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运用“情感教育”之我见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它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叩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1919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扬)、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得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要出情入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像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再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颗的思乡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研制一种以胶联羊膜为载体的药物缓释材料—胶联羊膜缓释药膜,初步研究其缓释性能和治疗效果,探讨该材料用于眼表移植及组织修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
【摘 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导语设计好了,教学时能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效果。可以说,一个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如此,我们对中学语文课的导语也作了思考,觉得导语应要有趣味性、新颖性、艺术性和新旧知识的连贯性,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 导语 有效性  导语,是启发引导学生的话,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
【摘 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生活属性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终末期肾病患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动静脉內瘘病例筛选、术后随访及监测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实验组:对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哺乳动物机体在缺氧条件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录因子,它在维持机体和细胞氧稳态中起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HIF-1还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可以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如每堂课开始2分钟,由于学生刚进教室,找书找笔,课间嬉闹之余兴未消等原因,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 兴趣深厚时再转入
针对当前云环境下属性基访问控制机制中采用中央授权中心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分散多机构属性基加密DMA-ABE方案.该方案采用多个授权中心负责用户密钥的分发,无需中央授权
背景:超声分子成像是医学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超声造影的方式对组织器官或病灶进行分子水平成像与探测。超声分子成像不仅具有传统超声成像的优势(如,无电离辐射、
【摘 要】情境教学由于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青睐,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尤为明显。而如何能使学习者真正掌握英语学习的真谛,这就取决于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了。  【关键词】情境教学 中学英语 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我们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就是应用于日常交际。因此,我们的英语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