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化看上古汉语名词化标记“所”的句法位置与句法功能特异性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6415383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生成语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可以从语法化的角度解释上古汉语名词化标记"所"在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上的特异性。以上古汉语的另一个名词化标记"者"为参照,"所"的表现极为异常:句法位置上,作为名词性词组核心的"所"出现在其补足语之前,违背了汉语名词领域核心在后的一般规律。句法功能上,"所"不能提取与之组合的谓词性词组的主语。"所"的上述异常表现都是由历史遗存导致的。假设名词化标记"所"是由义为"处所、地方"的名词"所"在以"有/无+所+谓词性词组"为代表的一类句法环境中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完成之后,名词化标记"所"继承并保留了它在上述句法环境中的位置,固化于"所+谓词性词组"这一序列中,形成一个以它自己为核心的名词性"所"字词组,这就是它位于充当其补足语的谓词性词组之前的原因。至于"所"为什么不能提取与之组合的谓词性词组的主语,笔者指出,提取的句法实质是移位、渗透以及删略三步操作。根据历史遗存的假设,与"所"组合的谓词性词组就是"有/无+所+谓词性词组"里的谓词性词组,而该谓词性词组的主语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没有表层语音形式的空代词(PRO)。"所"字词组里的谓词性词组继续保留主语是PRO的特点,因为PRO不能移位,所以谓词性词组的主语不能被"所"提取。
其他文献
从解离性与获益性视角,考察了户口身份、居住意愿对已婚流动人口在社区导向型与个体指向型教养观念与具体品质偏好上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与外地流动人口在教养观念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居住意愿成为影响该群体教养观念的重要因素:流动个体居住意愿越稳定越偏好社区导向型观念,对个体指向型观念的偏好则降低,且这一影响在外地流动人口中更为显著。基于以上发现,增强流动个体的社区认同感有利于其对子女在社区导向型品质的关注与培养,长远来看或有助于子女积极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及城市社会融入。
在当代,人类面临严峻的水危机,这种危机的特征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社会属性。大量水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直接相关,技术手段已经不能够从根本上化解这种危机,亟待社会科学的参与去维持人类对水的记忆、总结历史经验、探索问题的根源、提出化解矛盾的对策、指出水可持续利用的路径。因此,社会科学对水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水科学的源起和人类对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思考直接相关,水问题研究的社会科学分野也是水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研究缺少不了社会科学,这在国际上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很多关于社会科学对水研究的成熟
2019年12月14-15日,"《数字人文》创刊仪式暨数字人文工作坊"在清华大学举行。编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编委会主任兼主编、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学术期刊和出版传媒机构的领导和专家120多人出席了活动。
明永乐初年工部尚书宋礼重开会通河,运河得以成为漕粮运输的通道。然而宋礼本人却在近百年内不以河工闻名于世,直至其所开创的南旺分水口工程完全发挥作用,又逢工部成为运河管理的中坚力量时,方被大力颂扬,并最终于正德年间立祀。稍后宋礼子孙及辅助开河的老人白英的后裔也迁居工程所在地,并享有赏赐品官或祀田的优容。明清鼎革之后,正值管河官由工部官转为理民生的道臣,以宋、白后人名义的群体,通过编造文献,又或辅以河职,或凭藉在当地的势力,最终确立并扩大了优免差徭的祀田占有额,并以'社'的名义联结宗族,形成通过占垦湖田发展
汉魏六朝时期荆楚地区以江陵、夏口、襄阳为中心形成荆楚西部、荆楚东部、荆楚西北部三大文化区。诗歌是汉魏六朝文学有较大成就的代表性体裁之一,本文拟以此三大文化区为纲,分区域考析该时期荆楚地区诗歌创作情况,探究该地区因地理环境、时局等因素而形成的雄奇悲壮等独特诗风在诗史上的意义,也可为汉魏六朝诗歌、文学地理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
作为满人崛起的一种文化符号,东北的森林在清朝前期统治者塑造自身权威和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甲午前后,由于西方林业知识的传入和日俄对东北的争夺,朝野对于东北森林的认知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吉林省林业总局的设立堪称清末东北林业开发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清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起现代森林的管理机制,并试图进而抵制日俄两国的经济入侵。吉省森林在清朝前期历经旗署采贡、荒务局放荒和东清铁路公司伐木等多重划界管理,经营秩序混乱。林业总局成立后,接管了原本杂乱无章的森林地带并积极拓宽吉木销路。在新旧制度
一、为了鼓励广大古史研究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表彰李学勤先生在中国古史与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清华大学中国出土文献研究奖励基金设立的'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第三届评奖活动正式启动,授予在中国古史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含科技史)、古文字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在世中国籍学者。二、清华大学将聘请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约15名)组成'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与评奖有关的日常事务。三、本届评奖受理范围为2016年1月至2
本文调查了五七言诗二字节中使用两字组合与线性连接的情况,归纳了线性连接的各种形式,说明这二者在与字节的吻合程度上有一定差别。根据调查,在魏晋以后五言诗的写作中,存在着更多地使用两字组合的倾向。
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对文学、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明代登科录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能够自动提取整个明代的进士信息。本文以浙江余姚为例,依据登科录自动提取该地可能出自同一家族的所有进士信息。在此基础上,与已经数字化了的方志、宗谱等相关文献结合,最终梳理出进士家族。这一过程的自动化实现,是大数据与明代科举研究相结合的新尝试。
1922年6月孙中山与陈炯明公开分裂之后,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认为在广州的共产党组织犯了"附陈反孙"的严重错误,但广东共产党领导人在当时与事后均矢口否认有任何依附陈炯明的行为。双方各执一词,"附陈反孙"遂成为一桩历史悬案。笔者认为,这一历史迷题的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思想与政治矛盾,既隐藏着不同政治势力间复杂的斗争,也涉及中共早期组织内部对国际共产主义思潮的不同理解与早期共产党员从知识分子到革命者的身份转变。对于广东共产党是否"附陈反孙",上海与广州的领导人由于立场和视角的不同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