大的初期阶段以查阅方式跟踪了解其动态演进变化;对敏感和重要议题可以扩大信息源以人工查阅与机器搜索配合、关键词搜索与网页查阅结合的方式提高研判敏感度、准确度和可信度。
  2、核心舆情和主流意见的提示性研判。根据网络舆情的内在规律,结合高校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热点问题及已经发生的舆情主题,对网络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动态性地适时跟踪、及时研究和判断,把握意见指向的量与度进行网络舆情预判及预测,以提高对高校网络核心舆情和主流意见发现和跟踪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舆情互动状态和舆情走势的动态性研判。随着网络舆情的变化发展,其内容指向可能会发生转变或拓展,其舆情互动状态和冲突安全阀值可能呈现出复杂多变性和不完全重复性。影响高校网络舆情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舆情信息内容的敏感性、热点性、利益性、冲突性、戏剧性,网络舆情参与者的群体结构、舆论话题对象与意见指向,以及校方介入的干预效果,跟踪分析这些因素为舆情走势和影响的研判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判断。
  4、舆情突变事件的预测性研判。由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偶发性较强,受社会大环境和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高校舆情事件突变的发生规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突变临界值的研判不能简单地用模式化认知框架加以穷尽,需要在基础性判断的基础上借鉴经验,建立开放的、不断完善的方法系统,通过不断增加新的案例资料加以丰富和完善,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在网络舆情事件解决后对前一阶段应对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便日后舆情预测性研判进一步臻于精准。
  四、加强与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建议
  高校网络舆情管控得好,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疏导学生情绪;管控失当,则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纽带,危及校园稳定。高度重视和利用高校网络舆论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构建和谐的高校信息生态系统,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立足全员育人,统筹推进队伍建设。要确保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统筹推进网络建设、网络监管、网络评论队伍建设,专兼结合建立校园网络监管队伍,汇集研判网上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处理网上不良信息[6]。二是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通过正面引导,强化主体自律,构建体现民主法治精神的网络治理机制,吸纳在校学生参与学校网络公共管理,逐渐实现高校互联网信息平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使校园信息生态系统的治理和权威性被自觉认可和服从。三是着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自律体系。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特征,制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案,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认识和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增强其遵守网络规则和网络道德的意识和自觉性。
  2、培养师生网络意见领袖,争取网络舆情话语权。一方面积极推进辅导员及思政理论课教师、校务班级及其他专项微博、博客和微信公共账号的建设,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主动撰文,形成正面舆论强势,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另一方面发现和培养观点立场正确、发贴量大、在网络上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学生,作为“意见领袖”强化网络主流舆论,引导进步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正面思想言论,维持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开放与和谐。
  3、建立完善高校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和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争取网络舆情演化走向的主导权。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日常运行监督、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零散的网络信息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甄别、分析归纳和判断,把握校园内外网络舆情动态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发展趋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在对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和价值评判的基础上预测发展趋势,以便捕捉苗头性、倾向性和群体性问题,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4、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把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是要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明确指导思想,加强各部门间协调,明确相关人员分工、职责和处理方法。二是保证信息传播渠道畅通,确保师生的知情权,及时追查信息来源,采取适当形式消除影响,调查并公布事实真相,及时主动地发布信息并确保所发布信息客观公开公正,积极主导舆论,稳定广大师生情绪。三是群体性事件解决后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公布反馈处理信息,引导师生评论和认识,消除事件不良影响,并总结经验教训,把事件发展和处理细节收录到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备案。
  五、结束语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并影响着校园稳定和一定范围的社会和谐。本文从信息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提出信息生态系统、核心舆情和主流意见、舆情互动状态以及舆情突变事件是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的四个关键点,并相应探讨高校网络舆情研判的途径与方法,就加强与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构建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网络文化和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人民网. 三中全会《决定》: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EB/OL]. (2013-11-15)[2014-02-21]. http://politics.people.com.cn/ywkx/n/2013/1115/c363767-23559183.html.
  2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22.
  3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N/OL]. 楚天金报, 2008-10-11[2014-02-21]. http://hb.qq.com/a/ 20081011/000055_1.htm.
  4尚文静.网络"广场效应"下的媒体舆论引导[EB/OL].(2012-03-12)[2014-02-26].http://media.people.com.cn/GB/ 22114/206896/240529/17360848.html.
  5张向先,郑絮.我国信息生态学研究现状综述[C].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 2008:100-105.
  6教育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2013〕3号)[EB/OL]. (2013-09-03) [2014-02-28].http://xxgk.hainan.gov.cn/hi/HI0108/201309/t20130903_1073048.htm.
  作者简介:麦伟强(1982-),男,广东顺德人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高校就业部门要以学生为本,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做好就业教育、就业推荐、定向实习带动就业、就业调研等工作。使就业工作符合学生的利益,将就业工作做到实处,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  关键词:群众路线 就业工作 学生为本  党的十八大作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顺应人民期盼,践行党的宗旨,是教
期刊
前言  船舶机械设备是船舶的核心,每一种设备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各种设备的协助分工来保证船舶的整体有序运行,在这些设备中,燃油分油机是船舶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分离燃油中的水份和固体杂质,为主机和副机提供具有良好质量的燃油,保证主机和副机的良好运行,其作用不言而喻。本文论述JYH轮燃油分油机低压报警故障现象的分析和处理,以为日后处理类似故障现象提供些经验。  一、故障现象  JYH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文章论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种激趣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学;兴趣;历史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数据统计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
期刊
摘要:在网络自主学习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快速高效的寻找和利用纷繁多样的学习资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项目反映理论IRT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学习者的微观认知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发掘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为学习者提供对症下药式的补救型学习内容,从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并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IRT;现代教育技术;英语阅读;个性化补救型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
期刊
摘要: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供送电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本文阐述了高低压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在准备、安装及送电调试阶段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以确保供配电系统安全可靠。  关键词:准备工作 安装质量 送电调试 对策  0 引言  要提高高低压电气安装的质量就要健全强有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测试和送电
期刊
摘要:介绍了生物信息学专业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生物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生物专业; 教学方法;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bioinformatics are introduced
期刊
摘要:油水井是实现油田开发过程中挖潜增效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当前油水井井下作业面临新的形势,分析了影响油水井作业质量和效益的因素,阐述了提高井下作业质量和效益的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油水井 作业质量和效益 措施探讨  0 引言  众所周知,油水井井下作业,包括油井增产技术措施作业、油水井大修及油水井维护性作业,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挖潜增效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老
期刊
摘要:抽油井生产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产量下降,产量下降的原因较多,本文就抽油井不正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抽油井 不正常 原因 对策  原油生产中,下入抽油泵的井称之为抽油井,抽油井生产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产量下降,产量下降后就要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法。在具体的原油生产中,井下抽油泵发生故障的较多,一般两次检泵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检泵周期。抽油井的产量、油层压力、
期刊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将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通过完成一个具体和完整的工程项目而开展的一种学习工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整体性结构转换过程。对项目的教学化处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六对关键性问题,从教学项目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探讨项目化教学各要素的完整构建。  关键词:高职;课程项目化;转换;教学组织;关键问题  Abstract: The curse projectiz
期刊
摘要:火电厂的生产性质就决定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火电厂已经多次出现由于热力设备腐蚀而引起的破坏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火电厂热力设备腐蚀防护工作极为重要。本文以火电厂锅炉腐蚀为例,分析火电厂锅炉的腐蚀形式及原因,其次,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火电厂锅炉腐蚀防护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火电厂 热力设备 腐蚀防护  1. 前言  电力工业是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