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的营构与短暂的自由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文本教什么上的不确定,本文从教什么角度出发,基于作者自然美的营构与自然美的特征,从文本语言形式入手解读语言形式背后的情感表达,从而确定《荷塘月色》的教学内容为情感与表达的匹配与同构。
  关键词:自然美;教学内容;语言形式;情感表达
  一、关于《荷塘月色》的文本解读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是多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散文篇目。关于《荷塘月色》的作品主旨解读也是众多。一般从社会历史批评角度来阐明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强调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白色恐怖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苦闷彷徨与寻求宁静而不得的状况。随着多元解读与去政治化学术潮流的兴起,从文本内部入手,借助精神分析与原型批判等方法而产生的解读有北京大学高远东老师的《〈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其认为作品“呈现了一个主人公借助美的自然和文化平息内心的爱欲骚动的心理过程”。杨朴的《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杨朴认为:“朱自清以‘荷塘月色’的幻梦式描写,把潜意识中的美人原型和爱欲投射在了荷花的意象上,这就使荷花——《荷塘月色》成为朱自清潜意识愿望的象征”。其观点引发众多学者纷纷与之商榷,程世和老师《〈荷塘月色〉与中国文人之江南情结——读杨朴〈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一文之商榷》,从“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一句出发,提出《荷塘月色》基于江南情结的思乡主题。此外,孙绍振老师则用家庭伦理替换社会政治,强调朱自清进入荷塘乃是寻求摆脱家庭伦理之不自由的过程。
  应该说,这些名家的解读丰富了我们对《荷塘月色》一文的认识。但是,这些解读几乎全部围绕着作品的主旨,且都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似乎还隔着一层薄膜。因为,具体的文本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而且,此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难正在于没有明确到底要教什么,目前的教学内容,诸如修辞手法学习、景物描写鉴赏、探究语言美等似乎都没有凸显《荷塘月色》一文独特的核心教学价值,换作别的散文,以上所列的教学内容也可以用来教。因此,将名家的文本解读转换为教学内容或者从“教什么”的角度确定《荷塘月色》的教学内容显得至关重要。
  二、自然美与《荷塘月色》的教学内容
  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有诸多要求,首先要符合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我们必须从工具性的语文形式出发,解读出形式背后的内容。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语文学习就是带领学生从文章中走一个来回,就是弄清楚语文形式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为什么用这种语文形式来表达这个内容”。其次是要凸显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教材中文本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此文本最突出的表达特点相适应。这一方面要基于文本的体式,注意类的特征,把散文教成散文、把诗歌教成诗歌、把小说教成小说;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这一篇”的独特性。最后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和注意教学内容的联系性。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跳一跳而接受,而且与以往的学习内容有内在联系和提升。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兼抒情的散文,写景注重生动传神,抒情注重情感的流露与节制的过程。如果我们抛开外部的社会政治与家庭伦理,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出发,将排遣烦闷寻找宁静与自由作为朱自清漫步荷塘的内在动力,那么,朱自清通过发现和营构自然美的过程,显然获得了短暂的自由,他的内心宁静程度(内在情绪)从离开家、走在小煤屑路、进入荷塘、返回路上想到江南采莲、回到家的整个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其内心宁静程度在经历了荷塘漫步之后确实比之前要高了一些,这不得不归功于自然美的力量。散文中的自然美主要涉及两种,一种是自然事物之美,一种是事物自然而然、自然天成的内在本性之美。在文中的四五六段,朱自清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着力描写了荷花、荷叶、流水、月光、青雾、杨柳等自然事物之美,具有柔婉、清幽的优美的审美范畴特点。在回想到的江南采莲的旧俗与《西洲曲》的句子这一部分,有人疑惑朱自清为何插入这样一段,并且感到突兀,但是联系前文所述“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既然“什么都可以想”,那么想到江南采莲也自然合理。更重要的是,江南采莲的热闹场景与江南女子内在天性的自然之美也令作者神往,最终使作者生发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的遗憾感喟。《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净美的莲子、清澈的湖水与女子纯美天然的人性相交融,让作者陶醉其中。
  因而,自然美成为朱自清诗意营构的基础和追寻自由与宁静的凭借,自然美的营构连着两端,一段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变化,一端是作者的情绪特征与变化,而自然美所搭起的桥梁两端具有某种同构关系。在写作中,作者朱自清将个人情感附着渗透在自然景物的选择与描写中,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就应该从字里行间(自然景物选择与描写、自然美的意境营造)读出作者的内在情绪变化与情感特征。所以,由自然景物描写与变化探求作者内心情绪变化,或者说,从文中的描写中解码作者内在情绪应该成为本文的重要教学内容,简单来看,本文的教学内容就是情感与表达的匹配与同构。
  朱自清内心当中有颇不宁静的烦闷,有追寻自由宁静的期待,他带着这样一种目的走入荷塘,必然会发生带有自我情感性的审美投射,进而在写作中,将自己的情感附着和拼接于语言符号(自然景物描写)之中。而我们在阅读中,又必须从外在的语言符号入手解码形式背后的情感,而这一过程正构成了《荷塘月色》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听郑桂华老师讲课》一书中,有郑桂华老师讲授《荷塘月色》的课例。她带领学生梳理出朱自清在不同地点心灵宁静程度的折线图,然后探究不同地方不同宁静程度在文本中的依据。用郑桂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出来朱自清夜游荷塘的行动过程,分析作者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眼中景物的色调,再进一步探询作者的情绪变化,从而发现这两个过程往往具有一种同构关系”。这样教学的结果是最终建立一个“地点——景色——情绪”相对应的“关系图”。
  这个关系图最关键的是景色与情绪的对应,核心的教学内容就是从朱自清的自然美景色书写中解码其背后的情绪特征和变化。
  以第五段为例,同学们一般会认为在第五段时,朱自清的内心是最宁静的,同学们必须从中寻找依据来证明。首先,从作者选取的物象来看,有流水般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弯弯的杨柳稀疏的倩影,这些意象都柔和婉媚、清幽淡雅,而这些物象排列组合所形成的意境正是幽静的,物象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活动,作者的内心活动通过审美观照也投射在物象之中。此外,从修辞来看,月光如流水一般,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用比喻充分表现荷塘月色景色的柔滑清净,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景物的色调来看,这一段所有景物除了提到的青雾的青色全部是黑白色,黑白色背景更像是夢一般的场景,而文中也直接点出“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充分说明内心是很宁静的,当然还可以从用词与句式角度来看,比如动词“泻、浮、洗、笼、画、奏”的特征,“弯弯的杨柳稀疏的倩影”的句式特征等。
  三、结语
  这样来看,确定本文的教学内容为情感与表达的匹配与同构,或者是情感表达的展开方式,从本质上来看,是符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的,我们是从作品的语言形式入手,解读形式背后的内容,在语言的反复涵泳咀嚼中获得美的熏陶,没有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两端,而是始终在工具性之中挖掘人文性,在感知人文性中反观工具性。另外,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脱离散文的文体要求和这一篇的独特特征,它符合散文所具有的人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的表达的特点,同时也将《荷塘月色》这一篇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当然,从作者自然美营构角度确定情感与表达的对应这样的教学内容仍然属于探究性的一步,《荷塘月色》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仍然需要继续探究,而这正构成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尤西林.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
  [2]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
  [3]王荣生主编.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8.
其他文献
摘要:薄伽丘通过《十日谈》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的社会生活,毫不留情地揭开了神权教会下的面纱,把神徒们奢侈逸乐,买卖圣职,镇压异端種种黑暗勾当,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世纪神权下的虚伪。而我则通过薄伽丘的《十日谈》,结合目前的宗教情况,谈论宗教虚伪和肮脏的一面。但并不是完全否定宗教在现实或过去中的意义,深入挖掘宗教的意义以及该如何对人类心灵和思想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会;黑暗;天主教;淫念;虚伪 
期刊
摘要:法国艺术家丹纳曾在他的《艺术哲学》里这样描述教堂的彩绘玻璃,“教堂内部罩着一片冰冷惨淡的阴影。只有从彩色玻璃中透入的光线变成血红的颜色 ,变做紫石英与英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奇异的照明。 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由此可见,玻璃花窗在中世纪时期是哥特式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哥特式 教堂 玫瑰花窗  在巴黎圣母院教堂的正门上方,有一扇大圆形的窗子,窗子整体为玫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山水画的健康和谐的色彩观念,探索山水画色彩发展方向,采用文人水墨画与青绿山水画两种不同的色彩观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青绿山水画坛大师作品为例,考察青绿山水画的深层思想内涵、风格成因及对当代与后世画坛的重大意义。认为应有一种更好地守护与继承传统的自觉意识,从更为健康多元的角度来全面建构中国山水画色彩的格局,开拓中国画斑斓多姿的色彩世界。  关键词: 文人水墨画 青绿山水画
期刊
摘要:文水方言属于晋方言核心地域并州片。本文以文水县城区为调查地点,以文水方言里的时间副词为调查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分类分析的方法并结合文水方言的实际情况,  从位置角度对文水方言时间副词进行归类,描述了不同位置下文水方言时间副词的语义语用特征,以试图找出影响时间副词位置的因素。  关键词:文水方言;时间副词;位置;语义;语用  一、文水方言时间副词的位置  文水方言中的时间副词在句中的位置大致有
期刊
摘要:朴素美是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审美倾向, 决定一幅绘画作品是否具有朴素美的审美特征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朴素绘画艺术内容形式  从绘画艺术的内容来看, 如果绘画作品的题材是朴素的, 那么这幅绘画作品大多会体现出朴素美的特征;另外, 主题的选择也会影响到绘画艺术, 画家大多会在社会环境与社会艺术思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内心世界来选择绘画作品的主题。  从绘画作品的形
期刊
摘要:本论文通过进出口贸易特化指数查明特定商品的比较优势;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了两国对第三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关系;并通过出口市场强度指数说明两国间贸易结构的依赖度;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说明两国产业之间的互补关系。并得到以下结果:1.中国的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韩国则是在重工业产业和高技术附加值产业的竞争力较强; 另外韩国在资源型产业上竞争力较弱,而中国则是高技术附加值型产 业的竞
期刊
摘要:合唱是声乐表演表现形式之一,合唱训练要从声音练习开始。可见,声音练习对于合唱是多么的重要。合唱要想要达到“调节歌唱状态”的目的,大多数声音练习训练都是横向“模唱”发声与单声部“声音练习曲”一起来作为歌唱之前的一个预备训练。可是,所谓合唱,也就是除了唱是比较重要经外,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合唱中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声音更加的“谐和”、“均衡”、“协调”等,这也是对合唱的最基本的要求。本
期刊
摘要: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摇曳的嫣然,体现了剪纸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夸张性,也让剪纸神话般的走进我的世界,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刻骨的情怀,已经凝成生命。  关键词:剪纸;传承;创新;剪纸创作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一)细致观察,才能下剪有神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它的线条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又可如大笔挥抹。细心观察生活,才能体会一花一世
期刊
摘要:矛盾无处不在,《水浒传》中的唐牛儿和郓哥虽然所占篇幅不多,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小说两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为了能够衬托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这些小人物与其他人之间的矛盾被放大化,正确分析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从矛盾本身去分析人物。  关键词:阶级矛盾;阶层矛盾;利益矛盾;唐牛儿;郓哥  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部《水浒传》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王朝专制之
期刊
摘要: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突出的民族风格,与西方绘画共同组成了全球两大绘画体系。两者具有较大差异,也存在一定相同点,通过两者交互融合,可以进一步丰富绘画艺术体系。因此,本文以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异为入手点,阐述了中国画色彩发展及演变,分析了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异。并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西方绘画  前言  西方绘画艺术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