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在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下载NCBI-GEO的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数据集并应用R语言进行关键基因的筛选,结合TCGA数据集及在线分析网站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利用RTPCR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进行mRNA表达量检测。结果:从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GEO数据集中鉴定出142个差异表达基因,在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检测到FN1表达显著上升且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有着更高的FN1表达水平。此外,FN1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细胞尤其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在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312例住院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腺病毒肺炎19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115例,并选择同期保健科体检同年龄段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三组患儿外周血进行总T细胞(CD3
+)、辅助性T细胞(CD4
+)、抑制性T细胞(CD8
+)、辅助性T/抑制性T(CD4
+
目的:观察样本保存时间对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人外周血标本23例,分别在采血后立即检测(D0组)、4℃保存1 d(D1组)、2 d(D2组)、3 d(D3组)和5 d(D5组)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结果:D5组淋巴细胞的物理参数发生变化;D5组CD3^+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D3组和D5组CD3^-CD19^+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3^+CD56^+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标本
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以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为契机,以免疫系统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通过课前阅读、课堂教学、课后主题讨论等形式,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目的:探讨GRAP2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浸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GEO数据集及课题组临床标本分析LUAD组织和正常组织中GRAP2 mRNA表达,采用ROC曲线进一步探究GRAP2诊断LUAD的敏感性。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CGA数据库中GRAP2、LUAD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采用TIMER数据库、ssGSEA分析及临床标本检测GRAP2与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LUAD组织中GRAP2表达
目的:分析MCM8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免疫浸润水平、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调控网络。方法:利用GEO、TCGA数据库分析MCM8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收集30例临床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验证其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通过UALCAN与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MCM8基因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通过TISIDB数据库分析MCM8与胃癌肿瘤免疫浸润水平的关系;基于cBio-Portal工具调取TCGA数据库
内质网和线粒体是人体内参与组织代谢的重要细胞器,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物理连接,将之称为内质网-线粒体接触。既往研究表明,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不仅可以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和磷脂合成等生理过程;还在病毒致病或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与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这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内质网-线粒体接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与方向。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对宫颈癌HeLa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将CCAT1过表达质粒pcDNA3.1-CCAT1转染至HeLa细胞中,采用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CCAT1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单丹磺酰戊二酸(MDC)染色观察细胞自噬囊泡的聚集情况;Western blot分析CCAT1过表达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HeLa细胞自噬以及PI3K/Ak/t mTOR信号通路相关
目的:检测p16、膜联蛋白A1(ANXA-1)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对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8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胸外科首次确诊且未接受治疗的NSCLC患者209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93例,收集其血液样本。根据p16、ANXA-1分子结构,采用表位预测软件(http://www.iedb.org)设计并合成3条抗原多肽p16a、p16b及ANXA-1,采用自行建立的优化ELISA法检测NSCLC组及健康对照组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基因共表达与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和验证与免疫浸润有关的多基因预后签名,以改善宫颈癌(CC)患者的预后预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CC患者表达和临床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将利用miRWalk2.0的12个数据库得到的靶基因与R语言中分析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交集作为候选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COX回归和机器学习(LASSO COX回归)确定基因签名。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40)和验证组(n=140)。利用K-M曲线分析高/低危分组间的总体生存率差异。利用时间依赖