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央一号文件和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对农村集体经济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动村级财务规范管理是落实中央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需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本文着眼基层,客观提出村级资金管理趋势,分析村级财务管理“瓶颈”问题,并提出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保障。
关键词:村级财务规范管理;趋势分析;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7.012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并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作出了规定。中央“两办”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定位,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村级集体资金是集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资金能否规范管理,关系着村级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综合性改革。集体资产的管理,已受到農民和社会的重点关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
1村级资金管理趋势分析
1.1村级集体资产差别较大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改革时,不仅土地承包到户,而且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也分产到户,村级资产只剩下少量不动产,有的集体收入几乎没有,村级运营只靠土地承包勉强维持运转,而有的还累积不少负债,“空壳村”在一些地区占到很大比例。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不少村级组织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村办企业,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而且扩大了村级组织收益,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尤其是自然禀赋比较好的地方,依托自然资源和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兴办涉农产业和工业企业,使资源大量增值,村级自有资金规模日趋扩张。而也有不少村级组织集体经济长期处于薄弱状态,村级运转需要依靠财政投入,这种状况致使村级财务管理存在差异。
1.2农村改革拉大收入差距
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家陆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村改革措施。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利用集体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而且可以利用出租、合作、独资等方式吸引工商资金向农业农村投入。在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村改革推进好的村级组织,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村民不但可以持续分享资源资产收益,并且村级集体经济也会不断壮大。如果不充分利用政策和加快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很难实现。由此可见,农村改革的进程,将直接关系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而有的村级工作运转依然摆脱不了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性。
1.3间接资金运作总量加大
为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国家还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并不断增加总量,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实行各种奖补政策、扶贫政策和救助政策等,大量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这些资金有的由相关部门管理并投放;有的由村级组织上报有关数据及资金额度;有的由村级组织直接支配或再分配等。村级干部在公共财政资金运行和使用中,能否做到公平公正,不仅影响到资金使用的应有效益,而且关系到农民最直接的现实利益。所以必须将账项以外的资金一并纳入其中,以反映财务管理的整体性。
2村级财务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2.1村级财务管理不够透明
多年来,按照上级有关部署,村级普遍实行了村务监督和村务公开制度,其核心是财务管理。从实践来看,效果在有些地方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地方经济项目与资金使用应由村干部决策或决定,村务监督流于形式。在财务管理上,有的较长时间不发生业务,经济活动量大的村级财务业务量较大。在财务公开上,由于条件的局限性,财务公开没有细化到每项支出,只能笼统地公开。同时,在实行村财乡管的地方,村屯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农经部门受人力所限,难以集中实行财务公开。总体来看,不少地方的村级财务透明度依然不足。
2.2村级资金运行监督乏力
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是农经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基层农经部门既是村财务管理者,又是财务监督者。2008年年初农业部修订并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明确规定对村级组织的公有财产、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制度执行、合同履行、专项资金、公益事业、经济责任等方面实施审计监督。农经部门的审计是作为内审的形式存在的,其机构设立在农经部门内部。在实行村财乡管的地方,基层农经部门实际上履行着既管理村级财务,又监督村级财务的职能,审计监督往往处在乏力水平。即使村级财务独立管理,农经部门的内审与监督任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内审监督缺位现象比较普遍,实行内审监督全覆盖的目的难以达到。
2.3村级干部权力监管缺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财政将围绕“三农”注入大量公共资金,用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村干部在资源资产出租、征地补偿、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责任。不少地方的村级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在上述经济活动中违法违规侵吞公共资金和损害群众利益。从以往案例看,村级干部的权力运行监管缺位。对于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农经部门的内审尚未全面开展。
3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保障措施
3.1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机制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着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维护集体组织成员合法权益,首要的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机制。要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针对村级财务的特点,在村级领导班子、财务人员、村务监督人员中落实主体责任,实行责任清单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安全运行。同时,农业部门也要在直属的农经管理机构中落实好管理和监管责任,协助村级组织强化财务管理,在规范管理中发挥资金的应有效益。
3.2探索实行村级政经分离体制机制
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国家在政策上鼓励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同时,在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中,国家提出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实行“政经分开”试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资源资产经营收入的增加,村级集体财产规模日趋累加,村级财务管理任务不断加重。为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增加村民收益率,要勇于在管理方式上改革,推行政经分开,村“两委”负责领导和决策,财务运行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
3.3开展村级财务状况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依法理财,综合治理的机制制度,增强村干部在财务方面的法律意识,促使村干部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要创新财务公开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尽可能地扩大财务信息公开面。要坚持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群众在财务管理上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严肃查处村级财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村级财务在依法管理中运行。
3.4开展多种形式的村级财务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和载体,农村财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亟需审计监督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在现有审计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框架内,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监督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农业部门负责农经工作的内审,要切实履行职责,在自管自审的业态下,可邀请村务监督人员参与审计,或村民代表对内审情况再监督,以使审计公平公正。基层国家审计要与地方政府多加沟通,掌握县域农村财务管理现况。基层审计与农经部门内审也可联合对重点农村进行审计,以利于带动内审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作者简介:王乾伊,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村级财务规范管理;趋势分析;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7.012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并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作出了规定。中央“两办”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定位,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村级集体资金是集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资金能否规范管理,关系着村级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综合性改革。集体资产的管理,已受到農民和社会的重点关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
1村级资金管理趋势分析
1.1村级集体资产差别较大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改革时,不仅土地承包到户,而且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也分产到户,村级资产只剩下少量不动产,有的集体收入几乎没有,村级运营只靠土地承包勉强维持运转,而有的还累积不少负债,“空壳村”在一些地区占到很大比例。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不少村级组织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村办企业,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而且扩大了村级组织收益,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尤其是自然禀赋比较好的地方,依托自然资源和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兴办涉农产业和工业企业,使资源大量增值,村级自有资金规模日趋扩张。而也有不少村级组织集体经济长期处于薄弱状态,村级运转需要依靠财政投入,这种状况致使村级财务管理存在差异。
1.2农村改革拉大收入差距
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家陆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村改革措施。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利用集体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而且可以利用出租、合作、独资等方式吸引工商资金向农业农村投入。在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村改革推进好的村级组织,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村民不但可以持续分享资源资产收益,并且村级集体经济也会不断壮大。如果不充分利用政策和加快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很难实现。由此可见,农村改革的进程,将直接关系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而有的村级工作运转依然摆脱不了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性。
1.3间接资金运作总量加大
为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国家还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并不断增加总量,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实行各种奖补政策、扶贫政策和救助政策等,大量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这些资金有的由相关部门管理并投放;有的由村级组织上报有关数据及资金额度;有的由村级组织直接支配或再分配等。村级干部在公共财政资金运行和使用中,能否做到公平公正,不仅影响到资金使用的应有效益,而且关系到农民最直接的现实利益。所以必须将账项以外的资金一并纳入其中,以反映财务管理的整体性。
2村级财务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2.1村级财务管理不够透明
多年来,按照上级有关部署,村级普遍实行了村务监督和村务公开制度,其核心是财务管理。从实践来看,效果在有些地方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地方经济项目与资金使用应由村干部决策或决定,村务监督流于形式。在财务管理上,有的较长时间不发生业务,经济活动量大的村级财务业务量较大。在财务公开上,由于条件的局限性,财务公开没有细化到每项支出,只能笼统地公开。同时,在实行村财乡管的地方,村屯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农经部门受人力所限,难以集中实行财务公开。总体来看,不少地方的村级财务透明度依然不足。
2.2村级资金运行监督乏力
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是农经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基层农经部门既是村财务管理者,又是财务监督者。2008年年初农业部修订并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明确规定对村级组织的公有财产、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制度执行、合同履行、专项资金、公益事业、经济责任等方面实施审计监督。农经部门的审计是作为内审的形式存在的,其机构设立在农经部门内部。在实行村财乡管的地方,基层农经部门实际上履行着既管理村级财务,又监督村级财务的职能,审计监督往往处在乏力水平。即使村级财务独立管理,农经部门的内审与监督任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内审监督缺位现象比较普遍,实行内审监督全覆盖的目的难以达到。
2.3村级干部权力监管缺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财政将围绕“三农”注入大量公共资金,用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村干部在资源资产出租、征地补偿、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责任。不少地方的村级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在上述经济活动中违法违规侵吞公共资金和损害群众利益。从以往案例看,村级干部的权力运行监管缺位。对于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农经部门的内审尚未全面开展。
3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保障措施
3.1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机制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着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维护集体组织成员合法权益,首要的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机制。要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针对村级财务的特点,在村级领导班子、财务人员、村务监督人员中落实主体责任,实行责任清单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安全运行。同时,农业部门也要在直属的农经管理机构中落实好管理和监管责任,协助村级组织强化财务管理,在规范管理中发挥资金的应有效益。
3.2探索实行村级政经分离体制机制
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国家在政策上鼓励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同时,在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中,国家提出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实行“政经分开”试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资源资产经营收入的增加,村级集体财产规模日趋累加,村级财务管理任务不断加重。为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增加村民收益率,要勇于在管理方式上改革,推行政经分开,村“两委”负责领导和决策,财务运行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
3.3开展村级财务状况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依法理财,综合治理的机制制度,增强村干部在财务方面的法律意识,促使村干部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要创新财务公开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尽可能地扩大财务信息公开面。要坚持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群众在财务管理上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严肃查处村级财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村级财务在依法管理中运行。
3.4开展多种形式的村级财务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和载体,农村财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亟需审计监督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在现有审计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框架内,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监督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农业部门负责农经工作的内审,要切实履行职责,在自管自审的业态下,可邀请村务监督人员参与审计,或村民代表对内审情况再监督,以使审计公平公正。基层国家审计要与地方政府多加沟通,掌握县域农村财务管理现况。基层审计与农经部门内审也可联合对重点农村进行审计,以利于带动内审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作者简介:王乾伊,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农村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