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yigyaoatc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年轻的朋友由电视剧对《红楼梦》有了兴趣,进而去读原著,而且读得很认真,很仔细。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第四回贾雨村和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在密室私谈那段,曹雪芹写贾雨村时而骇然,时而叹息,时而低头半日,一共只笑了四次,而那门子从头到尾笑了六次,其中还有两次是冷笑。那门子为什么拥有这种精神上的优势呢?因为他识贾雨村于未发迹之时,知道他的根底,更因他掌握着“护官符”,相形之下,贾雨村初涉足官场,还是个“雏儿”,不得不听他指教。
  “护官符”云云,说穿了也就是一句话,“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如有触犯,官爵难保。贾雨村茅塞顿开,权衡利弊,哪敢得罪薛家,便胡乱判了薛蟠欺男霸女的人命案,但他不怕得罪受害者英莲,哪怕英莲原是他恩人甄士隐失散的女儿!
  这原没有什么新鲜,落实“为政不得罪于巨室”的古训而已。
  巨室华堂从来是茅屋土階的对立面。下决心不得罪于巨室,就须同时下决心得罪众多的白屋百姓,宁使一路“哭”,不教一家“哭”。
  只有范仲淹敢翻这个案,他问:“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这个范仲淹,在西北边境多年,不光是写“羌管悠悠霜满地”,并且深得当地羌人的爱敬,管他叫“龙图老子”。但是他不会做官,得罪了在西北主持过边防的大官僚夏竦。
  这个范仲淹,针对当时官僚统治集团的贪污腐朽,参与提出改革时政的十条纲领,是为“庆历新政”,可惜不到两年就告失败。对范仲淹进行陷害的就有夏竦。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当时一批进步士大夫,由于力主改革,自然得罪人,而且是极有权的人,受到排挤不足怪。
  范仲淹被贬到邓州任上,就写了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写到“忧谗畏讥”,总有几分夫子自道吧。
  看来,任何的改革,不论是革命性的还是改良性的,都会触及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引起不同程度的矛盾和磨擦。又要改革,又要“不得罪于巨室”,多半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范仲淹讲的是“一家哭还是一路哭”;从另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以说是“一家笑还是一路笑”——着眼于绝大多数人的权益?还是立足于少数人的权力和利益:这个问题带普遍性。
  人生在世,总难免要得罪人的。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中,也包括各种各样的“得罪”观,人的公私、善恶、曲直、勇怯……无不可以从这一斑而窥全豹。悟到这一点,人情世态也就通晓了一半,我想。
  若子荐自《切不可巴望“好皇帝”》金城出版社 佚名/图
其他文献
看见美女喜欢,看见金钱想有,这是人性,是很正常的。正常人的正常思维和行为,就是人性。  人性就是天性,自然性。  看见美女喜欢,但喜欢不上;看见金钱想有,但得不到。这是因为有社会制度的法理在制约。道德品质虽然也能让人自律,但对此显得很软弱,只能让君子自律。所以,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下的法理,才是制约社会的本质因素。  看见美女喜欢,通过正当合法努力,得到了;看见金钱想有,通过劳动创造,得到了。这就是
期刊
有人说,现在许多人没有信仰——其实,大家是有共同的信仰的,那就是物质信仰;物质的替代形式是货币,说白了就一个字:钱。很多人的信仰既不纠纏理论,也不拐弯抹角,直奔钱这个主题。  这些年来,人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受到医疗、教育、住房的重压。因此,人们对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挣钱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捞钱的手段越来越多。这从另一方面看,也是对过去几十年贫困、禁欲、平均、寡淡生活的反驳,符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期刊
来到古巴,碧水白沙、椰风海韵,自不必说,单是甜美的蔗糖、浓郁的咖啡、粗壮的雪茄、醇香的朗姆酒,就让人醉而忘返。如果在酒吧听吉他弹奏,还能欣赏到一曲耳熟能详的当地民歌——《鸽子》。  而且听说,他们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  当然,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你懂的。  我们住在一个海滩宾馆,属三星级,离哈瓦那半个小时车程。糟糕的是,此宾馆的自助餐厅,苍蝇特多,满餐厅飞舞,叮在美食上,尽情享用。最多时,一张桌
期刊
看《动物世界》介绍狮子,得知狮子是群居动物,首领是一只雄性狮子。一个狮群,不能总由一只雄狮统治,常常有外来雄狮入侵,挑戰原有雄狮的统治地位,胜者取而代之。获胜的外来雄狮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毫不客气地杀死原有狮群的所有幼崽。据说这是为了让母狮尽快发情,与获胜者交配,获胜者将自己血脉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狮子的这种行为,虽然有些残酷,但客观上避免了一个狮群的近亲繁殖,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  由
期刊
我站在山腳下,看着山顶,问当地人:“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  当地人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我说:“怎么可能呢?山不高。”  当地人说:“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  果然,从山脚登上山顶,我花了两个多小时。  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是实现的目标。眼里看到的目标是直的,而脚下走到的目标往往是弯的,其间的坎坷、挫折和障碍,不是我们能用眼看到的。
期刊
有两个画家,一个在社会上流浪写生,一个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  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新疆、西藏、云南一路画去,食取果腹,衣取避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国内国外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  做专职画家的人有17个头衔,每年的工作也丰富多彩,作画、开会、剪彩、辅导、义卖、参展、评奖,不一而足。  某日,他們的画共同展出,有人参观后,花高价买走了流浪画家的所有作品,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
期刊
我喜欢欣赏漫画。不仅常年订阅着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且对其他报刊上的漫画也爱看。看了2016年11月11日出版的《讽刺与幽默》第8版《2016年土耳其国际“残疾人”漫画大赛》,我注意到所载6幅获奖作品无一出自中国漫画家之手。是我国漫画家们的创作水平不敌他国?未必。我猜想,很可能是我们没有参赛作品。这猜想源于我的读画经验——印象中,多年来所见到的国内漫画,除去以宣传交通安全、生产安全为主题
期刊
长期以来,陶渊明只作为一个隐士、一个逃避者而存在,在古代“隐士传”里总能找到他的名字。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是暴力发展到极致的一个时期。那些残酷的内部厮杀、士族争斗、皇权更迭,像司马炎、司马昭、桓玄、刘裕等等,他们篡夺权位,血流成河。还有外族入侵,何等野蛮,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侵犯,每每造成耸人听闻的人类惨剧。在暴力面前的逃避,也就成为最可理解的行为。所以,人们认为,陶渊明的“隐”是躲避
期刊
1840年之后,很多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地探求救国的道路。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我们现在都知道,但是,在当时中国,《海国图志》根本就不是畅销书,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日本有一个改革者叫高杉晋作,是明治维新时著名的奇兵队队长。这个人23岁(1862年)时,第一次到了大上海,逛书店要买魏源的《海国图志》,书店老板却没听说过。《海国图志》当时在日本是畅销书。他又要买陈化成、林则徐的兵书,也没有。老板给他推
期刊
我小时就读的学校是一所中心完小,周围的村子是前饮马、中饮马、后饮马、青冢、南苑等十几个村子。这些村子里的批斗会都要求我们参加,原因似乎一是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必须参加这伟大的革命斗争;二是各村的造反派也都希望得到学生的声援。于是,我们就天天参加大会。如果同一天里几个村子都要举行批斗会,学校就让这个班级去这村,让那个班级去那村。  记忆中的会场似乎总是人山人海,但今天想来肯定没有那么多人,因为一个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