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事剧:类型的修正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19Bg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届天津。
  可别小看这三块内容,它们恰恰决定了一都剧集是否可信,以及“警事剧”这个升级类别名是否能被观众和业界广泛接受
  最近在看《三又戟》,笔者本来没抱什么太大的期待,结果还真看进去了,而且有惊喜:三个主角有意思;比他们更有意思的,也更带一定典型意味的是“楚政委”,编剧塑造、演员演绎既接地气,又具备一定审美价值;边缘社会人“董虎”塑造得也好,神气活现、内心层次丰富,没有脸谱化,该剧观赏性让人想起了早年TvB里的某些鲜活配角。一部以老警察为主人公的剧集,能对人有如此吸引力,基本上算是立住了。
  以破案为主要剧情的剧,仅卫视平台,今年已经红了两部:一部《三叉戟》,一部《猎狐》。剧种的潜力,有目共睹。如果是在过去,按照已有的叫法,它们大约可笼统地归入“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之类,但如今划分剧集,要求更加精细。说它们是“侦破剧”确实不假,但并非单纯反映侦破工作;“涉案剧”则要求剧集主要用来呈现案件的发生,以涉案人为主角,这又跟这两部热剧有一定区别;“警匪剧”更勉强,虽然大家都是讲警察抓罪犯,但涉及的案件却不是绑票和抢劫,“匪”这个概念基本不成立。倒不如回到剧集本身的立意,把它们叫作“警事剧”更合适一点。
  “警事剧”这个称呼不是新发明,只是现在用起来更准确而已。比起“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甚至“缉毒剧”,它都是个更大的口袋——包容,又能兼顾各个剧集的个性。它甚至可以涵盖那些不以破案为主线,志在表现民警生活的剧集。当然,它表现案子,观众也都认可。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剧集索性名字就叫“……警事”,比如2012年马进执导,张嘉译、王海燕、丁海峰、郭京飞、杜源等主演的《营盘镇警事》。
  而在更早的2010年前后,李成儒作为导演兼主演,还曾拍过名为《新警事》《新警事之隐形兄弟》的两部剧集,挺好看,第一部有点移植杜琪峰电影《暗战》的意思。结构上比他当年出演的《重案六组》等剧更加紧凑,风格也更细腻。所以,“警事剧”这个叫法,无论怎么看,都没什么毛病。只要您不犯迷糊,把剧中有警察角色的那些“谍战剧”和“年代剧”给塞进去。
  作为升级和扩大化了的类型剧名称,“警事剧”这个词的出现,其实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的雏形自然是从“侦破剧”而来,剧情通常都是比较单纯地表现案件侦破;复杂一点的,采用多主角或群像式主人公配置。这类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多主角剧集的代表作,是近年已被媒体淡忘的一部剧——《我是警察》。
  群像式主人公的早期剧集代表作,是已故徐庆东执导的《警坛风云》(李成儒、王茜、董勇主演)。《警坛风云》可以看作后来徐庆东风靡荧屏的《重案六组》系列剧的一个“预备版”。后来的《重案六组》,在高清时代的今天看来,可能显得影像技术与清晰度都有些老旧,可它却是内地剧集中,较早把侦破案件仅仅视作民警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来处理的。每集的剧情里,两三个案子的侦破同步推进,同时穿插了对警队人员个人日常生活的交代。可以说,当年的《重案六组》已然奠定了今天大部分“警事剧”的模式与结构雏形,使得内地这类剧集具备了和港剧接近的水准。
  “警事剧”里有两类戏是港剧里不具备的,一类是前些年出现的大量反映基层民警日常生活的中、短篇幅的连续剧;一类是这几年的缉毒大戏,如《卧底归来》(林中、傅晶、张晨光、汤镇业主演)、《破冰行动》(吴刚、任达华、黄景瑜主演)。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缉毒剧都可以被归入“警事剧”,比如于和伟、侯梦莎等主演的《猎毒人》,男主人公的身份不是警察,虽然全剧的主题是反毒和刑侦,但放到“警事剧”类型里,多少还是显得牵强。再如《湄公河行动》,它更侧重的是展示跨国行动的挑战,放到“警事剧”里,对日常一面的呈现反倒是欠缺的。这两部戏都很成功,但于类型却不合。不过,这倒也从侧面说明了警事和侦破型剧集创作风格的丰富性。创作者没有被“类型”的条条框框困死,恰恰说明了内地剧坛的活力和潜力。
  至于近期《三叉戟》的成功,则有望进一步强化“警事剧”在观赏性、接地气和表现刑侦工作的常态化这三部分的平衡感。可别小看这三块内容,它们恰恰决定了一部剧集是否可信,以及“警事剧”这个升级类別名是否能被观众和业界广泛接受。
其他文献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直播、短视频、电商等新媒体手段也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农产品搭载新媒体渠道打开全国市场。“互联网+扶贫”模式的关键在于“授人以渔”,以直播。短视频、电商作为乡村扶贫的信息普惠工具,实现“造血式扶贫”。  直播+电商农副产品打开新销路  近年来,直播平台快速兴起,直播卖货已经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直
期刊
6月10日,上海科技影都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开工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科技影都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启动及G60科创走廊影视文化产业基金战略合作签约在仪式上同步完成。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首期规模77亩,其中高科技影视棚区计划于2021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营。项目二,三期计划于2020年年底前落地,2021年开工建设,2023年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影视剧,综艺。广告及短视频等
期刊
近日,快手科技宣布与乌兰察布市签署项目,投资100亿元在当地自建数据中心,部署约30万台服务器,存储量相当于300万个国家图书馆。  毋庸置疑,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是件成本高、周期长、技术投入大的工程。快手此次百亿元布局数字新基建,在满足业务增长需求的同时,为今后的闭环生态未雨绸缪。签约仪式上,快手CEO宿华表示,乌兰察布大数据中心是快手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新基建”国家经济战略号召,全力支持内蒙古自治
期刊
5月21日至5月28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卫视频道对两会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在全球疫情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观众更加关注本次两会的电视媒体报道,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系统数据,两会期间,电视收视观众每户平均收看两会节目超4小时。  同时,5月,多部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多档脱贫攻坚主题节目在全国卫视频道播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从不同层次,采用不同形式讲述脱贫攻坚生动故事,展
期刊
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个性化推荐视频平台,西瓜视频以短视频起家,平台上有大量活跃创作用户。随着短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19年,西瓜视频正式发力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对于内容创作者资源越来越重视。  日前,西瓜视频在PuGc内容生态布局上再次加码,宣布正式啟动图文创作者转型招募活动“活字计划”,联合今日头条、抖音拿出2亿资源(1亿元现金和1亿元流量)扶持图文创作者,进行视频创作。  
期刊
日前,腾讯视頻对分账合作模式进行全新升级,推出纪录片分账合作模式,无论从单价定价还是推广资源配置上,更多让利合作方吸引优秀作品创作者。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纪录片的生产总投入为50.36亿元,同比增长9.4%。年生产总值约66.60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中国新媒体纪录片正在迅猛崛起。2019年,新媒体共投入约13亿元进行纪录片生产,同比增长18.2%
期刊
为助力直播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人民日报新媒体,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日前发起成立直播电商研究基地。围绕行业数据研究、专业培训。主播发掘。供应链建设、消费者维权等直播电商的各个环节,直播电商研究基地将推出系列举措。  据介绍,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直播电商研究基地将重点开展行业趋势研究分析、从业标准倡议制定,定期发布直播电商行业发展报告及相关数据排行,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政策建议和产业发展
期刊
索尼影业最近面临着两难抉择。由于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二战史诗片《灰狗号》何时能在院线上映成了未知数。北美影院的大范围关闭,让接下来数月的影片首映安排都泡了汤。  索尼影业考虑过将片子推迟到2021年公映,期待那时疫情能够彻底消退,不过如此一来,《灰狗号》将不得不和大堆被迫推迟公映的影片争夺观众。思来想去,索尼决定从流媒体平台中寻找买家,这意愿吸引来几家竞标者,最终,《灰狗号》花落苹果
期刊
疫情期间暂停营业,中小影院面临生存压力,部分大院线却释放出进步扩大市场规模的信号,影院端迎来行业洗牌。  继上海电影集团推出10亿元“影院抗疫纾困基金”,通过增资、参股、并购等形式,为长三角区域内的影投、影管公司注入运营及发展资金后,“院线一哥”万达电影也开始了新动作。日前,一位万达电影高管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万达电影将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权,输出万达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支持。对此,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
期刊
马丁·斯科塞斯无疑是一位魅力持久的导演,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如果他的作品中再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加盟,那么这部作品恐怕是无法抗拒的。苹果公司最近的举动就明确表明了这点——该公司决定投资拍摄由斯科塞斯导演、迪卡普里奥主演的《花月杀手》(Killers of the FlowerMoon)。据业内人士估计,该片预算为两亿美元。  尽管斯科塞斯与迪卡普里奥这对搭档魅力十足,但事实却是,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