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就业结构与劳动力流动研究

来源 :上海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g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一、问题的提出:双轨化改革造就城市二元就业结构1978年改革以前的中国经济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工业和农业部门自我循环,城乡市场严重分隔.城市中以政府控制部门(国营企业)为主,基本没有市场主导产业(仅限于诸如小型零售店、裁缝铺等非正式部门);农村剩余劳动力被严格限制流入城市.这时的城市就业结构也极其简单,城市人口均就业于政府控制部门,基本上没有劳动力流动,就业工资平均化,也没有失业的威胁.
其他文献
一、成本与收益的脱节是制度变迁实际进程中的强烈倾向 在一般的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中,制度变迁总是朝着收益大于成本、或成本利用效率提高的方向发展。但遗憾的是,这只是一
<正>新贸易理论不仅对传统贸易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为贸易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工具,它还从理论上动摇了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政策的最优性,证明了
<正>(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市场体制作为中国当前基本经济体制框架的现代市场体制是我们的现实选择.经济体制,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被理解为人类为解决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一直是以吸引外资为主,对外开放格局也因此呈现出“单向吸纳型”的特点.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事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一直处于从属的地
<正>知识作为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在知识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它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直接体现在新的产品中,并进入人们的最终消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控制通货膨胀获得成功,国民经济取得了低通胀下的高增长.在宏观经济各方面总体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就业问题则成为政府和经济学家最为关心的宏观经济问题
<正>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极富理论创见的部分,并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更多还原
<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号角.作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载体的国有企业工资制度,同样正在经历一个从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转换过程,也
<正>一、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人类经济发展的新形态自70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似乎发展到了巅峰,表现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与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出现前所未有的高经济增长率和高投资增长率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就业增长率.在劳动力总供给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