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域下民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u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风民俗是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经千百年保存至今,既有积极健康的因素,也难免存在一些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陋俗。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浙教版六上《品德与社会》安排了《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一课,旨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在让学生“知道民风民俗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存在迷信现象和陈规陋习等不良因素,并能初步判断优良传统和陈规陋习”。
  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民风民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一些优秀的民俗因失去了继承保存的环境,逐渐被遗忘;另一方面,一些不良风俗,仍是尾大不掉,一直深植在人们的生活中。儿童毕竟不是成人,即便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看到了某些陋习也往往是视而不见,缺少理性、深入的思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通过直观分析就能联系到“民风民俗的利弊”,从而引到课堂的主题?我瞄准了“倒药渣”这一习俗。“倒药渣”的习俗在江南许多地方至今还流行着,无论是城市小区,还是农村乡道,时常能看到岔路口倾倒的一堆堆药渣。病家希望过往行人千人踏、万人踩,以此驱病出门,托人消灾,病人能够尽快痊愈。而这一习俗,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但未必深入了解过这一习俗的渊源,也未必思考过其中的利弊。因此,在教学《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一课前,我就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这一习俗,并以此导入学习。
  【情景描述一】
  师:现在,老师请大家一起看一组平时生活中的画面。请同学们擦亮眼睛,看看你在画面中发现了家乡的什么风俗?(出示一组周边小区或村道的图片)
  生:我在这些图片中看到了倒在路边的一堆药渣。
  师:平时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现象?
  生:早上上学,一走到村口就经常能看到。我原先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生:在我们小区的路口。
  生:在我家门前的垃圾箱旁边——这些药渣就是我奶奶倒的。
  师:你奶奶为什么不把药渣倒在垃圾箱里,而是倒在路边?
  生:奶奶说,这叫药“倒”病除,是一种谐音吧。
  师:其他同学对这一风俗的由来还有补充吗?
  生:民间有一种说法:将药渣倒在路边可以让路人将病踩死,或者让路人将病带走,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病尽快痊愈。尤其是三岔路口,走的人最多。
  师:是啊,哪个病人不希望快点恢复健康!这种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把这些药渣倒在路边,真能药“倒”病除吗?
  生:不能。
  师:那么,这些倒在路边的药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同桌之间先交流半分钟。
  (先小组交流,之后汇报)
  生:干干净净的马路上倒着这么一堆药渣,影响了市容环境。
  生:给清洁工的保洁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一次我看到一位清洁工好不容易才清理干净被汽车压过的一堆药渣。
  生:刚倒出来的药渣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很难闻。
  师:了解了这一现象后,你对民风民俗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民风民俗不一定都是好的,有些也是不科学的。
  (出示课本第45页的一段话,师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就给这些民风民俗把把脉,说说家乡民风民俗中的利与弊。
  (揭示课题: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案例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已渐成共识。选取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课堂,就正是“生本课堂”所倡导的。民风民俗本身就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用“倒药渣”这一学生常见陋习导入课题,是符合生本理念的。在“图片呈现、发现陋习”之后,我又设计了“说说风俗由来”“谈谈带来的不便”等环节,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再以“了解了这一现象,你对民风民俗有什么新的看法”这一问题,引入本课主题,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情景描述二】
  在原来的设计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课前调查,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民风民俗同样存在利与弊。但是,在前几节试教课中,学生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滔滔不绝、漫无边际。无话可说当然是由于课前调查没有到位,但从那些滔滔不绝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大都是从成年人的视角去寻找风俗的利弊。家长的帮助多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就少了。分析原因,关键还是课前调查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无法引导学生开展调查。于是,本次课前,我布置学生找找自己成长经历中体验过哪些风俗,并分析这些风俗的利弊。如此,课堂中学生的交流既深入,又贴近生活实际。
  ▲交流一:
  生:小孩儿夜里哭闹,家长就在路边贴张纸,上面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读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师:你们小时候父母有没有贴过这种纸?
  生:我妈说我小时候就贴过。
  师:那么这张纸对你夜里哭闹有效吗?
  生:我妈说我那时身体不好才哭的,后来身体好了就不哭了。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真的夜里哭闹得太厉害,还得去医院查查原因啊。
  ▲交流二:
  生:小孩满周岁的时候,让他抓周可以预测未来。
  师:你周岁时抓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样可以预测你的未来吗?
  生:我抓的是算盘,但是我的数学一点儿都不好,倒是语文还可以。
  师:其实,现在大部分父母已经不会相信抓周会有如此神奇的功能了。但抓周作为一种富有童趣的习俗和游戏,是可以为家庭增添快乐的。
  ▲交流三:
  生:小孩子换牙时,掉的上牙要藏到床底,下牙要抛到屋顶。
  师:你知道家人为什么要小孩这么处理掉牙吗?
  生:让长出的新牙整齐一点。我小时候就是这么做的,我的牙齿长得就很整齐。
  师:哦,的确牙很好。从你身上看,这倒是挺灵的。我刚才看到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做了牙齿整形,那么,他们小时候有没有这么做呢?我倒是要采访一下。
  生:我小时候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处理掉牙的时候,奶奶还叫我两脚要并拢。但是我的新牙一点儿也不整齐,刚做了牙齿整形。
  师:你现在对这一风俗有什么要说的。
  生:都是骗人的。
  师:看来即使这么做了牙齿也不见得很整齐。如果这真的有效果,还需要牙科整形医生吗?
  ▲交流四:
  生:小孩不能吃喜蛋。
  师:为什么小孩儿不能吃喜蛋?
  生:喜蛋就是死胎蛋,我们这里也叫木蛋,就是笨蛋的意思,都说吃了会变笨的。
  师:哪位同学吃过?
  生:我吃过。
  师:自信地告诉大家你笨吗?
  生:不笨!
  师:看来吃了这些东西也不会变笨啊。
  ▲交流五:
  生:我们这里有些人一生病,不去医院,就去五常、蒋村看“菩萨”。
  师:班里有谁生了病去看过菩萨?
  生(难为情地):就是我。
  师:这位“活菩萨”有没有看好你的病?
  生:没有看好,现在还一直在咳嗽。
  师:你的父母是多么疼爱你啊!他们想尽各种办法给你治病。可是今后有了病还得先去医院,小医院看不好就上大医院看专家。
  【案例分析】
  民风民俗毕竟是成人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尤其是那些风俗中的迷信落后因素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陌生的,也难怪试教时学生无话可说。即使充分调查过的学生,也是在课堂中转述成人的话,明显带着成年人既定的利弊划分,缺少了儿童的真实感受。而把调查的范围界定在“自己成长中经历的风俗”,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儿童认知范围,容易使他们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课堂反馈看,由于所选取的课堂资源都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有了最真切的体悟,利弊辨析不用多加言语,一切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小时候按旧俗处理掉牙,本想新牙整齐,现在却还要做牙科整形的那位学生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都是骗人的。”这一调查范围的界定,很好地体现了儿童文化和生本课堂的理念。
  【案例启示】
  ——儿童视域下的民俗资源
  开发利用民俗资源,服务品德课程教学,必须基于儿童文化,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但要遵循品德课程螺旋上升的教材特点,还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每个年龄段的差异,研究他们成长的规律。地域文化毕竟是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沉积,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审视地域文化,以品德课程教学为尺度,遴选符合儿童特点的民俗资源。儿童是游戏者、探索者,挖掘民俗资源开展品德教学,必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对丰富多样的民俗资源中的精华与糟粕,儿童是缺乏辨析判断能力的。我们品德教师更应发挥德育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发展儿童,为孩子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最终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三墩镇中心小学
  浙江杭州310030)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暑假,我读了《出卖笑的孩子》一书,收获不少呢!  《出卖笑的孩子》讲述了一位叫蒂姆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这位不幸的孩子和格子先生签订了一份稀奇的合同,他把笑出卖给了格子先生,格子先生能保证他凡赌必胜,但是,蒂姆因此遭受了人生中巨大的痛苦,最后他认识到笑是多么的重要,历尽艰难,终于找回了笑。  当我读到“蒂姆干脆用笑来回答,勒菲特感到年轻人的肩膀在他的手下面抖动着。他听出笑声的弦外之音,那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对英语教育重视程度的进一步增加,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并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不仅能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能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英语教学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因
它的生命曾受到鼓励——读《嘿,木瓜》  木瓜树长得丑陋,从来不被人看好,甚至曾接近死亡的边缘,但最终结出的木瓜又大又甜。因为它的生命曾受到鼓励。  ——曾梓聪    要对人心存感激——读《我与一株百合的约会》 有快乐就应该跟别人分享,要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曾普阳    在书本电成长——读《故事童年》  我也是一个爱读故事的小女孩,很羡慕勇英姐姐,她有一个“故事童年”。书是我们生活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曲子响起,马年春晚落幕了。出色完成表演任务的我站在央视舞台上,是多么骄傲与自豪。看着眼前热烈鼓掌的人们,我脑海闪过三年多来苦练的桩桩件件:  自三年级加入学校狮艺武术社团,每天下午三点半到六点,每个周末的两个早上,是雷打不动的常规训练时间。每次按时来到训练场——“铿锵阁”,做完一连串的准备运动后,真正的狮艺武术训练开始了:单个人的动作训练、两个人的配合训练、团体的阵形训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社会治理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基本方向。其中,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位,应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石。推进现代家庭治理,既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义务,也是每一个家庭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同时还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目标。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来谈谈在现代家庭治理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一、协同治理,做家长的好参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只有形成完备的道德建设体系,推进全社会的道德文明素质,“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国家近年来在道德建设领域不断做出规划与部署,特别是将“立德树人”写入十八大报告,更是充分体现了党对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现实的德育状况难以使国人释怀,德育界至今未形成一套令自己满意、师生满意、社会满意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反映到德育实践中,则是学校德
摘 要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性格和个性的良好发展,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在这些活动中,个人最重要的因素是正确的判断,即各种知识。这种知识不是从书本或他人那里所学到,而是个人亲自参与社会、从生活和经验中获得的,是活的知识,因此就是道德知识。学校里的一切课程的教学都是道德教学。道德知识教学应在生活中、通过生活而进行。杜威的理论启示我们,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具有内在统一性
【摘要】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并融合的今天,城市公示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昆明公示语作为昆明对外展现自己的窗口,其广度和深度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昆明的整体形象。本文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出发,结合公示语指示、提示、限制、强制的应用功能,以“简洁、统一、易懂”原则为指导,分析昆明市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并给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示语;公示语英译;文本类型;翻译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改
拖拉玩具真有趣(小班)  福建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吴海云  目标:尝试拖拉不同类型的玩具,感受玩拖拉玩具的乐趣,发展上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  环境创设:在小班上学期可投放能发出声响或具有不同运动状态的拖拉车,以引发幼儿的拖拉兴趣;在小班下学期可投放一些对其运动能力、上肢力量具有挑战性的拖拉玩具,如黄包车以及用滑板、矿泉水瓶、平衡步道、电动车轮胎、布绒玩具、绳子等材料制作的拖拉玩具。  玩法1 动物拖
【优秀习作】  一次,我和几个伙伴玩得太晚。一进家门,奶奶就问我:“作业做完了吗?”(长辈,用直问的口气。)我一惊,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声音小得几乎让人难以听到:“忘了。”(犯错,理屈。描写逼真。)奶奶又急又有点恨铁不成钢:“你爸爸妈妈临走时反复嘱咐我,要严格管教你,不要误了你的前途,你叫我以后怎么对你爸爸妈妈说啊?”(语言朴实,道出肺腑之言。)  见奶奶抓住这点小事不放,我就反感了:“不就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