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s,HES)是一组以嗜酸性粒细胞持续过量产生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以骨髓、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可同时累及多种组织和器官,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介质释放会导致多器官损害。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突变分析结果。该综述旨在总结目前用于治疗HES的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羟基脲、干扰素-α等药物在内的传统药物以及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首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白细胞介素-5及其受体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等的治疗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单臂、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纳入Ⅱ~Ⅲ期TNBC患者17例。新辅助治疗方法:阿帕替尼250 mg,1次/d;紫杉醇175 mg/m2第1天;卡铂给药剂量按曲线下面积=4计算,第2天;每14 d为1个周期。结果1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6例患者完成阿帕替尼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5个,化疗的中位周期
目的初步了解纳武利尤单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进一步充实中国PD-1单抗治疗NSCLC脑转移的证据。方法收集22例经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调取电子影像学资料阅片,确认疗效及疾病进展时间,随访获取患者生存资料。结果21例患者可进行颅内疗效评价,颅内客观缓解率为28.6%,颅内疾病控制率为47.6%。22例患者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2个月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容易漏诊、误诊的肠梗阻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例宫颈癌放疗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患者的放疗剂量、梗阻症状、手术方法及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分析梗阻类型及处理对策。结果21例患者均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出现肠梗阻,初次判断均为直肠梗阻。首次均行横结肠双腔造口术,15例患者成功解除梗阻症状,而6例患者未能解除梗阻症状,遂行二次手术探查。6例患
目的探讨带内套管外带套囊的气管套管在治疗喉癌和下咽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中的应用策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60例在喉癌和下咽癌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其中术后发生严重颈部感染31例,呼吸困难8例,创面大出血5例,严重呛咳16例。出现并发症后,立即给患者佩戴带内套管外带套囊的气管套管,封闭气管套囊,再根据不同的并发症行不同的处理。对严重颈部感染者,气囊充气,防止颈部分泌物误吸至气管。对呼吸困难者,立即接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现象,其发病率高、病因多样,除了感染相关因素外,还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的发育及遗传相关。该病给儿童健康、家庭生活及社会经济带来极大负担。目前其诊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医生及社会的重视。该文就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南、专家的临床经验,分别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预防、预后及随访进行阐述,为儿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及诊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CAEBV)属于EBV阳性T细胞或NK细胞增生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进展快,预后不佳。该文主要从EBV如何感染T/NK细胞、宿主遗传背景、病毒自身因素及细胞因子通路四个方面,对目前CAEBV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肠道内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其中普拉梭菌显著减少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并且普拉梭菌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免疫调控,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普拉梭菌通过抑制炎症通路、调控Treg细胞分化与功能以及修复肠道黏膜屏障等方面参与炎症性肠病免疫调节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通过总结普拉梭菌在肠道内的具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