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靓旷达 端凝秀雅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瓷文化源远流长。我国青花瓷器自创烧后,以釉下彩的新工艺,打破了长期以来单色釉青瓷为主色的传统施彩技法,制瓷工艺上获得重大突破。元代青花瓷器将其继续发扬光大,其烧制已相当精致。由于所使用的钴料分进口和国产两种,有的呈色明艳浑厚,釉面有黑色结晶斑点,用手摸之,有凹入胎骨的感觉;有的呈色又清晰淡雅,秀丽可爱。千百年来,元代青花瓷器以幽靓淡雅、旷达秀美的神韵,深受人们的喜爱,开辟了我国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目前,据已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资料统计,国外元代青花瓷器传世品有两百余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仅百余件而已。正因物以稀为贵,元代青花瓷器一直是人们热捧的对象。地处华北平原的河北,虽然不是青花瓷产地,且与江西景德镇窑相距较远,但窖藏以及发掘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釉面青亮滋润,青花发色浓艳清新,造型秀美典雅,纹饰精细繁复,且高足杯、玉壶春瓶、梅瓶等均是元代青花瓷器代表性的器形,为鉴定和研究传世的元青花瓷器鉴定提供了宝贵的标准器形和重要的实物资料,在中国陶瓷研究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下面笔者为大家甄选数件河北出土,且具有代表性的元代青花瓷器,以期与广大瓷器爱好者一同欣赏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
  元青花新月折枝梅纹高足杯(图1)
  高9.5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3.6厘米,1972年河北定兴县南关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尖唇,敞口,斜直壁,竹节形高圈足。釉色白中闪青,晶莹润泽。青花发色淡雅明快,内壁绘青花月影梅纹。外壁光素无纹,内壁一侧用青花绘一枝盛开的梅花,另一侧绘一钩弯月,碗心点六个圆点。足端露胎,胎薄而坚致,洁白细腻。此件器物造型精巧秀丽,纹饰简洁明快,青花色泽清淡高雅,画面明朗清幽,颇具宋元文人画的意境,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精品。
  元青花飞凤纹寿字高足杯(图2、图3)
  高9.4厘米,口径11.7厘米,1972年河北定兴县南关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侈口,圜底,弧壁,竹节状高足,足端露胎。釉层薄,釉色白中闪青,器内口沿绘青花缠枝花卉,器外壁绘青花飞凤纹,两只飞凤之间绘如意云纹,内壁底部正中有青花“寿”字,青花呈色灰蓝,绘画笔法流畅自然。胎质坚硬致密,胎色洁白。
  元青花龙纹高足杯(图4)
  高12厘米,口径12.4厘米,河北安新县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尖圆唇,侈口,深曲壁,上腹近直,下腹圆折,下承高足,底部外撇,略呈喇叭口形。釉色白泛青灰,略成青白瓷色调,施满釉,足内壁露胎处显露火石红。此件器物采用青花和印花复合装饰,青花色较浅淡,呈蓝灰色,内壁近口沿处绘青花卷草纹一周,内壁饰有印花装饰,外壁绘青花龙纹。龙的造型为张口、细颈、三爪,毛发飘动。高足中下部在两道弦纹之间绘青花卷草纹一周。白胎泛青灰,细腻坚致。
  元青花龙纹高足杯(图5)
  高8.8厘米,口径9.5厘米,1981年河北新城县高碑店立各庄砖厂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圆唇,侈口,深腹,腹壁圆曲,下部近折,竹节形柄式高足。釉色略呈青白色,光润洁净。青花和印花复合装饰,青花色泽浓艳,口沿绘一周缠枝卷草纹,内壁印饰莲瓣纹,内底饰青花圆线纹,杯外壁绘青花龙纹,龙身躯细长,作飞腾状,并环外壁一周,龙的首尾间和体侧分别饰有火焰珠和云纹。胎质细腻坚致。
  元青花龙纹盘(图6)
  高5.5厘米,口径30.5厘米,1976年河北围场县半截塔乡什巴克村墓葬出土,现藏于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直口,弧腹,平底,圈足。盘心绘有一条首尾相顾的龙,龙为小头,细颈,长嘴,昂首,下颚有两条长须,鬃发上飘,三爪如钩,全身饰有细密的鳞片,背鳍挺拔,尾呈火焰状,气势威猛,雄健有力。盘内壁饰缠枝牡丹纹,外壁饰莲瓣纹,除盘底外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泽浓重艳丽。
  元青花龙纹食盒(图7)
  通高10厘米,口径21.5厘米,河北沧州市南皮县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盒呈扁圆形,由盒盖、什锦隔盘、盒底盘三部分组成。盒盖,平顶微拱,直口,折壁;什锦隔盘共分为五格,中间为圆形,周围分成四个等分的花瓣形格。盒底盘为直口,白釉胎,细腻坚致。施卵白釉,白中泛青,青花发色较浓艳。盖顶绘龙纹,龙为小头、圆目、细颈、三爪,作张牙舞爪状,遨游云海中,颇具气势,是典型元代龙纹的形象。加上宝珠火焰滚动,如意云纹飘荡,使画面极富动感。盖的弧面绘海涛纹,立面绘钱纹。盒身分别绘卷草纹和莲瓣纹各一周。
  元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执壶(图8)
  高23.6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7.8厘米,1964年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器呈八棱形,口为喇叭状,颈细长,腹颈间一侧有流,对称的另一侧有柄,下腹鼓,圈足外撇,盖呈覆盒式八棱形,圆尖钮。壶颈上部绘青花蕉叶纹,颈下部开光内绘火焰纹和宝珠纹等,腹部满饰折枝花卉纹,腹下部绘青花莲瓣纹。执壶盖顶有宝珠形钮,盖面绘青花莲瓣纹。胎质坚硬致密,胎色洁白,胎釉结合处有淡淡的火石红。此件执壶器纹饰层次清晰,造型优美典雅,是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元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图9)
  高32.5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9.8厘米,1964年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通体呈八棱形,敞口,细颈,上腹较瘦,下腹鼓起,圈足微侈,足端露胎。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凝厚。纹饰自上而下分为八层,颈上部绘蕉叶纹,颈下部和近底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舞球图,狮子身系彩绸璎珞,回首翘足,嬉戏争斗,四周缀以火焰、方胜、灵芝、双角等杂宝纹。各层纹饰之间以回纹、卷草纹和钱纹间隔。圈足绘有双层莲瓣纹。胎色白泛灰,胎体薄而致密。这种多层次的构图布局和多棱角的造型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作品。
  元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图10)
  高51.5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14.5厘米,1964年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通体作八棱形,瓶盖亦为八棱形。小口,折沿,细颈,丰肩,腹部较长,足微侈,足底露胎。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凝厚。肩部和近底部采用白地青花技法绘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分别填绘花卉、凤鸟、奔兽。器身纹饰布局极为繁密,主题纹饰为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海水龙纹。蓝色的海水衬托着四条矫健的白龙,龙体采用刻绘结合的技法,所以手摸龙体微微凸起。四条龙均为双角,细颈,双目圆睁,张口吐舌,四爪张开,爪尖锐利,异常凶猛。龙身或伸或曲,穿梭于碧波之中,姿态各异,体现出排江倒海、气吞山河之势。胎质坚硬致密,但不够细腻,胎色白,底伴有粘砂、铁质斑点和釉斑,胎釉结合处有火石红线。
  此件梅瓶造型硕大而丰满,画面主题突出,气势宏伟。梅瓶有盖难能可贵,再加上八棱状的器形,罕见且规整,充分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成型技巧,是元代青花梅瓶的标准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图11)
  高42.3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19.4厘米,1964年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窖藏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罐盖为覆盆形,顶有蹲狮纽,口边绘回纹和卷草,盖面饰变形莲瓣纹。罐身直口,短颈,肩及上腹较鼓,下腹渐收,宽圈足,足底露胎。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凝厚。罐体颈部饰一周缠枝牡丹纹,肩部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用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水波莲花,云头之间缀以折枝牡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以双重串珠堆贴而成。开光内镂雕山石以及牡丹、石榴、菊花等四季花卉纹,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莹亮的红色与湛蓝的青花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下腹饰二方连续的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胎质坚硬致密,但不够细腻,胎色白,底伴有粘砂、铁质斑点和釉斑,胎釉结合处有火石红。
  此件器物器型大,制作精湛,集绘画、浮雕、镂雕、贴塑等多种装饰技法之大成,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创新性品种集于一器烧制,且使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都达到如此精美,是闻名世界的艺术珍品。目前此类器物国内仅存有两件,均为河北保定窖藏出土,一件藏于河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来济宁市博物馆精品文物展厅参观的人们,无不为眼前的这套青铜列鼎驻足观赏,为之震撼。这套青铜列鼎是由七件形式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以次递减,一套鼎的组合。也是我馆的一套镇馆之宝。它制作严谨,工艺精湛,铭文行款有序,书法浑厚劲健,极其工整,具有很高的铸造艺术水平。这套列鼎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滕州南出土,据考证滕州南曾经是薛国为周代庶姓封国的都城一一薛国。薛国是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这一套青铜
期刊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近代上海银器种类丰富。从功用而言,近代上海银器有社交礼物,首饰、餐饮器具、体育比赛奖品类……近代上海,中西交汇,海纳百川,体育也不例外。开埠后,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象棋等,依然活跃在民间,但更多的是随外侨而至的近代体育项目。上海是近代外侨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城市。外侨是近代体育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参与者。  伴随着近代体育项目在上海的展开,外国人在体育比赛中颁发银质体育奖品的习惯
期刊
河南邓州位于豫、鄂两省边陲,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得,自古以来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于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地上地下遍布着众多文化遗迹。  在邓州市城区大十字街西南角,原来曾经有一座著名佛教寺院——福胜寺。该寺原称龙兴寺,明代更名为福胜寺。据清顺治《邓州志·创设志》载:“福胜寺在州治南关,宋天圣年间创建,元兵毁,明洪武初,僧子颜重建。”由此可见该寺的大体建造时间在北宋天圣年间(约公元1023
期刊
凤首提梁纯金壶 日本制作 明代(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时代)  最高处16.5厘米,最宽处13.5厘米,重619.69克。  纯手工打制,凤首流,圆弧形提梁,盖钮上雕琢翡翠圆环,金光熠熠,富丽堂皇。  纯金净瓶(一对) 唐代  高23厘米,瓶口直径5.4厘米,重393.6克/396.3克。  器型规整,敞口,长颈圆腹,底足外撇,通体金光灿灿。  净瓶,梵文叫军持,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为
期刊
在我国古老悠久的陶瓷史上,许多陶瓷品种的命名都源于陶瓷产地,如“汝瓷”“钧瓷”“官瓷”“定瓷”“耀州瓷”“龙泉瓷”“景德镇瓷”等。唯有建窑的“曜变天目盏”,由日本人根据获得这类瓷器的地域名天目山,命名为“曜变天日盏”,颇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曜变天目盏”命名,长久以来甚至取代了“建窑建盏”,许多人只知有“曜变天目盏”。  据史料记载,宋代,浙江天目山一带佛教寺庙林立,山中有许多名刹。在日本镰仓时代
期刊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主题理当包括中国五千年的工艺美术史。就上下五千年的历程,要说中国古代艺术最辉煌时期(商中期至清末)大约三千多年。然而,中国铜镜艺术的鼎盛时代却雄踞了一千多年,涵盖了中国鼎盛艺术史三分之一的天地。正是铜镜的精湛艺术,延续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青铜浇铸工艺的最高科技成果,致使中国铜镜工艺之精美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是任何其他文明古国的铜镜所不及的最高艺术成就。诚然,应该在世界工艺美术史
期刊
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于20世纪60年代收购于北京市文物市场(宝古斋)。册中收录清代“四王吴恽”六家中王晕作品3件,王原祁和恽寿平作品各1件,另有高简、戴熙、徐枋、吴鼐、李育5人作品各1件,共计10帧扇面集成一册。在本院所藏诸多明清书画扇面中,这件《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品相好而画功精湛,汇集名家笔墨,是院藏书画扇面系列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1.高简《江南春色
期刊
2016年11月17日上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古代石刻专业委员会、ACBD大唐西市艺术品中心、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承办的“佛光石韵——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在ACBD大唐西市艺术品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非国有博物馆馆长、石刻收藏界人士及现场嘉宾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展仪式没有举行通常的剪裁仪式,以茶会座
期刊
2016年11月18日,在“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之际,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组织旗下的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等十多家非国有博物馆,在西安大唐西市ACBD艺术中心举办“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30多件非国有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佛教题材石刻艺术精品,在业界及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出席“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六祖庭大法师不仅光临指导,而且邀请参
期刊
吉语文字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几千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大量以福、禄、寿、喜、吉、大吉、万寿无疆等吉语文字作为装饰的纹样,使用在器物和服饰上,它们或是单独成组,或是将吉祥文字与吉祥图像相结合,通过字形的巧妙变化,是文字与图像有机地融为一体,整体图像既是字又是图,使吉祥文字的寓意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饱满。  1月24日, “吉语迎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