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状况,提高其社会适应性水平,使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及个别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基本情况。了解了毕业生在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3-0128-02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是检验高职院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前途和发展,也关系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向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适应性是指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各种所需技能,改变周围环境,促进个体发展的心理素质。适应是一个人面对外界环境时所做出的适应生存的反映程度。社会适应包括环境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和发展适应、压力与挫折的适应等方面。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可以促进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产生。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状况,为高职毕业生的发展及教育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
   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参考国内外社会适应性研究的成果,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问卷,并在小范围进行初测、修改,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0年7月。调查对象为毕业近三年的毕业生。调查主要采用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38份。访谈的对象除了毕业生,还包括个别用人单位负责人。问卷包括环境适应状况、人际关系适应状况、学习与发展适应状况、压力与挫折的适应状况四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环境适应状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自己适应能力一般,大部分学前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在半年时间内适应社会,能基本胜任幼儿园的工作岗位要求。这些学生表示幼儿园的实习经历对他们适应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比非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适应更快,但也有个别毕业生角色转换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环境。
   (二)人际关系适应状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人际关系适应上表现较好,有76%的毕业生表示能够和同事保持友好的工作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工作中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也有9%的毕业生认为很难和同事友好相处,很难处理好与幼儿家长的关系,有时会被家长投诉。
   (三)学习与发展适应状况
   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自己工作和发展情况的表现的调查中发现,5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很适应目前的工作,有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并且对自己的发展有规划。访谈中学生表示自己的所学知识与工作还有差距,很多知识和技能还要进一步学习。27%的毕业生感觉自己对目前的工作情况一般,没有明确的发展计划,访谈中这部分毕业生表示幼儿园工作时间较长、工资待遇较低等。19%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很不适应,访谈中个别学生表示不打算长期留在幼儿园工作。
   (四)压力与挫折的适应状况
   高职毕业生普遍认为自己不如本科及更高层次学历的学生有竞争力,面对幼儿园的工作很烦琐,工资待遇低,编制较少,发展空间不大等压力。在抗挫能力上,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调整状态,消沉一段时间后,会想开,继续努力。但也有8%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受到打击时感觉不想再努力,直接放弃。可见,这部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原因分析
   (一)复杂的社会现实情况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迅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较高,许多考生就积极申报了该专业,由于对幼儿园工作情况的不理解和片面的认识,使得毕业生进入工作后不太适应。另外,学前事业相比其他階段的教育,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待遇和工资较低,也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对更多社会利益和选择的时候产生了不适应的情况。毕业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很多困惑,如对职场现实的失落感、对幼儿园环境不能适应的困惑、对社会关系不会处理的困惑、对自身待遇和薪酬不满的困惑等。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一些毕业生为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个性张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对孩子都是照顾有加,有些家长十分溺爱,这使得孩子养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遇到事情不知道自己解决,事事依靠父母,成为“啃老族”。此外,由于应试教育,家长鼓励孩子只要读书好就行,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缺少责任心,意志力较薄弱,遇事没有担当,在和别人相处时不会换位思考,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为主,长久下去,人际交往能力也受到影响。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以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大多参照本科院校的模式,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关注,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缺乏对用人单位需求的关注和对学生长远发展的规划,学生素质不全面、知识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性等问题突出。    (四)毕业生自身问题
   大学阶段是由学校的学习迈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毕业生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正确认识,在校期间缺乏职业规划,不主动积极地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又没有形成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抱负。一旦远离父母、远离熟悉的校园生活,面对更多来自新环境的困难时就会手足无措,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一蹶不振,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各种不适应。
   三、建议及思考
   (一)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人际交往和抗挫折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开展各种交际技能培训,组织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态,积极主动地融入群体中,而不是消极地躲避和拒绝,也不是一味地沉浸在网络中,忽视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督促学生不虚度时光。鼓励大学生社团活动,建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历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且教会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再次,培养高职学生乐观的心态,遇事调整心态,不要自我否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援助,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干预学生的不良心态,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最后,加强体育活动及丰富课余生活爱好,发展学生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成为多才多艺的人,通过业余生活来排解不良情绪,为未来的生活增加趣味,使得更好地适应未来各种变化和困扰。
   (二)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角色转化,加强社会适应性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定位,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眼高手低,屡屡受挫,也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不如本科生,一味放弃,错失就业机会和大好的发展机遇。要客观地分析现状和寻找自己的长处,摆正自己的位置,将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发展作为重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阅历,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利用见习和实习的机会,熟悉和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努力朝着要求靠拢。再次,高职院校要开展相关就业讲座,鼓励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教授学生社会技能和就业面试的基本要求,介绍相关专业的就业渠道,一些优秀幼儿园的招聘要求及准备工作,大学期间可以考取的证书,介绍多渠道的发展路径,如专升本的考试要求及报考要求等。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信息和指明发展的途径,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以适应未来职业角色的要求。最后,开展职业技能比赛,如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朗诵比赛、简历大赛等。以赛促发,通过各种专业技能比赛,提升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带动学生更好地投入本专业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转变教育观念,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首先,高職院校应加强创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在顶层设计上将就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实习,将就业与专业相结合,激发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将来就业拓宽渠道。组建专业化就业服务团队,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化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开展基本素质课程,增加人文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师德师风的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操;开设礼仪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强校际合作,与幼儿园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共同研发合作课题,鼓励学生参与到课题中,进行社会调查工作。创新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实习和见习的机会,将专业课程与幼儿园的实践对接、课程内容与幼儿园内容相结合,防止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为幼儿园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友梅,徐贵全.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J].教育探索,2006(8).
   [2]李永强.大学生合作、竞争人格特点与其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3]李晓,王国梅.青少年性别角色特征及其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2).
   [4]郑溪璐.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培养[J].教育论坛,2009(3).
   [5]李建刚.转型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6]方从惠.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7]崔清源,李国英,颜韵.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论坛,2010(20).
  编辑 栗国花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铸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性较强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特点,探索铸造工艺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模拟使学生直观感受实际生产环境下的铸造过程,同时解决铸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应用型本科铸造工艺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 键 词] 铸造工艺学;应用型本科;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培根固本将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欣赏中,以音乐艺术作品为主线,重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寻求音乐欣赏课程思政和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内容契合、精神吻合和故事融合点,构建“音乐欣赏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挖掘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通过“教演创”三维协同艺术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精神文化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刊
[摘 要] 从坚持高校教育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工作出发,阐述了工科类专业课教师在日常专业课教学中能够发掘和拓展的课程思政方法。从“六个结合”着手,阐述了如何充分挖掘、梳理工科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何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功能,如何把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 “三全育人”体系。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专业课;“六个结合”;课程改革  [中图
期刊
[摘 要] 深度学习是当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站在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及能力的有力举措。医用物理是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近年来高职院校影像、康复专业医用物理教学过程的反思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现状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职院校医用物理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深度学习;医用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学习观引导下,信息化教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卫生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三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为期8课时的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技能教学,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组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课堂参与度、技能综合成绩。结果:实验组课堂参与度、技能考核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 要] 2020年初,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纷纷组织师生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资源,解决学生的居家学习问题。在此特殊環境下,如何重组教学主体关系,构建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有效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同时使教学效果评价向过程性评价、指导性评价、个性化评价转变。以借助“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线上教学工作,通过不断摸索
期刊
[摘 要] 2020年是全球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和多元转型的关键一年,“互联网+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实体课堂教育形式,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智慧化教育形式和智慧教育的开发。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强化“产教融合教育和更多的智能化创新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科育人一直以来主要以实践性为特点,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的务实性不够,尤其是依托BIM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和智慧建模的融合性教学的路径还不够宽阔
期刊
[摘 要] 将生态学基本原理应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审视,正是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成熟发展过程中的全新科学范式。通过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能够深刻地揭示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更适合高职语文教学的生态环境和因素,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态学中的生态延伸、生克性、反馈性、瓶颈性、主导性、多样性等原则,可以促进各种生态因素的相
期刊
[摘 要] 论述了三全育人视阈下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出准确把握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内容构建,从加强领导、顶层设计、立足课堂、把握环节、协同发力、同向同行,结合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提出三全育人视阈下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自古以來,中国人就对长寿文化充满了向往,早在先秦,秦始皇就派人远渡重洋获取长生不老的秘密。森林康养最初由美国提出,而后被国内学者和企业引入,这是一种综合旅游、休闲、度假的综合服务新理念,是契合时代的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  [关 键 词] 长寿文化;森林康养产业;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