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亲近的动物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美地区,生活着两种分属不同科属的小动物,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性:与水非常亲近。
  
  筑坝能手——海狸
  
  美国马萨诸塞州中部地区是生物学家定点追踪海狸活动的区域。当他们驾车缓慢穿行于橡树、枫树遮盖下的林阴道路时,就会看到位于道路两侧的一些大水塘。在每个水塘的边上都耸立着草木丛生的圆形土丘,那就是海狸的居所。海狸窝的直径通常在3米左右,其主体工程是由切断的树枝编织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缝隙则由泥土加以填充。水塘之间的道路常常浸泡在约30厘米深的水下,原因很可能是海狸把路边的排水渠堵住了,这令道路维护人员大为光火。
  常年追踪海狸动向的生物学家把车停在路边,徒步走向泥泞的路边,仔细察看一番后确认:的确是海狸用小树枝和草皮把道路下方的排水渠阻断了。它们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想惹恼道路维护人员,而是想避免流水声在族群中引起不必要的惊恐。
  原来,位于道路两侧的海狸窝通常是一个海狸家族的居所,两边的海狸往来十分频繁。为了通行方便,它们将排水渠堵死,这样它们就可以直接穿行于路面的积水中,而不必劳神费力地从洞中爬出,再冒险步行穿越。当然,一旦被维护人员发现,它们精心打造的“水坝”就会遭到“定点清除”。
  动物家通过长期追踪调查海狸的种群数量以及生活习性,发现海狸能够轻松而有效地改善栖息地环境,为其他物种提供便利。海狸被公认为“丛林工程师”,因为它们能够持续地改善周边的环境。如果你有机会对小溪边整个海狸族群的“工作状况”进行观察,你一定会为海狸所表现出的(超越人类的)远见、平衡、合作和目标达成等能力所折服。
  与其他啮齿动物一样,海狸也长着硕大无比的大门牙。由于门牙始终不会停止生长,海狸必须不停地啃噬坚硬的物体来防止门牙戳穿下颚。可供海狸啃食的东西有很多,包括各种树木的树皮、树枝、嫩芽和根茎等,但它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是植物的新生层物质。所谓新生层,是指木本植物树皮下的一层柔软的活性组织,其功能在于为植物枝叶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海狸对伴侣非常忠诚,一旦配对就会终生相随。通常,一个海狸族群由一对成年海狸和三四只幼年海狸构成。当小海狸长到一到两岁时,就会从“家”里搬出来,即所谓的“分窝”。海狸的领地意识较强,不同族群几乎不可能共享同一个水塘。海狸需要迁往一个全新居所时,它们往往会从水塘或溪流的岸边开凿隧道,用找来的细树枝在水中建造新家的基脚。前期工程完工之后,它们会带回更多树枝堆积在洞口处,继续搭建水面的圆丘状窝棚。接下来,海狸会跑到岸边去啃树木,被咬断的树干会横阻于溪流之上,像水坝一样使得海狸窝周边的水位抬升,仿佛是海狸新居前的护城河一样,保卫这个家族的安全。
  在欧洲殖民者还未在美洲登陆之前,北美洲全境的海狸数量至少有6000万只左右。公元1600年前后,在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的上游地区,海狸修筑的水塘面积占到总面积的10%以上。这些水塘具有淡水蓄积的功能,因而能够有效防止溪水断流。然而,在来自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殖民者的眼中,海狸的可取之处并不在于此,它们密实且防水的皮毛才是令殖民者眼睛发亮的好东西。从那以后,海狸的噩梦开始了。到公元1840年左右,大量的陷阱和无休止的猎杀使得北美境内的海狸濒临灭绝。
  20世纪初,环境保护主义者开始四处游说,动员人们参与将海狸重新引入北美的行动。到1932年,一度在马萨诸塞州绝迹的海狸被重新引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该地区的海狸数量已经增加到7000只左右。
  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意识到,海狸不仅仅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还是改善生态的有功之臣。海狸所建造的“水坝”如同人造湿地,能够吸纳存储淡水,有效减缓洪涝灾害。此外,这些“水坝”还提升了地表水位,在降雨缺乏的时节能够有效调节土壤中蓄水量的平衡。最新研究表明,近年来,在马萨诸塞州西部地区,由于春季气温较过去有所提升,冰雪消融速度加快,由海狸建造的“水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雪水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海狸简直就是尽职的清洁员,它们栖息的水塘甚至能够将各种固体沉积物和污染物过滤出来,污水在流经水塘之后会比先前洁净不少。
  水塘不仅是海狸的家,同时也为各种动物提供栖息或歇脚的处所。比如,活跃在周边沼泽地带的灰鹭会不时来到这里小憩;啄木鸟喜欢跑到横卧在溪水之上的树干上练习凿空技术;蝾螈也会悠然漫步于由高耸的海狸窝所形成的阴凉地带;海狸窝的顶部甚至会有乌龟在那里打盹儿;在水塘周边的泥泞地带,处处可以看到驼鹿行走留下的硕大蹄印。试想,假如此地没有海狸的水塘,那么生物的多样性必将大打折扣。当然,客观地讲,海狸的筑坝行为本身的确会损伤树木,树木或因海狸磨牙被咬断,或因“水坝”水位上涨被淹没。即便如此,那些丧失了生命活力的树木仍可发挥余热,为野鸭或热衷于在凹槽中筑巢的鸟类提供居所。
  近年来,美国大多数地区频繁出现海狸迁居到人类居住区的现象。海狸与人类比邻而居的日子不再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以美国东北地区为例,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新植林地的日益繁茂,加之限制非法猎杀、设陷阱捕杀海狸法令的有力推行,可供海狸栖居的区域有所扩大。但与此同时,各地因海狸筑坝引起的道路淹没、后院积水等问题也随之持续增加。
  根据马萨诸塞州的相关法律,如果海狸的活动对人类健康或安全构成威胁,人类可以设置陷阱对其进行适度捕杀。法律之所以允许人类合法猎杀,其依据是海狸可能对人类正常生活秩序构成负面影响。比如,海狸修筑的“水坝”可能引起下水道系统的阻塞,海狸挖凿隧道可能导致房屋地基出现结构性破坏,等等。生物学家认为,海狸的所作所为并非不可饶恕,它仅仅是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已,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宽容。人只要在排水渠周围设置栅栏,就可以对海狸的活动加以限制;或在海狸修筑的“水坝”上安装特制的管道,就可以对水流加以引导,减少危害。
  海狸给人类造成的麻烦通常都只是暂时的。这一结论是科学家在长期追踪观察海狸的行为后得出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当海狸族群总量达到峰值时,海狸的活动范围就会扩展到人类生活区的外缘地带;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很久,一旦它们啃断了外缘地带的树木后,它们就会因生育或成员死亡等原因迁往别处,因为这样才能确保一个族群的可持续发展。
  海狸离开之后,它们先前栖居的水塘因淤泥的堆积而变为泥潭、草滩,成为鸟类的乐园,它们为筑窝带回的树桠也开始生根发芽。很快,废弃的圆形土丘呈现出草木丛生的勃勃生机。由此可见,海狸不仅具有出色的工程技术能力,它们还具有非凡的审美能力呢。
  
  相关链接: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海狸“水坝”
  不久前,科学家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座海狸“水坝”。这个巨大的“建筑物”是如此庞大,长约850米,宽度超过胡佛大坝的两倍,甚至从太 空中也能看到它。海狸的建筑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它们利用树木、泥土和石头制作了这个超级“护城河”,用于繁衍生息和逃避天敌。科学家猜测,这座“水坝”是由多个海狸家庭联手,耗费了许多个月才建造起的。该水坝已经成为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潜水高手:河獭
  
  河獭属于貂科动物,是獭类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境内的河道中。说起来,河獭还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动物,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河獭化石可以一直追溯到更新世。
  河獭十分擅长游泳和潜水,它们在水中的行进速度平均可达到每小时11千米,一次潜水时间至少在两分钟以上。与海狸不同的是,河獭在水中游动时几乎不会在水面泛起波浪,潜入河底时也不会溅起水花。它们的耳朵和鼻子构造十分特别,分别长有可以像阀门一样开闭的皮肤组织,能够有效防止渗水。
  河獭的鼻子看起来就像钻石,两个鼻孔位于“钻石”的底端。鼻子是河獭用于交流的主要器官,它们依靠鼻子闻气味来辨识各自的领地。它们也有声音的交流,但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叫声,比如喳喳、唧唧、咯咯、咕噜等,有时也会发出类似汽笛或惊声尖叫的声响。
  河獭的体长约1.1米,体重6~11千克,寿命最长可达25年,在野外环境中河獭的平均寿命仅15年左右。通常河獭在两岁后达到性成熟。每年3~4月,河獭开始交配,在当年冬天或次年早春时节产崽,幼崽数量1~6只,通常是2~3只。刚出生的小河獭十分柔弱,要等到三个月以后,它们的眼睛才会渐渐睁开。河獭妈妈会竭力照料初生的幼崽。它们不仅会精心教授幼崽游泳的技巧,还会通过反复捕捉同一猎物来向孩子示范猎食技巧。河獭爸爸则很少帮忙。小河獭长得很快,大约两个月后就可以离开洞穴,尝试独立活动了。一般说来,5~6个月大的河獭已经能够照顾自己,但它们这时还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新的弟妹(即第二窝)诞生。等到河獭12~13个月大时,它们的独立生活才真正开始。
  河獭是肉食动物,以各种鱼类为主食,其他食物还包括甲壳类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昆虫等。河獭的触觉十分灵敏,能够在水下迅速锁定猎物。它们面部的触须尤其敏锐,能够轻松探测到猎物的细微移动。河獭的这项本领很不寻常。如果是在有泥浆沉积的湖泊和溪流底部觅食,它们甚至可以故意搅浑湖水,让猎物在浑暗的环境中无处可逃。
  河獭最惯用的猎食手段是潜水追击和搅浑水底。河獭习惯用嘴咬获猎物。一旦抓住鱼等猎物,它们就会用前肢将猎物按住,然后撕咬其头部,接着扯掉鱼鳍等。在美美地吃上一顿之后,它们还会用草或雪将触须和面部擦拭干净。尽管河獭是顶级潜水高手,但它们的猎食并非总是成功。有研究显示,河獭潜水觅食的一次性成功率还不到20%。
  河獭一年四季都十分活跃,即便是在寒冷的阿拉斯加的冬天也不例外。从傍晚到第二天清早是它们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段。它们非常贪玩,要么和其他河獭相互追逐、摔跤,要么潜到水里采石子儿或抓蛤壳。兴致好的时候,它们还会存心戏弄活生生的小猎物,甚至有时还会在冰上滑行。河獭的肢体构造特别,既有爪又有蹼,因而擅长奔跑和游泳。河獭奔跑时的时速可达20多千米;如果恰巧是在冰面上,河獭连跑带滑,时速可高达40千米。
  河獭的皮毛色泽各异,尤以背部的颜色区别较大,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红棕色,还有的呈浅灰褐色。它们的腹部通常为银色或灰棕色,喉部至两颊的毛色通常为银色或黄灰色。由于河獭的皮毛十分柔软厚实,手感类似天鹅绒,因此在殖民时代是最受欧洲殖民者追捧的珍贵皮毛之一。时至今日,仍有人为了获取皮毛而对河獭进行杀戮。
  河獭能够适应各种栖息地。它们最钟意的栖息地是水池边或湖泊边,沼泽地和溪流、河流的沿岸地带,被树木覆盖的区域也是它们喜欢的栖息场所。有时,河獭甚至还会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借住在海狸、麝鼠或旱獭等搭建在地表之下的安乐窝里。有时,大树下的灌木丛或树根交错的地方就是河獭的“临时居所”。
  海狸是河獭最亲近的朋友,因为它们所挖的地洞对河獭而言,是理想的居所之一。海狸挖设的洞穴因季节不同略有差异。如果是夏天,那么洞穴通常有两处进口,一个位于水下,一个位于水面上。水面上的进口类似窝棚,或者是比较平整的板土,有时还装饰有几片树叶或杂草。如果是冬天,那么洞穴的进口就只有一个,而且是在水下。
  河獭栖息的地方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空间。它们对空间的需求往往因年龄、性别和食物获取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差别。据粗略统计,一只河獭很有可能在一年的时间之内,抢占溪流沿岸至少80千米的地段。通常,它的活动范围仅为数千米,只不过喜欢经常搬家。
  河獭的天敌屈指可数。一般说来,河獭在水中很少受到威胁,在陆地上也主要是年幼的河獭容易成为狐狸、狼或猛禽的猎食对象。河獭的非正常死亡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合法猎杀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猎人设置更多的陷阱。人类的不当行为导致河獭受到进一步的侵害。各种杀虫剂和污染物质的滥用使河獭的食物链遭到破坏。位于食物链低端的动植物受到汞、DDT等杀虫剂的长期侵蚀,或多或少被污染,最终毒素会在食物链顶端的河獭身上累积。河獭的种群对栖息地环境的改变极为敏感。河獭一度从美国九个州和加拿大一个省绝迹,其主要原因就是其栖息地受到破坏或污染。如今,只有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沿太平洋西北段、五大湖地区、美国沿大西洋沿岸各州和墨西哥海湾等地还能不时观察到河獭的活动。最近几年不时有好消息传出:纽约和印第安那、内布拉斯加等州正致力于重新引入河獭。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沉淀而来的思想精髓。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从中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研究,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几
恐龙时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对宋代市井生活的描绘是否真实?古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许多人都对这类问题颇感兴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周虹要进京夺“梅花”,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周虹毕业于省艺校闽剧班,十几年的舞台实践,加之个人的努力,已然是福建省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这次争夺“梅花奖”,其实也是意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由于各地区英语教学水平的差异,英语水平呈现多层次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困扰.英语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课堂管理中实施交流策略、“安全感”策略和课堂有效性策略
斑鬣狗,一种被认为污秽不堪的食腐动物,一直受到人们的诟病。但最新研究表明,它们实际上是恪尽职守的父母和出色的猎手。  生物学家凯·霍尔卡姆普驾驶着一辆越野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士路上,前车灯射出的光柱恰好照到九只斑鬣狗闪烁的眼睛,它们正排成一行悄悄地行进在辽阔的草原上。“斑马杀手。”霍尔卡姆普对她的一位助手低声说道。此时他们正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以西160千米处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20年来,霍尔卡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充满朝气,自我表现强,敢想敢做,但同时他们对是非观念淡薄,辨别事物能力差。而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文化的
期刊
亲愛的懦弱:   你好!   我的名字叫坚强。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了你。有太多的话想对你说,但面对你时我却无法开口,只能小心翼翼地写下这封信。   对我而言,你是我的母亲,我在你的怀中长大。还记得吗?我是在那强忍疼痛的泪光中出生的。也许你不曾发现悄然出生的我,因为那时的我太小、太小了,小到心灵都将我无视。我只能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快点长大?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长到能齐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